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岸线曲折漫长,因此海鲜丰富,四大渔场每年可以捕获大量海产品,如黄鱼、鲍鱼、鱿鱼、带鱼等。
只不过因捕捞量巨大,使得不少海产品捕捞量锐减,如大小黄鱼、鱿鱼等都要靠养殖才能满足市场。相比之下,带鱼就不同了,其捕捞量相比40年前多出很多,近些年年产量在一百万吨左右。也正是因其产量多,因而市场价相对更便宜一些。
01、带鱼“烂大街”
带鱼作为4大海鱼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可油炸、烧煮等。它的营养成分高,且没有多少尖刺,老少皆宜。其实早在宋元前,国人就已开始热衷捕捞并食用带鱼,明朝时它就已成为百姓人家最常见的美食之一。
因带鱼是深海鱼的一种,一旦捕捉上岸,就会因气压差而死。渔民们为了能让其保持新鲜状态,进而采用冰冻的方式保存。但因运输等缘故,带鱼就会有腥臭味,影响其鲜美口味。
比起大小黄鱼、乌贼这3大海鱼,带鱼的产量长期居高不下,反而另外3大海鱼已出现“无鱼可捕”的矛盾。
就拿大黄鱼来说,早在上世纪就已陷入“捕捞难”的尴尬,1967年时大黄鱼年捕10.16万吨, 1974年大黄鱼几乎被一窝端,年捕量为16.81万吨,此后产量断崖式走跌。1987年就开始了人工养殖,这才保证其产量。
而小黄鱼也是如此,其产量逐年下滑,但2020年时专家才攻克小黄鱼繁殖技术,如今也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以保证其产量有所保证。
不过大小黄鱼产量逐年下滑,天然海域很难捕捉,带鱼就不同了,1974年时其年产量为53万吨,但2006年时就增长至91万吨,之后又增长至100余万吨。
当然,带鱼的年产量加大,并非是其水产规模加大,反而是抓捕力度加大,因而产量增多。在渔民“绝户式”捕捉的方式下,捕捞量还能增多,可见带鱼确实是异类,但也间接证明其“烂大街”,无惧渔民的竭泽而渔影响。
02、为何带鱼产量还能如此坚挺?
在2016年前的数年里,我国带鱼年捕量持续在110万吨上下,占全球带鱼量的80%,可见带鱼产量有多大。为何在海产品资源普遍枯竭的情况下,带鱼产量依旧保持高位呢?
1、繁殖能力强
相比其他海鱼,带鱼的繁殖能力非常之强,一年后即可进入生理成熟期,每年4-6月份、9-11月份为繁殖期,一次可产2-4万粒,可见繁殖能力有多强。
如此多的卵子,也证明带鱼族群数量恢复快,就算大量捕捉,但带鱼繁殖期刚好是禁渔期,给了带鱼繁衍生息的时间。
研究发现,性成熟期长的带鱼已慢慢被淘汰,一龄带鱼的繁殖比例从64%涨至94%,且其繁殖带鱼的平均体长也从18cm降至14cm。
2、环境改变
研究发现,温室效应带来的海温提高,对带鱼繁殖是有利的。从1976年起,东海海温明显增加,其中夏天海温均升0.5℃、冬季升温1-1.5℃。
而海温的适当提升,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带鱼饵料增多。且海温提升,也使得带鱼生理成熟期提前,从而带动了产量的增多。
当然,近些年里,沿海省份也加大了对资源的保护,如禁止污水排放、禁渔期制度等,使得渔业资源开始缓慢恢复。
03、有必要搞养殖难关吗?
很多人不解,既然带鱼繁殖能力强,野生的也足以满足国人食用需求,且野生成本低,为何还要继续搞养殖攻关呢?更何况,带鱼养殖技术比较困难,如今虽然已实现了人工养殖技术,但养殖成本太高,目前还在实验阶段。
其实,带鱼高产的背后却是很大的隐患。近年来带鱼捕捉量有所下滑,如2016年时年捕量为110万吨,但17年时就回落至101.2万吨,18年时为近10年来首次跌落百万吨大关,为93.9万吨。而19年时,年捕量又回落至91.6万吨。
同时,从捕捞的带鱼来看,其个头明显较小,单条重量普遍没有一斤。研究发现,带鱼的产卵期延长,且卵径小,这些都意味着带鱼这种生物正在发生转变,接下来产量或逐步减少。如果不搞人工养殖技术,接下来带鱼“幼龄化”、“小型化”程度还会加剧,甚至会陷入大小黄鱼、乌贼的困境。
因此,我国才一直关注带鱼的养殖技术,希望早日攻克养殖难关。不过目前来看,养殖技术还不成熟,接下来仍需进一步探究。
1.《【海水鱼】年捕100万吨,“烂大街”的带鱼也有隐患,过度捕捞要适可而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水鱼】年捕100万吨,“烂大街”的带鱼也有隐患,过度捕捞要适可而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