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风筝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自古以来,给商朝和商周王杰信平反的人和文章,好像滔滔江水不断。
远有子贡、孟子等人,近有郭沫若、毛泽东等人。到了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给商朝与商纣王平反的各种声音更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拾人牙慧般的去解读商纣王被人“黑”得有多么的惨,更不是去讨论商纣王的能力与贡献有多么的大,而是从商朝的“继承制度”上去探寻一下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商朝近六百年的历史中,继承制度一直未能理清楚,因而造成商朝王室内部对于王位的斗争越演越烈,终于在纣王时期达到了斗争的顶峰。即使内部斗争达到顶峰也不足以使商朝灭亡,但已经病得有些严重的商王朝恰恰遇到了正在冉冉升起并包藏祸心的西周。即使这样商王朝对西周也是有压倒性优势的,也不足以灭国,但倒霉的商王朝恰恰又遇到自己王室内部出了一个内鬼,所以商朝的覆灭就成为了不可逆的注定。商朝到了纣王时代到底还有多强?武王伐纣是不是因为武王威武,姜太公英明?商朝的继承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商朝王室的内鬼到底是谁?那就请跟着渊渊踏上历史的探寻之旅。二
商纣王时期的商朝文明与军事实力都远超西周。(一)文明: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一书中写到:“殷已入青铜器全盛时代,周则文王以上之青铜彝器迄未有明确发现,周在彼时支野蛮落后,从可知矣。”青铜器的冶炼与使用,可以全面地反映当时的科技生产水平与武器装备的优劣。(二)军事:童书业先生还在《春秋左传研究》一书中写到:“则商纣时殷人盖甚重,国力强与周人远甚,故周人屡称殷为‘大国’,自称‘小邦’,牧野之战时犹战战兢兢也。”这一点可以从武王作《牧誓》中看出,周武王反复给诸侯联军鼓气及向全军下达凡后退者格杀勿论的命令,可见心中存有对商纣王和商军的胆怯。《史记·齐太公世家》还记录了周军在出发前因占卜不吉利,周武王与各公卿大臣想武力伐商的心理防线崩溃而准备放弃军事行动,全靠姜太公极力劝说武王才得以正常出兵,而且还要汇集八百诸侯给他扎场子才敢越过雷池。商周之间因军事力量强弱差别而造成的西周王室贵族的畏惧心理可见一斑。(三)纣王:商纣王本身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纣王曾统领军队成功讨伐过东夷族和有苏氏族,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君王。所以,在商朝的文明水平和军事实力均远超西周的情况下,周武王很难凭一场牧野之战就可以灭亡强大的商王朝。
三
商王朝的继承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是一直没能理清继承的规矩到底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结果是两种体系反复的混合使用,造成王室内部斗争激烈。我们知道父死子继在人性上更为科学,更有利于王朝的统治和传承。比如汉景帝曾考虑过传位自己的弟弟梁孝王,但遭到袁盎等大臣的极力劝阻。在我国先秦时期,像吴国、宋国、鲁国等在特殊情况下也曾使用过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也确实出了一些乱子,比如阖闾刺杀吴王僚。但是没有哪一个朝代和国家像商朝这样大面积长时间的反复使用,所以商朝在王位继承这个问题上出乱子是迟早的。《史记·殷本纪》一语指出:“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有多乱,我摘抄《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兄终弟及的案例如下:“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沃丁崩,弟太庚立”“帝雍己崩,弟太戊立”“帝阳甲崩,弟盘庚立”“帝盘庚崩,弟小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如果真的定了兄终弟及这个继承制度也好,虽然不科学,但也算是立了规矩。但商朝是在使用兄终弟及这个制度的同时也在混合使用父死子继的制度,比如帝乙就是让他的嫡子帝辛(商纣王)继承的王位。这样反复混合使用的模式,注定会让更多的符合条件的王室贵族盯着王位产生想法。
比干和箕子就是如此!我们看读《史记》与《封神演义》,都知道商纣王的叔父比干和箕子是那个时候的大忠臣。不过《封神演义》是神话小说,他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史记》,我认为关于商纣王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玄乎其玄。《史记》中的某些内容确实只能当小说阅读。商纣王与比干叔叔、箕子叔叔的主要矛盾就是王位和王权的斗争。从商朝继承制度上来说,作为帝乙(纣王的父亲)的弟弟,比干和箕子也是有权继承王位的。但是他们没能继承王位,那他们心里会不会有篡权夺位的想法?在平常的行为中会不会有篡位的实际准备?即使他们没有想法和行为,作为商纣王对他们这样有能力的叔叔会放心吗?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纣王一上台就着手收拢权力,打压比干和箕子。收拢权力的表现《史记》记载为打击把持朝政的三公:“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婬,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估计这三公是比干、箕子的党羽。毕竟叔叔级别的比干和箕子混迹朝政的时间比纣王久,党羽比纣王多,乃是老司机级别,所以纣王先断其翼。接着,纣王诛杀了比干,箕子一看形势不对,立即装疯卖傻。可能是箕子能耐没有比干大,纣王一看他疯了也就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至此,商朝王位明面上的内部斗争才告一段落,商纣王算是真正坐稳了位置。不过纣王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内部斗争上他看错了一个亲人。他看错的这个亲人就是商朝王室中的内鬼。这个内鬼对内封锁商纣王了解天下的信息和误导纣王的判断,对外向西周透露商朝各项重要情报,最终让商朝走向覆灭。
四
商纣王对西周不合情理的表现。(一)周文王被商纣王赦免,不仅被赦免还被纣王赐予弓矢斧钺,授予征伐之权利。周文王从一个阶下囚到能代表天子进行征伐是否转变得太快?(二)纣王可以因为周文王私下对自己的行为发出感叹而囚禁他,但却可以放任周文王私自征伐耆国、邘国、崇侯虎、饥国等忠于自己诸侯国而坐视不理?(三)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两年曾在孟津与八百诸侯搞军事串联,因为觉得时机未到而放弃征讨商纣王。而孟津离纣王的朝歌距离不超过三百公里,可以说是在纣王眼皮底下捣鬼,但纣王对周武王此次具有造反性质的军事串联并未作出任何反应。如果说因为当时商纣王一时之间无法聚集大军对西周进行征伐,但是足足两年之内都没有对西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哪怕是震慑性的军事行动,你说这是不是一件怪事?(四)《史记》记载“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今孟津西北)八百诸侯。”意思是八百诸侯同周武王汇合孟津搞军事串联是没有经过事先约定而不知不觉过来的。有时候司马迁撒起慌来真的脸都不红一下,你当吃瓜群众吃瓜吃傻了呀!在古代信息极不发达的年代,在各个诸侯国距离孟津位置不一的情况下,能做到不事先几年约定,全凭大家心有灵犀,走着走着就能相遇吗?可见,周武王搞这次串联是准备了几年的时间,但就在周武王挖商朝墙角的这几年里,商纣王干嘛去了?(五)周武王正式出兵讨伐纣王哪一年,从丰镐出兵(今西安市长安区一带)往朝歌进发,虽说丰镐离朝歌的距离只有六百多公里,但是周武王伐商并非采用的是司马懿闪电战擒孟达,八天行军一千二百里的方式,而是采用的缓缓行军方式。他先是带领军队走到孟津等待诸侯大军齐聚。《史记》记载诸侯大军齐聚的时间是“十一年十二月戊午”,然后武王做了一篇《太誓》。直至“二月甲子日”,武王才率领诸侯联军走到了牧野,又做了一篇《牧誓》。不算武王从丰镐到孟津的行军时间,就孟津到牧野这段的行军时间周武王就走了一月有余。周军这么长的行军时间,纣王居然一无所知毫无准备,直至周军行至牧野才慌忙集中军队应对。诸侯联军行动缓慢也反映了他们对击败商朝的信心十分的不足。
以上纣王种种的反常迹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商朝王室有内鬼。这个内鬼通过前后史料推测,应该干了以下一些事情:(一)帮助西周削弱商朝。商纣王为什么会授予周文王征伐的权利?因为商纣王要对付比干和箕子,不仅要剪除他们在朝廷内的羽翼,还要剪除他们在诸侯国的羽翼。所以周文王消灭的这些诸侯国可能就是纣王授意要诛灭的。因此《史记》记载曾有大臣向纣王报告周文王的擅自灭国的行为,但纣王置之不理。《史记》还记载了纣王在周文王面前出卖崇侯虎的事情,这是纣王要借周文王之手除去崇侯虎。而商纣王的这些小九九只有他最信任的内鬼清楚,因此内鬼可能给他出了重用周文王剪除异己的谋略。商纣王在这里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在剪除王位竞争对手羽翼的时候,也同时在减弱商王朝对诸侯的整体影响力和自拆周边的保护屏障。内鬼和西周则利用商朝继承权内部斗争的问题,逐步对商朝进行削弱而一步步壮大自己。(二)封锁西周重大军事行动的消息。周武王串联各诸侯国并在孟津观兵,这么大的事情以商纣王的性格不可能置若罔闻。商纣王没有反应的唯一可能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西周正在磨刀霍霍向纣王。我的推测是既然纣王十分信任内鬼,西周又是内鬼推荐的替天子征伐的代表,所以纣王对西周的监督和管理事宜都应该委托给了内鬼。(三)出卖商朝王城军事情况,刺激西周做直捣黄龙的军事行动,牧野一战就灭亡了商朝。我们千万不要相信纣王聚集了七十万人来阻挡周武王,司马迁在这里又日白了。首先后世的秦吴阴晋之战,秦国倾全国之力,才发动了五十万军队;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倾全国之力才聚集了四十五万军队。难道还在商朝的时候,一个王城就驻扎了七十万大军?我想把整个朝歌的老幼妇孺和奴隶加起来有没有七十万都是一个问题。其次,周武王带领的周军不超过八万。哪些所谓诸侯国军队都是来撑场面和打酱油的,可以忽略不计。难道对付这不到八万的军队,需要调集七十万大军对付?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朝歌因某种原因没有驻扎多少兵力,商朝大军也不在京畿附近而无法驰援。周武王是得到了内鬼的通知,抓住了这个避实击虚的机会一举捅了商纣王的菊花。
五
这个内鬼就是微子。他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是帝乙的长子。本来微子作为长子继承王位是最为合情合理,可惜微子的母亲地位卑贱且不是帝乙正妻,因此他失去了和纣王竞争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微子没有觊觎权力的想法。那为什么纣王在剪除王位敌人的时候忽略了微子,反而十分信任他?原因很简单,首先微子同比干、箕子这些叔叔辈比较,重量太轻了,根本没有入纣王的法眼。就犹如我们做高考试卷,精力都放在对付一些难题和关键题上,对于一些普通题反而还要做错。其次,对付比干、箕子及三公的过程是充满险阻与风险的,纣王也得有自己的帮手和说说话的人。俗话说“打虎亲兄弟”,面带猪像心中嘹亮的箕子成功瞒过纣王,成为了纣王的亲信。所以读完所有史料,很多王室贵族在纣王手上不是死就是囚,而只有微子从头至尾完好无损。纣王对微子的信任和重视就这样被侧面反映了出来。
哪有没有微子是内鬼嫌疑的证据?我的回答是材料太多了!(一)《史记·殷本纪》:“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这是说微子与太师和少师进行了谋划,逃离了朝歌。那么微子去哪里了?微子去哪里了不重要,我们先来看看与微子谋划过的太师与少师去了哪里。《史记·周本纪》:“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即这两位投敌了。微子与投敌者谋划,居心叵测!(二)之前说微子跑了,但是过后微子又回到朝歌了。但他回来的时候正是武王伐纣成功,刚刚进入朝歌的时候。请问微子是否天天蹲在朝歌周围算时间,不然为何能在出现的时间上如此精准。他不仅出现,还把祖宗的祭器献给了周武王,生怕周武王找不到。《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三)《史记·宋世家》:“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既然微子这么受人民的欢迎,为什么开始要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大统管理殷商子民,而不是让微子继承大统?可见,司马迁在这里又日白。武庚才是深受殷商子民爱戴,微子是殷商子民人人唾弃的卖国贼。因为周武王知道殷商余威尚在,怕殷商子民不好管理,才被迫使用武庚。至于过后启用微子乃是武庚造反,周公旦进一步削弱了殷商的余威后,这时候启用俯首帖耳的微子乃是更合时宜。(四)武王灭亡商朝后最尊敬的商朝贵族是箕子,武王专门向他去请教治国之道,基本不甩微子,可见武王打心眼里瞧不起微子。请问谁又会瞧得起一个卖过贼呀?(五)如果以上四个材料还不直接,则此处给一个最直接的材料。《吕氏春秋·诚廉》:“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鬲于次四内,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武王即位后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策反商朝高层,其中微子就是其一。他们共同用牲口之血订下了盟书,还一式三份。这个记载把微子死死地钉在了通敌卖国的柱子上,谁也翻不了了案!估计微子想通过西周的力量助自己夺得王位而不惜出卖家国利益。他也长期为纣王斗比干与箕子进行煽风点火,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他还是等到了得到一个小小宋国的福利。然而武王策反商朝高层,微子通敌卖国的事情过后被两个贤士伯夷与叔齐知道了,这二人对周武王的作为十分不耻。所以伯夷叔齐过后躲在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饿死,我们不能嘲笑他们的迂腐与固执,以当时的价值观,他们是根本就看不起周武王的所作所为。
六
武王伐纣并非有道伐无道,而是洪兴社中“靓坤”蓄谋已久要夺蒋天生的龙头位置。但靓坤与蒋天生至少没有亲戚关系,但是周文王和商纣王却是表兄弟关系,周武王是商纣王的表侄儿,商纣王是周武王的表叔。《诗经·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再结合周易“归妹卦”六五爻的卦辞“帝乙归妹”,可以得知的情况是帝乙把自己妹妹嫁给了周国的王季,帝乙之妹给王季生了儿子周文王。这段历史居然开启了“外戚夺权”的狗血先河。
所以,商朝灭亡不是因为纣王撩了女娲娘娘,也不是建了一所豪宅,修了一个酒池与肉库,发明了炮烙,更不是因为与妲己嘿嘿嘿。而是因为商朝的继承制度混乱,商朝王室贵族都把精力耗在了内斗上,忽略了对天下局势的把控。外加内鬼微子误导君王、封锁消息、出卖家国利益、引狼入室,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渊渊读史记”头条号:“读的是《史记》,品的是人生”。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请关注“渊海杂谈”原创微信公众号。
1.《关于1 商朝王位的继承,你需要知道这些商朝不是亡于武王伐纣,而是亡于继承制度与你根本想不到的内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 商朝王位的继承,你需要知道这些商朝不是亡于武王伐纣,而是亡于继承制度与你根本想不到的内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