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6点,刚刚从养殖场捞上来的中华鲟鱼暴跳如雷。
记者刘斌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9日讯(记者金文兵 陈祎 通讯员张志杰)2021年10月7日,科研人员从一尾子一代雌鱼(编号3238)体内采集到约16万颗鱼卵,然后分为3份,分别与子二代雄鱼3077、6124以及二者的混合精子进行人工授精。
3个组合的平均授精率分别为72.38%、89.39%、74.96%,总的平均受精率为77.90%。在第一轮残酷的“淘汰赛”中,有4.35万颗鱼卵被剔除。
2021年10月12日15时至13日12时,陆续孵出仔鱼约11万尾。观察发现,这些仔鱼直到5天左右鱼嘴开始形成,大约13天后开口摄食;再加上一部分带有先天缺陷,所以又有仔鱼陆续夭折。
目前,存活鱼苗约5.5万尾,总体状况良好。3月28日放流5万尾后,剩余中华鲟将继续人工养殖。
“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是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
这次承担中华鲟繁育工作的苗种池系统,由4个6.0米×1.1米×0.8米苗种槽连排组成,单池面积6.5平方米,池深0.8米,水深0.6米,单池水体量为3.9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个“联排小别墅”。
这套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循环水处理工艺,利用生物过程调节水质、人工调控水温及水流、紫外及臭氧杀灭病原体,可精确控制养殖水体的水质与水温等关键参数,既能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污染物近零排放。
中华鲟的食物是“仙女虾+饼干”
观察发现,刚孵化的仔鱼,5天后开始发育形成嘴”。大约13天后,仔鱼开始开口摄食。研究人员就投喂丰年虫(又称仙女虾);4小时1次,每天分6次投喂,根据摄食情况逐步增加投饵量。
20天后,在丰年虫中拌入少量专用微粒饲料,并逐日增加饲料添加比例。再长大后,就主要投喂专用饲料。这种饲料相当于小孩吃的“饼干”,其脂肪含量根据鱼体规格和季节微有调整,就是尽量让它们吃得够、吃得香。
放流的中华鲟预留了“适应期”
为了确保放流鱼苗的更高存活率,研究人员作出各种优化安排,给鱼儿们预留了较充足的“适应期”。
放流前,相关人员多次考察长江沿岸,最终选中了沌口江段金诚通达公用码头作为放流地点。
3月28日凌晨3时30分,第一拨中华鲟从繁育池中捞出,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协助装运。其中,约40袋、600尾中华鲟被装入双层塑料袋打氧、系口,用于现场展示。7时40分,5万尾中华鲟装车完毕。
这4辆专业的运鱼车辆按照渔政管理部门要求,已提前办理中华鲟运输相关证明,配备液氧罐,确保中华鲟运输安全。
运鱼车抵达趸船上,科研人员马上抽取江水,注入周转塑料桶和放流池中,帮助中华鲟幼鱼提前适应自然水体。
【编辑:汪宇瑾】
1.《【鲟鱼吃什么】住联排别墅,吃特制小灶——5万尾中华鲟“优生”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鲟鱼吃什么】住联排别墅,吃特制小灶——5万尾中华鲟“优生”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