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来,人类从愚昧进入文明,历史的轮廓大致定型清晰。输赢的观点始终贯彻,历史的穿透力视野和深度散光一样。阅读中国古代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想想秦始皇为什么...
中华文明发源于夏商周。在西周建立起来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允许诸侯建立自己的诸侯国,然后定期对周天子朝贡,认同周天子为共主。
这些诸侯国如一个个国家,有自己独立的主权、自己的朝廷、自己的政府机构、自己的臣民、自己的文字等等。那时的中国,可以说不是国家,是中华大地,乃一个地区。
秦始皇最大功劳,就是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在建立大一统秦朝之后,也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之后的西汉、东汉、唐宋等,都是沿袭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这个中央集权制在清朝时候发展到了鼎峰。
秦始皇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一方面也是看到了分封制诸侯混战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是把法家韩非子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发扬光大。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后,听由余的建言,用他的计划攻打西戎,吞并了十二个西戎国,扩土千里,称霸西戎。这奠定了秦国的基业。第二,秦穆公积极准备东扩。先用五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位王佐之才。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重用卫鞅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七国中最富强的诸侯国!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他活了75岁,在位时间长达56年,他在位期间与楚国、赵、韩、魏、齐、燕六国多次开战,攻占了大量的领土,为日后秦国东出灭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元前251年,即秦昭襄王56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走完自己漫长的人生,祖父秦孝文王赢柱嗣位,父亲子楚封为太子,此后秦赵关系缓和,继续作为人质的嬴政,也通过秦赵两国外交渠道,从赵国回到秦国。
此时嬴政已经9岁,也就是说他和母亲赵姬在赵国已经孤苦伶仃熬了9年。受尽了赵国人的白眼和欺辱,这段痛苦的记忆让嬴政记忆犹新,23年后秦国灭亡赵国,嬴政亲自赶赴邯郸,将当年他在邯郸城内所有的邻居全部杀死。公元前250年,即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服丧1年后,正式即王位3天就暴毙而亡,嬴政的父亲赢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嬴政也成为太子。
直至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秦国已是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按现在来说就是妥妥的首富二代)。嬴政在李斯尉缭的帮助下,制定下了灭亡六国的战略计划。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通过“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策略 ,从内部分化瓦解六国,进而“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先破赵魏韩,再灭燕楚,最后攻取北齐,各个击破,横扫六合。
先人们给我们制造了很多精美的物品,一直保留到现在,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遗迹,或者是物品的时候,我们都在感叹,我们先人们所具有的智慧。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具有很多十分壮观的古代遗迹,比如说我们的长城,可谓是享誉全世界,当世界的人民提到我们的中国的时候,就会立刻想到长城。
同时,我们的故宫,也是每年都有无数的外国游客前来游览,他们到达故宫的时候,就会感叹我们中国人在古代的时候,竟然拥有如此精巧的技术,可以把房屋盖得这么样的精美。今天我们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遗迹。它就是秦始皇在自己生前给自己修建的陵墓,秦皇陵。
秦皇陵在中国来说,是一个传说。因为我们都知道,秦皇陵是秦始皇给自己修建的陵墓,里面肯定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其实专家们知道,秦皇陵里面的文物是一批历史资料。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秦始皇曾经出现了焚书坑儒的现象,秦始皇把当时很多的历史书籍,通通都给焚烧了,导致了我们后人对于秦朝以前发生的事情,都不是很了解,只能通过一些传说,或者是很少的一些文字来分析。
除了商鞅以外,卫国还出了好几位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和兵家的吴起。还有战国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吕不韦。卫国自立国起一共延续了907年,在这期间共有41位国君掌事,是存活时间最长的姬姓诸侯国。
一、兴盛一时的卫国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卫国出了这么多能人才子,为什么没有自己称霸呢?卫国的开国国君是康叔封,此人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周厉王统治之前,卫国一直是不太起眼的存在。后来周王室经历了一系列叛乱,先是周厉王被驱逐,末代国君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攻破镐京。
后来的卫武公时代,卫国的国力也算得上兴盛。再后来卫武公辅佐周平王平定叛乱,后被召入朝辅佐周厉王。卫国声名鹊起,显赫一时。后来进入东周时期,卫国国内出现内乱,国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660年,卫国城门被狄人所破,当时的国君卫懿公惨遭杀害,卫国上下只剩下5000国民。后来因宋国和郑国等国相助,卫国得以重新建国,后迁卫至楚丘。周厉王之前,卫国很少出现在文字记录里,所以大家都没怎么重视卫国。因为卫国的表现差强人意,依旧没什么“存在感”。
虽历史的长河里卫国也曾闪耀过,当时卫国经济兴盛,灭了邻国邢国。不过到了春秋晚期,卫国又开始了内乱,父子争权,君臣不和,最后加速了卫国政权的衰败。到了战国时期,卫国正式进入了“透明人”的发展时期,没有人重视,有些自生自灭的意思。
到了后来,卫国国君自觉这个君王当得有些不合时宜,自降封号,将“卫成公”降为“卫成侯”,后来又一降再降,改“卫成侯”为“卫成君“。此时的卫国,就只剩一个领土濮阳。
即使如此谨小慎微,卫国依然没有逃过被灭的风险,于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灭。魏国被秦国所灭,卫国最后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不过此时的卫国国君还健在。直到胡亥上位,卫君最终被贬,卫国也算彻底被消灭了。
二、培养人才永不扩张
春秋时期,卫国的邻居各个虎视眈眈地望向卫国,东北部和西北部被齐国和晋国两个超级大国包围着,南部与郑国,宋国和鲁国等强国交界。战国时代,卫国的处境更差了,之前提到的邻居还能偶尔尊重一下卫国。如今卫国的新邻居魏国,楚国和韩国等,全部将卫国视为眼中钉,随时都能进攻被灭。楚国“杀鸡给猴看”,先后灭了陈国和蔡国,这一下卫国的处境更惨了。
都说“大国发展靠国力,小国生存靠智慧”,卫国靠着坚强的意志,硬生生地熬死了围在它身边的邻居们,还向邻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卫国作为国土面积不是很大的小国,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不扩张的国策,硬生生地延续了900多年。
弹丸之地的卫国,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其他大国看到卫国随时可被消灭的模样,没有很快动手,。而卫国对自身定位也非常准确,只需老老实实地生活就好。
夹在魏国和秦国之间的卫国,老老实实地过自己的太平日子,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空间。和平的沃土下生长起来的卫国人才们,各个才华横溢,颇具领导才能,比如商鞅,吕不韦,吴起,荆轲等名臣和名将。
依靠宝贵的人才力量,卫国得以安全地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公元前214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秦国灭魏国时,顺手收了卫国,此时的卫国终于成了别人地盘里的“弹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