昨天是八一建军节。说到军队,我们都很了解军队、师、团、营、连、排、班的制度,在我们从小玩的军机中大致是这样的。
可你知道这样的军队建制是怎么来的吗?古代的军队建制又是个什么样?秦始皇陵兵马俑。
商周时期最大的军队建制是“师”
在人类最初发展的历史上,战争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围捕野兽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战争,而不同部落群体的冲突,更是战争。
在这种原始的战争中,军队和百姓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平时劳作,大家都是部落群体的成员;战事一起,每个部落成员都是战士。在这样的原始战争中,也就谈不上军队的建制问题了。
中国最早出现的国家是史料记载中的夏朝。不过,夏朝是否有常设的军队,那时的军队编制是什么样,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中国最早关于军队建制的明确记载,是到了商朝的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任君主,是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事情了。
根据甲骨文中的记载,在武丁时期,商王室军队已有用“右中左”为名而编制起来的三个师。“师”的指挥官称为“师氏”或“师长”。关于一个“师”里有多少战士,史学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比较主流的看法是一万人,或者是三千人。
在甲骨文的记载中,商王朝的军队还有“旅”的说法,不过,“师”与“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也并不清楚。
据说,在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的军队总计近5万人,而商王室则出动了6个“师”的王室正规军,还有其他一些诸侯国的军队。
顺便说一下,在商代的军队中,除了步兵以外,“战车”是军队中的王牌精锐,商代的一辆战车由两匹马或四匹马牵引,车上有三个人和三套兵器。车上三人称为甲士,左右二人为战斗员,居中一人为驾车的驭手。
关于西周军队的建制,《周礼·夏官·小司徒》中有“军、师、旅、卒、两伍”的说法。不过据学者考据,所谓“军”,是驻扎的意思,通指军队,并不是一级建制。西周时期军队的最大建制单位,应该同商代一样仍然是“师”。
西周的野战部队是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而每师的组成人员,应该也和商代的“师”差不多。有权组建军队的诸侯国军队,也以“师”为最大建制单位。
在西周后期,车兵代替步兵成为了军队的主力兵种,战车数量激增,车战逐渐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据记载,商末武王伐纣时,率领的军队里有战车三百辆,而到西周后期,一次用兵使用的战车可达三千辆之多。
为了便于作战和管理,西周军队中战车与步卒一般实行合同组编,以战车和甲士为主体,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组成军队最基本的单位“乘”。而一“乘”里到底有多少名兵士?对此学者们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比较主流的一种看法是,一“乘”里大约有三十个兵士左右。
马其顿兵士。
从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来看,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亚述、印度等早期奴隶制国家,军队的构成主要是步兵,分为弓箭手、长矛兵、短箭兵、投石兵等,有的有战车兵、骑兵,有的还组建了海上舰队。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最富有的奴隶主编为骑兵,占有较多土地的奴隶主编为重装步兵,没有财产者编为轻装步兵。一般编为十人队、百人队,采取密集的方阵作战,最大方阵达万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以重装步兵、轻装步兵和骑兵混编的军团为基本单位,下设大队、中队、百人队。
明朝出现专门用火器装备的“神机营”
春秋时代是我国的舟师(水军)创造时期。公元前549年,楚国康王用“舟师伐吴”,是迄今所见的最早记载。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征战的需要,军队规模逐渐扩大。战国“七雄”中的秦、楚、赵三国军队人数均达100万人。商周时期“车战”的地位逐渐降低,步兵受到重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以赵国的“胡服骑射”为标志,骑兵逐渐成为一个兵种。楚、吴、越、齐、秦等国均建立舟师,有的拥有战船万艘以上。
各诸侯国军队的编制不尽相同,“军”作为最大的建制单位开始出现,如晋国实行“军、师、旅、卒、两、伍”六级编制,齐国军队实行以5人为伍、50人为小戎、200人为卒、2000人为旅、万人为军的五级编制。
汉朝军事组织制度又有发展。兵种的变化是车兵逐渐被淘汰,骑兵得到大规模发展。编制序列为部(1000人)、曲(200人)、屯(100人)、队(50人)、什(10人)、伍(5人),“部”是作战部队的基本建制单位,长官称“校尉”。
在中国兵器史上,明朝进入了一个冷兵器与火器混合使用的新发展时期。火药和火器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用火器装备起来的作战部队——“神机营”。随着火器的推广,历史上早已废弃的车战形式,又重新得到朝野的重视,具有了新的作战功能。从而开创了步、骑、火器、车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新局面。但因火器尚未解决速发速射等技术问题,没有构成有效的杀伤范围,不能有效抵御骑兵的冲杀,故而在明朝军队的装备和作战中,冷兵器仍然是主要的形式。
清朝前期,八旗和绿营是国家的正规军队,称经制兵。八旗是中央军,平时以十余万驻守京师,称京营八旗,又称禁旅八旗,或劲旅八旗,而以十余万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称驻防八旗。绿营是各省的地方正规军,全国共有六十万左右。发生较大规模战争时,八旗,尤其是禁旅八旗,就作为全国范围内的战略机动部队投入战斗,绿营则作为地方主力部队使用。
清太祖努尔哈赤首创满洲八旗,清太宗皇太极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种不同色彩的旗帜为标志。军队构成主要是步兵、骑兵,有部分火器兵和水师。八旗兵按旗(固山)、参领(甲喇)、佐领(牛录)序列编制。前期每旗7500人,每甲喇1500人,每牛录300人。绿营兵编制序列为镇、协、营、汛等,编制员额不等,每镇人数多时可达1.8万人,少者仅有1900人。
辛亥革命后确立中国现代军队建制模式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军队。
近现代世界军队的建制模式,可以说是在拿破仑时期开始奠定的。
18世纪初,欧洲军队陆军全部装备了带刺刀的燧发枪。骑兵装备了马枪。炮兵成为独立的兵种。生产力的发展,使建立人数众多的军队成为可能,改变了长期以来欧洲军队以团、旅为最高编制单位的状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改革陆军编制,建立了由步兵、骑兵、炮兵组成的诸兵种合成师和军。陆军、海军正式成为两个独立的军种。
从1805年起被称为“大军”的拿破仑军队所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它由处于核心地位的法国军队和由拿破仑直接或间接指挥的外国军队组成。在1805年至1808年之间,“大军”通常由9至12个军团组成,每支军团有1.5万至3万名士兵。大军的规模在20万至30万人之间浮动。1813年至1814年,军队的人数接近100万人。
拿破仑的军队构成主要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部队;军队编制上新设立了军这一单位,主要包括军团(方面军)、军、师、旅、半旅团或常备团、营和连。各国陆军中步兵是主要兵种,占总兵力的69%-84% ;骑兵仍是重要兵种,占总兵力的7%-13%;炮兵是不断发展的兵种,占总兵力的8%-17%;工兵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兵种开始出现。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取代旧式军队,挽救其垂危的封建统治,开始试练新式陆军。清廷派胡燏棻到天津附近的小站,采用德国操法训练,号“定武军”,史称小站练兵。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接替胡燏棻主管编练新军事宜。袁世凯接收“定武军”后,便改称为“新建陆军”,简称新军。
新建陆军的营制分左、右两翼。左翼辖步兵2营,炮兵1营;右翼辖步兵3营,骑兵1营。另外,还设有工程营。营以下依次为队、哨、棚等单位。每营辖4队,队辖3大哨,大哨辖2小哨,小哨辖3棚,全营共72棚。
1904年,清政府以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基础,正式划定新军制。其编制分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8等。新军制1军可设2镇(师)。镇以下设协(旅)、标(团)、营、队(连)、排、棚(班)。分别由军统(或称总统)、统制、协统、标统(或称统带)、管带(副营职称帮带或督队官)、队官(或称哨官)、排长、正目(副职称副目)率领。镇为战略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师。平时编制以2镇为1军,战时按情况而定,或以3镇为1军,或数军为1大军,或只派1镇分往1路,不受军的节制,兵丁器械可酌量增加。以镇为单位综合步、马、炮、工程及辎重五个兵种。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武昌起义浮雕。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军队体制编制方面,陆军是主要军种,其中步兵是主要兵种,另有骑、炮、工、辎重、通信等兵种。宣布废除清末新军镇、协、标、营、队、排、棚的编制序列,改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序列。军为最高编制单位,军辖2师,师辖2旅,旅辖2团,团辖3营。每师辖炮兵1团,骑兵1团,工兵、辎重兵、卫队各1营。
建制之最
二战时期军队建制登峰造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战争,而参战国家军队建制规模之大也达到了登峰造极、令人瞠目的地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年,各国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德军1939年扩大到323万人,苏德战争爆发时达723万人,最高兵力在1943年曾达1093.8万人。苏军1939年1月为194万人,苏德战争爆发时扩大到540万人,最高兵力达1136.5万人。美军1940年底只有正规军26万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扩大到164万人,最高兵力达1212.3万人。
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
军种一般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陆军仍是人数最多的军种,陆军中坦克大量装备部队,使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步兵大量发展为摩托(机械)化部队。德军到1941年6月有35个坦克和摩托化师;苏军在战争期间曾建立24个坦克集团军。骑兵失去兵种的地位。
战争期间,主要参战国军队普遍建立方面军或类似方面军的集团军群。苏军先后建立了15个方面军,其编成依作战任务的不同差别很大,少则辖2-3个集团军,约十几万人;多则辖8-9个集团军,达几十万人。
美国等建立了集团军群,一般辖2-4个野战集团军。美军的集团军群曾达到150万人的规模。美国等的野战集团军编制规模较大,如美国的野战集团军通常辖2-4个陆军军(8-16个陆军师,其中3-5个装甲师),1个坦克集群(约230辆坦克),1-2个野战炮兵旅、1个高射炮兵旅和数个反坦克炮兵营,合计满编25万-32.5万人,最高达50万人。
光荣岁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新四军;全国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9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创建了许多支工农革命武装,1930年上半年,规定统一名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部队的编制,1930年5月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和军,并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确定实行军、师、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序列和“三三制”编制原则。军之上编军团,辖2-5个军不等。军团之上,后来又组成方面军。红军共组成了第一、第二、第四3个方面军,但红四方面军未编军团,由方面军直辖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八路军辖第115、第120、第129师3个师,以第115师为例,辖第343、第344旅和独立团、教导队、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等,全师1.55万人。新四军辖4个支队(支队下辖2-4个团),全军共1.03万人。
抗日战争中,随着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八路军、新四军的规模和编制不断扩大。至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已发展到下辖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4个一级军区、16个二级军区、69个军分区,野战部队40多个师、旅,总兵力百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7个师,建立了地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达到30余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目前部队编制的决定》,指示各战略区组建野战兵团和地方兵团。野战兵团实行纵队、旅(师)、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序列,纵队编3-5个旅,旅以下至连均按“三三制”编组,但每排编4个班(3个步枪班、1个火力班)。
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全军整编,规定全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野战部队的纵队改称军,军以上设兵团和野战军两级,军以下一般按“三三制”编组,原来的旅一律改为师。
1.《关于2015年6月六级汉朝我想说涨姿势 | 军队里军、师、团的建制是怎么来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015年6月六级汉朝我想说涨姿势 | 军队里军、师、团的建制是怎么来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