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ar强势发力 EDG该如何应对】
在上次eStar与EDG的交手中,eStar的陌夏与三歪先后拿下五杀,这无疑提升了队伍的士气。即便EDG的温予安忆有着不错的状态,但是还是难以抵挡eStar取胜的脚步。两局比赛中,eStar都以较大的分差击败EDG从而完胜对手。当二者再次遭遇时,EDG能否调整好心态应对eStar也将成为他们能否拿分的关键。反观eStar,其若只需要稳步发挥,那么取胜便不成问题。
在数据面板中,二者的数据差较小,而在回合均击杀中EDG却占有微弱的优势。对于EDG而言,今日的比赛中若能保持选手的火力输出,那么也将有抗衡eStar的能力。不过eStar在保卫者以及潜伏者的胜率领先EDG较大数值,这体现出eStar在担任保卫者以及潜伏者时都能更好的处理场上的情况,而这也是eStar击败EDG的保障。
对于两支队伍而言,今日若eStar继续取胜,他们将保持自己的连胜脚步拿下15连胜,将以绝对的优势继续占据积分榜榜首。而对于EDG而言,由于其目前位处积分榜第八名,其需要尽快取胜,来巩固自己的积分以及排名。
【BS再遇AG能否完成复仇】
在上一次BS与AG的交手中,在爆破模式中二者分别拿下一局胜利,同时皆以10比8的比分结束。对于BS而言在前期有5分的分差,进入下半场却仅拿下1分这再次体现出BS担任潜伏的不足。当然AG击败BS的最大原因,还是在团队模式的取胜,青菜的爆发成为AG获胜的关键因素。
根据目前两支队伍的情况来看,最近的四场比赛中AG一场未胜,而BS则先后击败R.LGD与KZ,这体现出BS在最近的比赛中状态好转。在数据方面,BS在胜率、回合均击杀以及回合均伤害等方面占优,同时保卫者与潜伏者的胜率也优于AG。
高清重制后的《穿越火线HD》与原来的《穿越火线》相比硬件配置需求涨了不少 ,原版就算用核显也能玩得很流畅,但《穿越火线HD》想要达到平均120fps的话,1080p下就需要GTX 1660级别的显卡,而2K分辨率就需要RTX 2060/RX 5700XT的显卡了,游戏的体积也膨胀到了39GB,官方虽然没有给出硬件配置需求,但在下载那里很少见的写着推荐安装在固态硬盘,实际游戏启动时间也偏长 ,我们测试平台用的已经是NVMe SSD了。
所以我们决定单独做个《穿越火线HD》的游戏加载测试,看看把游戏文件夹放在SSD与HDD分别需要多少启动时间。
测试平台与说明
测试平台使用Intel酷睿i7-11700K处理器,搭配DDR4-3600 16GB*2的内存,时序是CL 18-22-22-42,显卡是RTX 3080 Ti Founders Edition,系统并不安装在受测盘里面,而是装在一个PCI-E 4.0的SSD内,用同一个系统来加载不同硬盘中的《穿越火线HD》游戏,这样可以减少系统带来的干扰。
受测盘包括比较常见的NVMe SSD、SATA SSD、HDD,考虑到有人可能用笔记本玩游戏使有可能把游戏放到外置的PSSD里面,这次也加入了PSSD进行对比。
使用的SSD均是长江存储旗下品牌致钛的产品,包括NVMe标准的PC005 Active,采用SATA接口的SC001 Active,以及移动SSD木星10,而HDD则是希捷的7200rpm 2TB。
致钛PC005 Active用的是1TB的,它是一款标致的M.2 2280 SSD,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 1.3规范,连续读取速度3500MB/s,连续写入速度2900MB/s,是旗舰级的PCI-E 3.0产品,它用的是长江存储自家的Xtacking架构3D NAND,是64层堆叠的二代3D闪存,也是业界存储密度最高的64层堆叠产品,用了两颗就组成了1TB的规格。
致钛SC001 Active用的也是1TB的,它是一个很标准的2.5英寸SATA SSD,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520/510 MB/s,基本上就是SATA接口的极限,它同样使用Xtacking架构闪存,耐久度也做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超过同类SSD产品。
致钛木星10则是一款移动SSD,采用USB 3.2 Gen 2 Type-C接口,但与许多移动SSD一样,它内部只是个SATA SSD,所以最大读写速度也只能限制在550/510 MB/s,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移动SSD主流性能,它拥有一个坚固的铝合金外壳,通过了多种掉落与冲击实验,测试时这个SSD是与主板的USB 3.2 Gen 2*2 Type-C接口相连的。
基准性能测试
在开始《穿越火线HD》的游戏载入测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些受测盘的基本性能,好让大家对他们的性能有个大概了解,我们只简单测试了CDM的真正性能测试,并且增加了70/30的混合读写,QD1的低队列读写更符合游戏载入时的真实状况。
游戏载入基本上都是执行读取操作,我们就只看读取性能好了,使用PCI-E 3.0 x4的致钛PC005 Active当然是最好的,QD1的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2720MB/s,读取延迟只有65us。对于没有M.2接口的老机器就只能使用SATA SSD了,SC001 Active的连续读取速度是523MB/s,接近SATA 6Gbps口的极限,读取延迟110us,使用USB接口的木星10因为需要经过转接,延迟有150us,读取速度也降至436MB/s。当然HDD的速度比SSD差得远,连续读取速度只有214MB/s,延迟也是4位数的。
《穿越火线HD》游戏加载测试
接下来就是正戏, 我们把《穿越火线HD》文件夹分别放到各个受测盘内,测试游戏的启动时间,在第一次启动某硬盘的游戏时WeGame平台都会提示要对启动游戏进行深度优化,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它会把部分游戏文件调入系统盘来加快启动速度,后来实际观察后发现所有的读写操作都是在受测盘本地进行的,估计只是优化文件结构,每个盘在测试前都会进行一次这种优化,优化完会先重启再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