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清朝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从山海关之战清军粮草供应出发,探究清初时期缺粮严重的原因所在

导语:自古以来,两军对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应一直都是两军作战中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战役的胜利乃系清朝统一中原地的绝对基础。在吴三桂的出兵请求下,多尔衮抓住机会,在李自成同吴三桂两败俱伤之际,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而后挥师入关。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宣告灭亡。但此时明朝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已经手握重兵,对于清朝和李自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破家亡的吴三桂反复权衡以后,决定向清军提出出兵请求。此时掌握清朝最高统治权的多尔衮认为挥师入关、攻占中原地区的实际已经来到,便答应了吴三桂的出并请求,和吴三桂兵合一处,同进攻山海关的大顺军展开大战,是为山海关之战。

基于清王朝之前在对蒙古和朝鲜战争中的胜利,摄政王多尔衮此时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几乎携八旗军队全员入关作战。不论是在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之中,后勤补给都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大规模行军作战的山海关大战前后,粮草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了。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离不开粮食的充足供应,然而在山海关大战的前后,根据《燕行录》中朝鲜史官的记载,清军却长时间受困于粮食的供给,甚至尊贵如朝鲜世子,也不得不为粮食问题而担忧。

来华的朝鲜使团有关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著录成的《燕行录》就对当时随清军作战的朝鲜世子缺少粮食供应的情况有过相关记载:

二十一日,我行员役或食或饥;五月初一日,至三合县夏家店日气甚热人马饥困;初二日,我行人马饥馁。

对于多尔衮参加山海关之战为什么带上朝鲜世子,个人认为是多尔衮基于全民迎战李自成时,担心朝鲜方面会趁机进攻而导致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朝鲜世子作为人质留在清朝,原本就是尊贵的所在,再加清朝和朝鲜之间的宗属关系,就算清军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也会想尽办法满族朝鲜世子的供应。就《燕行录》的记录来看,朝鲜世子都出现粮食供应短缺甚至出现饥饿的状态,这说明山海关之战时名清军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古代粮草供应情形

那么,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对明王朝直接对抗力量的清朝为何会在挥师入关的关键时期出现粮草短缺这样致命的问题呢?

本文就从山海关之战中清军粮草供应的情况出发,探究清初入关前后出现粮食严重短缺的具体原因所在。

01 “明清小冰期”影响下出现的灾荒连年,让清朝无法及时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小冰期低温的气候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尤其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敏感的生态脆弱带所表现出的环境效应十分突出,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中国,“小冰期”主要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道光年间,在此期间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那时候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 饥荒 、 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所以,这段时期也被后世称为“明清小冰期”。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就是因为“小冰期”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减产甚至绝产,再加上明朝末期苛捐杂税的横征暴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农民阶层再也无法生存,才发起的一场农民军事运动。

“闯王”李自成

单就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建立就足以证明“明清小冰期”对于农民阶层、对于农作物的重大负面影响。

明清两朝对于当时严寒天气的记录不绝如缕,官方记录乃至民间野史都有相关记载,明朝周后期,竟只有两年冬季不下雪的罕见情况出现。分别为:明英宗天顺二年和明宪宗成化五年。明朝对于广州位于与亚热带地区“万州雨雪”、“ 陨雪,厚尺许”甚至“夏寒”、“夏霜雪”等情况的记载更是屡屡见于史书。明朝时期所成《江南通志》甚至出现了长江流域直流结冰冻合的记载: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及十五年冬天寒, 祁阳江水冻合,余姚江水冰合。

在清朝时期的官方记录乃至地方县志等对于天气的记录中,对于极寒天气也有很多明确记载:“数月封冻,河冰经旬不解”、“冬大雪严寒,太湖冰厚尺许”、“冬奇寒,河冻十日不解”、“十一月下旬寒甚,河荡坚冰十余日,舟揖不通。十二月大雪二昼夜,平地积三尺”、“十一月二十七日雨雪,冰冻积四五尺,大寒。文明桥至长桥河,船支不通,有行于冰面者。至十二月初八日渐解”等等对于严寒天气的记载很是常见。其中《光绪太平县续志》记载:

“河流尽冻.不能行舟,花木多萎,百岁老人所未见。”

这说明在浙江省出现的极寒天气,其起码百年未见的寒冷记录。而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旱灾》中对于清朝时期极寒天气的研究分析认为:

根据寒冬年份所造成的寒冷程度及自然现象的比较和估计,清朝极寒冬季至少是1700年以来中国南方地区经历的最寒冷的冬季。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中国境内确实发生了百年未见甚至数百年上千年未见的极寒天气,而且极寒天气极易带来旱灾,《中国历史上的旱灾》中就曾经对明朝时期的旱灾有过相关说明: “除晋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别少者为明代,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

“明清小冰期”气温比较

在极寒天气和旱灾的双重打击下,农耕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农作物种植和减产严重,粮食储备工作更是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已游牧狩猎为生的满族建立的清朝政权,对于两朝储备和供应更是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山海关之战发生之际,清朝几乎无粮可储,更无粮可用作清军的后勤保障。

02 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多尔衮对京畿地区的“怀柔政策”让粮食供应陷入困境

李自成集结大军准备进攻拒不投降的吴三桂,吴三桂想多尔衮提出投降念头和出兵请求,多尔衮远见卓识,认为挥师入关、问鼎中原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甚至已经做好了统一中原地区的相关准备。而对于清军入关以后,清朝应该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明清史事谈丛》中记载了清朝重要谋士范文程向多尔衮提出的建议:

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出兵则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

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意见,尤其是对于其提出的“顺民心、招百姓”的说法尤为赞成。于是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

但山海关之战发生在农历四五月之间,辽东地区冰雪已经消融,气温转暖,但天气的不稳定性却很大。常常会有大规模的扬沙天气,降雨又多为暴雨。极不稳定的天气给清军行军造成巨大困难,体力消耗极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将士“埋灶做饭”的困难,并且将清军的饮用水来源严重破坏。这些情况加重了清军的粮荒困局,依照清军的传统方法,此时便会通过劫掠民众,来满足粮食和柴草等需求了,但多尔衮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已经不能再继续以往的传统。

爱新觉罗·多尔衮

行军途中,多尔衮下达了著名的禁止清军将士掠夺的摄政王令:

谕官兵人等知道:前者三次往征明朝俱俘掠而行,今者大举不似先番,蒙天眷佑,要当完国安民以成大业,入遣之日凡有归顺城池不许杀害,除剃头以外秋毫毋犯,其乡屯散居人民亦不许妄加杀害,不许擅掠为亦不许洗剥衣服,不许拆毁房舍,不许妄贩民间所用。

本身并没有充分补给能力的清军,丧失了通过劫掠而获得粮草的主要途径。这种由于政治性命令所导致的粮荒一直持续到了清军进入北京。而且,清军在取得山海关之战的绝对性胜利,挺进北京城以后,非但没有驻兵休整,更没有放慢作战频率,在多尔衮的英明指挥下,乘胜追击,对仓皇败北的大顺军猛追猛打,以求在短时间内建立较大的统治区域。长时间的行军,再加上山海关之战的严重体力消耗,清军对于粮草供应的需求更为突出、更为巨大,这更加剧了清军粮草供应的短缺。

03 李自成大肆掠夺过后的京畿地区已经无粮供给

李自成虽然最先占领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逼死了崇祯皇帝,但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大顺政权并没有将北京城建设成为自己都城的打算,而是想尽办法搜刮掠夺前明官员和城中百姓的财物、粮食运往西安——大顺政权的原始根据地。为了掠夺前明官员的财物以作军需之用,李自成甚至针对官员等级专门制定了与之对应的掠夺数量: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清军面临着粮草供应的困难,大顺军同样面临着来粮草供应的短缺,为了满助大顺军的粮草供应,李自成在大肆掠夺前明官员财物的同时,还纵兵抢粮,导致北京城内出现“仓无一粒米”的情况。清军忍受着饥饿,经过长时间的刑拘你和作战以后,终于挺进北京城,但因为李自成的提前疯狂掠夺,让清军在北京城内补给的希望落空。

北京城

粮草供应的严重短缺让追击大顺军的阿济格和多铎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攻效果,因为清军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饥饿行军之后,且经历了山海关的恶战,战斗力已经大大衰减,不仅仅是人员的战斗力损耗严重,战马的战斗力下降更为直观,在追击农民军的过程中“人马瘦困不得逐及”,以骑兵的战斗力为取胜之匙的清军,受困于粮草的不足,难以对农民军形成有效的威胁,追击的结果仅仅是“获宫女百余人,彩缎七万余匹”,对于解决清军的粮荒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04 清军进军路线几乎全为连年征战之地,田地荒芜,百业凋零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每逢朝代更迭之际,都会对黎民百姓、农业、工商业等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更是常见的现象。明清朝代更替期间,明清之间虽然只边关地区发生过区域性战争,但两个政权之间并未在中原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农耕经济等既没有受到伤害!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都同明朝进行了长时间的作战,尤其是明朝都城所在的京畿地区,更是频频发生战乱,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等带来了巨大伤害。

运河'“漕运”

而且在“明清小冰期”的影响下,北京地区的粮食供给本身就比较紧张,长期以来倚仗运河自江南运调粮食,而由于战乱和干旱的影响,通州城外虽然仍有很多的船只,但都已经停止作业了,只是停驻在运河边,北京城内的粮食供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让李自成搜刮一空的北京城,突然间涌入了十几万军队,清军的粮草供应问题就更为突出。就连最常见的常规征粮也因为京畿地区的粮食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田地大量荒废的情况而无法进行。

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正是两个政权急需粮草供应的关键时期,对于偏于关外的游牧民族——满族而言,粮草供应几乎能够决定整个政权的生死。但在那个时期,因为“明清小冰期”的极寒天气影响;因为出于政治目的的“怀柔政策”发布;因为李自成对北京城及周边京畿地区的大肆掠夺;因为战乱和天气导致的京畿地区粮草产量下降乃至绝产等原因的存在,清军自山海关之战到占领北京城都面临着严重的粮草短缺问题,并一度影响了多尔衮的作战计划乃至相关政策方针的实施。好在,多尔衮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平稳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最终将清朝发展成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参考文献:《燕行录全编》、《江南通志》、《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光绪太平县续志》、《明清史事谈丛》、《多尔衮摄政日记》、《清军山海关之战前后缺粮问题原因初探》、《明清小冰期的寒潮》

1.《【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从山海关之战清军粮草供应出发,探究清初时期缺粮严重的原因所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从山海关之战清军粮草供应出发,探究清初时期缺粮严重的原因所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1498.html

上一篇

200元清代梅瓶看这里!清代龙纹梅瓶盖罐造型优美画工品相一流是家庭非常好收藏及装饰品

下一篇

一个清代铜盆值多少钱,干货看这篇!两个古币商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5位皇帝历时191年修建的清朝皇陵 入选世界遗产 神龟流泪至今成谜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5位皇帝历时191年修建的清朝皇陵 入选世界遗产 神龟流泪至今成谜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9500.163.com)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的清福陵,是清朝奠基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也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因地处沈阳东郊,又称东陵。 达到当天最大量A...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人物画家禹之鼎《带经荷锄图手卷》赏析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人物画家禹之鼎《带经荷锄图手卷》赏析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宇智定1647-1716皮带锄头手卷色样 吴志正,字上之路,胡新才,康熙年中著名的人物画家,在直昌春园,关红史书班供奉绘画。 他曾随册使至琉球,声名远播,一时名人多请他画像。王士禛自然也不例外,曾请禹...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1700年前的一次考古发现,极大的改写了中国古历史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1700年前的一次考古发现,极大的改写了中国古历史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前言 2011年3月,南昌市郊外的山上有一座古墓被盗,文物部门赶到现场发现被盗的是西汉古墓,于是赶紧进行了保护和抢救性挖掘。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说明:这不是普通的古墓,这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坟墓,...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朝曾希望与俄国以勒拿河为界,具体界线在哪?

关于1700年清代老照片我想说清朝曾希望与俄国以勒拿河为界,具体界线在哪?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位于俄罗斯的勒纳河当初清朝和俄罗斯签了《尼布楚条约》,一度想以勒纳河为界,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勒拿河是西伯利亚三大河东边的一条,流域范围主要在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之间,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拉...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之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张正玉 张正玉声名远扬,他的总裁《明史》确立了清朝的正统性,为清朝统治奠定了法理依据。 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在雍正时期,权力达到顶峰,我们不禁要问,雍正为何破坏了“尊崇满洲”的祖制,重用汉人,甚至给...

1700年清代老照片,干货看这篇!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干货看这篇!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张正玉 张正玉声名远扬,他的总裁《明史》确立了清朝的正统性,为清朝统治奠定了法理依据。 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在雍正时期,权力达到顶峰,我们不禁要问,雍正为何破坏了“尊崇满洲”的祖制,重用汉人,甚至给...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专题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历事三帝,为何晚年失宠?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张正玉 张正玉声名远扬,他的总裁《明史》确立了清朝的正统性,为清朝统治奠定了法理依据。 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在雍正时期,权力达到顶峰,我们不禁要问,雍正为何破坏了“尊崇满洲”的祖制,重用汉人,甚至给...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909年的重庆,领略清末的山城风采

【1700年清代老照片】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909年的重庆,领略清末的山城风采

1700年清代老照片相关介绍,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的历史中,曾四次筑城,三是首都,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本组老照片拍摄于清朝末年1909年的重庆。图为当年的重庆鸟瞰照。 图为1909年重庆鸟瞰照:城墙、古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