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楼房越建越高,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生活空间其实在不断缩小,大多数的人群居住在几十平方或百来平方的商品房之中。回到家中,看着屋里富丽...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建造智能化和城市智慧化的快速发展,使不断汲取知识成为快速认识事物的选择。建筑行业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创新化进行升级。其间,积极探索以...
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绿色投资及基础建设赋能经济复苏
首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亚洲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本年度博鳌论坛的重要焦点。各国通过绿色投资及绿色基础建设,可以对于经济发展产生推动力,赋能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产业恢复。绿色投资可以包含各种与环境保护及气候保护相关的各项投资,从广义上而论,绿色投资包含所有结合并兼顾经济与环境的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经济的发展,兼顾了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此类领域投资减少了碳排放和污染,提高了能源和资源效率,并同时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是利用新型产业挖掘与制度创新,来兼顾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由于在疫情时期各国的经济产业受到致命性打击时,各种传统行业几乎陷入停摆状态,因此也对于部分绿色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笔者认为,除了目前各国所展望的框架建设及国际合作外,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也可以努力推进新产业的建设,以降低国内资源风险,比如发展中国家可以逐步开始加强气候智能型基础设施,开发并采纳气候智能型技术,加强支持气候适应工作等,此类基础投资不但能够刺激各国内需,迅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后疫情的经济活动复苏,同时也将能够使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成常态,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长远有利。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实现绿色的经济复苏的政策建议中,着重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实现电网和公共交通现代化、氢能及碳捕获、避免碳密集型投资等具体产业发展方向及可行措施。个人认为,这类政策方向虽然对于部分南方国家仍然较为遥远,但仍可作为长期目标;同时,博鳌论坛所倡导的跨国技术转移及亚洲区域内的互助项目之下,可以更多地与绿色基建投资进行结合,来推动这一议程的进度。在此领域之中,亚洲各国之间的跨国合作也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建议各国之间也可以借助疫情恢复的契机,进行标准化建设,具体来说,包括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其他支持政策,以调动更多跨国投资成为可能。
由于本身亚洲各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仍然存在巨大的不平衡,笔者以为后疫情时代也提供了机会,让各国可以通过从绿色融资及绿色产业方面的合作入手,以低政治度的技术合作和基础建设互助作为起点,逐步着手针对现存的次区域级贸易壁垒,并增强亚洲区域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的韧性,支撑跨国供应链及跨国经贸活动的稳定性,对于各国的绿色复苏将会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绿色基建的概念
以数字化技术普及应用推动经济活动
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刚性需求上升,比如亚洲各国均需要改进数字基础设施以实现全球远程办公,网络技术也成为跨国合作及沟通的主要渠道,因此也对于数字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刺激了网络电信技术及各种数字产品行业在疫情期间飞速发展。
其中,中国的经验无疑取得了瞩目的成功,并且可以作为亚洲国家的范例。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成功将 8 亿以上的消费者转化为网购者和在线付费用户,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对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巨大需求做出迅速响应,但其响应速度、规模和范围在全球范围内堪称一骑绝尘。目前,对于中国过往行动的介绍和梳理,多见于国际组织的报告或中国官方数据报告中,笔者以为,在未来的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中,中国可以对于此类信息进行细化,作出经验输出和分享,甚至提供直接技术支援,使数字化建设的利好能够为亚洲国家所共享。
除此之外,如印度也在疫情的挑战下,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比如采用非接触式数字技术,改进了数字化治理,提高了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使用率,以及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的普及率。整体而言,亚洲各国都正逐步尝试,迅速应对于转变中的需求,以自身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并建立互助关系,以数字化作为媒介,降低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
博鳌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报告也指出,疫情促进亚洲经济体加快推出数字经济行动和动议,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数字 转型和充分实现数字经济的价值。 疫情下被迫加强依赖于数字经济模式,这也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数字化的建设能够有连接政府、企业、消费者,并通过传播现代技术,加强全球价值链的联通, 在被阻断的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疫情下通过网络进行成为了国际互联互通的唯一可行途径,在数字技术方面开展跨国合作也成为了必然选择。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意识大大上升,零和博弈的认知方式减弱,这对于未来的跨国技术合作和发展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譬如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及中东国家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数字合作组织 (DCO),以加速并放大数字化建设在国家各个经济领域的渗透,旨在于是通过数字化模式发展经济,携手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截至2021年4月中旬,组织目前已有七个成员国,成员国经济总量合计为1.2万亿美元,惠及人口范围接近4.8亿。
此外,又例如东盟各国也继续在2018 年正式推出的《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之下,推动疫情时代的无缝贸易及数据互通,同时积极尝试协同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创新,至2021年,东盟在此框架下已经进一步具体确立了数十项具体倡议及行动,并制定了行动框架、预期成果、完成时间和实际实施机构等等,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疫情爆发后,各国开始酝酿并落实一系列的改善措施,至今年论坛中,各国也仍然积极探讨如何以区域为单位,强调信息工程建设的跨国性及一体化,包括建设区域数字化平台、努力缩减数字鸿沟、跨国技术转移等,这反映了亚洲各国更愿意共同努力并更迫切应对的问题,并能够通过区域合作机制,以多边主义合作替代传统的竞争意识,对于数字技术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以更灵活及有效率的方式加强跨国合作
多边主义仍然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所在,而跨国共同合作及一致行动,也无疑是后疫情时代绿色与可持续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式。在疫情背景之下,各国开始倾向采用效率、灵活度、可行性较高的政策,短期刺激经济的正常化运作,比如直接的救济资金、农业援助和补贴、政府主导重建货物运输系统等等。这类政策都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即强调迅速反应及实际效用,而作出传统国际合作中罕见的让步程度和灵活协调机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亚洲多国大力推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此类新举措也将成为亚洲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力,而亚洲区域经贸合作的持续推进,才能够使此类畅想成为现实,赋予区域发展新的机会和动力。
疫情下,国际合作的阻滞增加,国内经济问题和挑战也加剧,因此,笔者认为在此紧急情况下,国际合作急需要进行更多变通,避免耽于制度主义及形式主义,而是积极考虑“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以现实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发展更具有效率的应急措施及合作方案。目前,博鳌论坛提出亚洲各经济体之间应考虑推进循环经济、进行债务换自然互换、债务重组或债务减免、直接资金转移政策等方式,快速协助彼此共同恢复经济,尽快重返疫情前的正常化经济水平及经贸活动。
在此方面,中国同样为亚洲盟友作出了积极的示范,并为亚洲伙伴们提供了普惠性的政策,比如中国政府目前已经主动参与了二十国集团“暂缓债务偿付倡议”,在此框架下,提供了进行了至少107亿美元的全球债务减免, 积极促进有序的债务重组,同时,中国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灾减灾信托”的主要参与者,主动提出了将贡献重要的资金来源。 此类国际合作的贡献,反映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同时,也对于亚洲国家提供了积极的榜样,可见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苏,有赖于各国之间的互惠互助,而非对于国家个体利益的计较与竞争语境的国家保护主义。相反,直接的跨国援助将有利于全球经济体的全面恢复,长远有利于国际经济体系每一个参与者的可持续利益与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海国图智研究院。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海国图智研究院
编辑丨翟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