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因此面临着“灭绝的灾难”。
沉香有着精巧的繁衍后代的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的砍伐,已经几乎见不到成年的沉香大树。尽管植物无法像动物那样引起人的共情,但我们也需要把他当作一个需要保护的生命体。濒危植物的生存环境是怎么样的?物种面临着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濒危植物?出品:"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为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顾垒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顾垒,行走江湖用的艺名叫顾有容。我是一个研究植物和喜欢植物的人。
我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做濒危植物保护,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濒危植物的故事。
濒危植物的数量
什么叫濒危植物呢?先来看几个数字。
34450,这是大概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里,评估过的中国所有野生植物的数量。
在这些物种中有将近3800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它们占了大概中国全部野生高等植物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有52种,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灭绝了。
它们可能是已经完全灭绝或者是在野外、在人工栽培的环境下、在特定的区域内灭绝了。
与此同时,这些植物中间,大概只有284种真正受到了法律保护,列入了中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也就是说,中国真正受到法律保护的野生植物的数量,只有受威胁的物种的十分之一不到。
这是一个让我们非常担忧的话题,了解了整个的中国的濒危野生植物的数量的状态,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植物都生存在什么样的地方?
濒危植物的生存环境
首先,在我们的固有的印象中,植物的数量肯定是在离人越远的地方越多,城市里面的物种数量会少一些,郊区的会稍微多一些,到深山老林里面就会更多。
中国东部的地区植被覆盖相对要好一点,植物多样性也会多一些。
据我们现在的分析,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西南角区域,植物多样性的水平是最高的,分布了中国最多的濒危植物的物种。
所以并不是只有在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的深山老林里面才有濒危植物。
这种植物,叫做北京无喙兰,这是这几年刚刚发表的一个新的物种,它生活在北京周围离市区很近的一些山区里面,数量也很少。
据说它已知的个体数可能不超过200个,所以是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
这些事情就提示了我们,哪怕是在和人类生活的地方非常近的地区,也有可能生存着大量的濒危的物种。
而且这些物种的数量因为人类活动的原因,它们的分布区范围很小,每一个种群的数量也非常少。它们可能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物种面临的威胁
我们刚才说了有大概3800种左右的物种受到了威胁,它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威胁呢?
最主要的一个威胁,就是生存环境的破坏。生物的生存是必须要依赖一个特定的环境,如果环境被破坏了,生物的整个种群都会因此而消亡。
这样的威胁是人类带给濒危物种的威胁中间最大的一种。
举个例子,这个物种叫做长柄双花木,是中国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我在做博士论文的研究的时候,研究过的一个物种,这个物种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山地里面。
我研究的那个小的种群,大概有那么四、五百株,它生长在一个山的半山腰上。我第一年去做实验的时候,这个种群是完好的。
第二年,这个地方从中间修了一条路,正好从这个种群中间穿过去了,那么这个种群因此而损失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个体。
第三年,下面是修了一个水库,把它剩余的这三分之二种群中间的一半又给淹没了。
所以这个种群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由于大型的基础建设导致的生境的破坏,对于很多濒危植物来说造成了灭顶之灾。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水松,这个物种更加濒危,是中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据有一些专家的评估,这个物种,在中国野外已经灭绝了,顶多在珠三角的地区,还会看到一些零星生活的植株。
但是,它们很可能都并不是野生的,水松这种植物是生活在海滨的湿地里面的一种乔木。像珠三角这种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区,这类植物的原始的栖息完全破坏了。
所以它就生存不下来,造成了这个物种今天濒危的状态。
但是生境破坏这种破坏方式,虽然很严重,但是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特别直观的效应,普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
另外一个威胁,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就是资源过度利用和非法贸易,这里我们有一个很好,但是很糟糕的例子就是兰科植物。
兰科下面有一个叫石斛属的,这个属都是一些附生的兰花,它们生活在大树或者是岩石上,花开得非常漂亮。
但是这类植物也是重要的药材,所以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野外采集。
比如说,有人按公斤来在卖美花石斛,还有更夸张的,按吨来卖。这样的过度采集,对于这类植物的野外生存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社交媒体,甚至是在主流的新闻媒体上,还能看到男子悬崖绝壁上采仙草,一公斤能卖上3万元的报道。
这样的新闻报道,渲染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这种导向是非常错误的。
比如说铁皮石斛,它的濒危等级是濒危。大熊猫在国际上的濒危等级,已经被调到了易危,石斛比大熊猫还要更危险一些。
我们想象一下把这个话题换成,男子深山老林猎熊猫,一斤肉可以卖几万块钱,那么这样一个新闻是不是会显得非常惊悚?大家都无法接受。
只不过这个地方是把它换成了一种植物而已,但实际上这种植物,比大熊猫更加糟糕一些,所以我们也应该就是说尽量地避免这样的传播上的导向。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土沉香,这种植物是生活在华南地区的乔木,是一种树,它有一个很精巧的机制。
这张照片上,是它正在开裂的果实,它的果实开裂了之后,有一根丝把它的种子吊在外面种子的种柄上,有一块附属体里面含有很多的油脂。
这个种子吊在那随风飘荡的样子,就很像是一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吊在那一样。
它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吸引一些胡蜂来,把它当作虫子来捕食。
胡蜂抱着种子去啃的时候,它会去啃食这个富含油脂的附属体,然后它会连着这个种子把这个附属体一块儿抱走,抱到其他地方去取食。
黄蜂只会吃掉它的附属体,不会吃掉种子本身,所以黄蜂抱着种子飞走的过程,帮助这种植物传播了种子,这是一个非常精巧的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机制。
但是尽管是特别精巧的繁衍后代的方式,这种植物仍然还是濒危了,为什么呢?
因为它能够产生一种叫做沉香的非常高价值的树脂,茎里面的树脂可以积累在木材中间形成一种叫做沉香的产物。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香料,实际上香港这个地名就是根据沉香来的,这个地方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沉香贸易的口岸。
我们可以想象,在20世纪初的时候,可能整个港岛都被笼罩在沉香的香味中,当然这个比较夸张了。
但是今天的香港岛也好,还是中国的华南地区也好,几乎已经看不到成年的沉香大树了。
就是因为有很多利欲熏心的人,偷偷地把这些树砍伐了,然后把里面的香料拿出来去卖高价。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感到痛心的事情。
另外一个威胁就是公众对于濒危野生植物的关注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经常说植物保护和动物保护相比特别不好做,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动物是可以引起人的共情的,尤其是脊椎动物或者是哺乳动物,它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面容和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且它可以通过目光和人进行感情的交流,人很容易产生对于动物的共情,但是很难产生对于植物的共情。
人不会去同情一个你都不知道它生活在哪儿的植物,哪怕是这个植物开着很漂亮的花,或者是有很高的价值。
大家可能更多地去关心它的价值去了,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需要保护的生命体,不是把它当作整个生态系统中间的一部分来关注。
甚至就连科学家都不太知道这些濒危物种的状况,剩下的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们的数量还剩下多少?它们的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投在这个上面去,专家也没有时间去实地的考察,看这些植物生存的状态。专家都这样,公众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也是今天植物保护面临的一个特别大的隐含的威胁。
前段时间有一个特别火的综艺节目,请了一些明星和艺人带着他们到海拔4800米左右的藏区的高山上,让他们去采集稀罕的雪莲花。
这些人经历了竞争上岗这样的情节,然后在山上非常辛苦地去寻找雪莲花,然后还采摘了起来,把雪莲花作为一个战利品。
这个节目播出了之后收获了非常多的批评,包括我在内,都对这个节目的内容做出了一些比较严厉的批评。
它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导向,这个植物本身是一个濒危物种,作为一档影响力特别大的综艺节目,给大家灌输的观念是,把罕见植物当做一个在自然界中可以去随意获取的战利品。
这对公众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对于整个濒危植物保护的影响是特别糟糕的,那这种植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出现在画面上的水母雪兔子,当然他们当时采的可能是另外一种雪兔子,我这里只有这个种拿它来代替一下。
这个物种,背后的这一片乱石堆,就是这种植物的这个生境。
它的这个生境学名叫做流石滩,它是由很高的山上的岩石风化之后,形成的碎石流动的坡地,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土壤。
而且海拔一般在4500米以上,它的气温也很高,每年积雪覆盖的时间也很长,所以说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贫瘠的环境。
生活在这里的植物生存都非常艰难,它们需要用好多年的时间,把根系扎到碎石里面去吸取营养,然后把营养积累在身体里,经过了若干年之后,才攒够了一波营养就开始开花结果。
一辈子就只开这一次花,开完花之后,它把种子成熟了散播出去之后,这个植物就死了。
如果我们把这棵正在开花的雪兔子当作一个药材采走了的话,那么它这么多年的营养就白积攒了。
它也没有能力再去产生种子产生后代,所以这种采摘的行为对这类的高山的、极端生境的濒危植物的破坏是特别严重的。
除了直接采摘之外,采摘过程中间,人在这里来回踩踏的活动可能也会对它的其他的一些植株造成影响。
所以在这种极端生境的地区去采集濒危植物,本身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
但是,它被一个综艺节目以某种正面宣扬的形式给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觉得非常痛心的一点。
与此同时,有些人也会说这个节目的制作方、艺人,他们并没有有关这些植物的知识。他们不知道这些是濒危植物,他们只知道雪莲是一种传说中非常神奇的药物。
但是我想说的是就算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关于这些植物的专业知识他们也应该有一个起码的观念。
到了野外、生境和生物多样性都比较特殊的地区,应该尽量管好自己的手,不要随便去采摘这些野花、野草。
濒危植物的保护
说了这么多威胁,随着近些年来国内的,不管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保护活动也越来越多。
所以这些濒危植物,还是看得到一些生存的希望。比如说这种植物叫做攀枝花苏铁。苏铁类的植物,全部都是中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这是其中的一个,它的分布范围很狭窄,只生活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一些干旱河谷里面,比如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个物种还分布在好几个不同的县都有。
但是后来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方面对苏铁的需求增加了,当地有很多人就会去采挖野生的苏铁去卖。
苏铁生活的地方很陡峭很多都是生活在岩壁上。
当地的农民会吊着绳子,从岩壁上坠下去把苏铁挖走,卖的价格很便宜才8分钱一斤,这样大规模的采挖之后,让好几个县的攀枝花苏铁都从野外消失了。
只剩下了一个地方就是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的这个群体,大概现在还有40多万株,也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个物种唯一的一个群体。
它在国立的保护区的体系里面生存得很好,而且也在这里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国家现在植物保护的一个主要的形式,由政府部门建立保护地来对里面的物种进行保护。
那么它保护的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攀枝花苏铁算是这种保护形式的,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依据民间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来做的保护。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概念叫做极小种群植物,它的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少了,个体数不多它需要非常急迫的挽救性的保护。
华盖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种植物是一个木兰科的大乔木,但是它的野生的个体数量,可能只有三十几个。
过去的若干年里面,云南省还有包括中国科学院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等这样的科研单位,在它的原生地进行了很多抢救性的保护。
比如说帮助它去进行人工授粉,用它们的种子来繁殖新的植株,然后把这些繁育出来的小苗,再回归到它原来的生境里面去栽培等。
用这样的方式让这个极小种群的物种能够繁衍下来,并且让它的个体数增加,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一种抢救性的保护。
也就是说只有对于马上就要灭绝的物种,才值得用这样的保护方式,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保护这个物种生活的整个环境,来保护它的存在。
毕竟我们保护濒危物种不是为了保护这个物种本身,而是为了维持我们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应该,或者说我们能够为濒危植物保护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拒绝消费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这里面可能包括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些物种,比如说红木、沉香或者是石斛等等这些种类。也有很多其他的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东西。
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不知道这个植物到底是不是濒危的,但是如果你看到它前面出现了野生那两个字眼,那你就多个心眼去想想,这个东西有可能是濒危物种,就不要去消费它。
这是普通人能够为保护濒危野生植物做的最直接的一件事了,如果你有余力的话愿意为它们多做一些,你可以量力而行的参与物种保护的公益行动。
比如说你可以参加由国立的科研机构组织的濒危物种生存状况的调查项目,也可以去参加这些直接保护它们的保护行动。
除了国家层面以外,民间社会上也有很多组织,都在开展这样的濒危物种保护的项目,大家可以去为这些项目当志愿者。
另外,关于濒危物种保护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缺憾,就是我们对于这些物种的基本的分布的状况,它们的种群数量等等,这些基础数据了解还非常不够。
这个可能是我们今天在中国进行濒危物种保护的,最大的一个数据上的障碍。
所以,大家也可以在自己日常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哪些地方,有这样的濒危物种的分布,也可以向靠谱的保护机构和数据库来贡献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
这些信息最终会被用到这些物种的保护行动上去,关于濒危植物的故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铁树价格】被综艺节目当作道具采走的它,为何碰不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铁树价格】被综艺节目当作道具采走的它,为何碰不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2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