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东昌府成为山东管辖的十部之一。作为承河的行政机构,东昌常胜公司、道领导人、夏州区县:一州为高唐,区县分别为辽、唐邑、保平、富平、清平、新县、管县、官渡、银县。
全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为正印官,掌管一府政令,官秩从四品。据嘉庆十三年本《东昌府志》,至嘉庆时,清代的东昌府知府已达76位,而明代总共只有76位东昌府知府。在晚清时期,东昌府曾有两位同乡知府程绳武和李翼清,而这两人在历史上也是大有说头。一、程绳武
程绳武,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担任东昌府知府,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离任,前后掌权东昌府近二十年。程绳武在东昌时间虽长,然政绩相对平平。唯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启文书院(胡德琳建,今实验小学西北),被记于县志中。当然,靠这点政绩远不足使其载于史册。程绳武的名字为人所知是系于一件惊天大案。
据天嘏的《满清外史》载,大太监安德海深讨那拉氏(慈禧)喜欢,于是骄纵狂妄,甚至干涉国政。此时载淳(同治皇帝)已年过十岁,知二人所为,心以为耻。后来那拉氏(慈禧)命安德海前往南方置办龙衣。同治闻悉,密诏山东巡抚丁葆桢预备将其捉拿。等到安德海经过德州,丁葆桢命令东昌府知府程绳武追之。程绳武“躬笠屩”(戴斗笠、穿草鞋),顶着烈日,尾随其后三日,不敢动。丁宝桢等了三天没见回报,随后又派总兵王正起率兵追赶,终于在泰安将其擒获,并将其解送济南。丁宝桢未等朝廷命令,就按照清廷“太监不得出都门,违者就地正法”的祖制,将安德海等人径自处死。由于同治皇帝、慈安太后等都暗中支持丁葆桢,慈禧只好作罢。丁葆桢除掉安德海,一时震动朝野,李鸿章听闻此事:“矍然起,呼丁公字曰,稚璜成名矣!”曾国藩也大呼:“吾目疾已数月,闻是事,积翳为之一开。稚璜(丁葆桢)豪杰士也!”
在这件大案中,东昌知府程绳武奉命追缉安德海,但却因害怕,仅仅尾随了三日而不敢有所行动,白白错失了一次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正因如此,在《清史稿·丁葆桢传》中谈及此事,仅以“(葆桢)使骑捕而守之”一笔带过,丝毫不再提及捉拿安德海的具体过程。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程绳武主政东昌二十年却政绩平平的原因。
二、李翼清
光绪十四年(1888年),程绳武卸任东昌府知府。同年,他的老乡李翼清接任。李翼清,字念仔,常州武进人。历任山东兖州府总捕水利同知,乐陵、济阳、肥城、泰安等地知县,宁海州、胶州知州。可见,李翼清在上任东昌府知府之前,可谓历经宦海,深受磨炼。按《常州李氏家谱》记载,李翼清是“尽先后补道,署东昌府知府,两次大计卓异,钦加三品衔,赏戴花翎,诰受资政大夫”。署即为代理之意,因此李翼清实际代理东昌府知府,但级别属更高一级的候补道。然而,他在东昌代理知府仅仅一年,就被河南汝州人李清和取代。虽然李翼清辞官归家是在三年之后即光绪十八年(1892年),但东昌知府是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站。因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李翼清在卸任东昌知府后的三年内,仍然携带家眷生活在东昌,以待候补道台。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候补无望,于是毅然辞官携眷返乡。李翼清一生育有七子七女,子孙多又为官,皆有名望。其中,他的堂侄因父早逝,随他一起生活,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
李宝嘉六岁丧父,一直跟随他的堂伯父李翼清生活。李翼清既同情哀悯侄子幼年丧父的不幸,又很喜欢他的聪明,视如己出,精心培养。那么李宝嘉到底有没有在聊城生活过?答案是肯定的。李宝嘉继室庄竹英(1876年-1958年)夫人曾通过她的内侄赵孟轺向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介绍:“其堂伯李念之(翼清)任济南知府有年,爱其敏慧,挈入署中读数”。这应是可信的记述。据王学钧先生考证,赵孟轺所称的“念之”应当为“念仔”,“济南”当为“东昌”。又据《山东通志》载,光绪十四年(1888年),李翼清升任东昌府知府,直至致仕。由此可见,李翼清在辞官返乡之前的四年时间里,一直生活在东昌府。因此断言,大名鼎鼎的李宝嘉当是跟随堂伯父李翼清在我们东昌住过一段时间。( 聊城 王腾腾)
1.《东昌清代看这里!读史|闲话晚清东昌两知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昌清代看这里!读史|闲话晚清东昌两知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