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孙子兵法》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据韩曙文艺志记载,《孙子兵法》共八十九篇,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以来,孙膑的《孙子兵法》历代未有...
“孙膑,有人举报你里通齐国,企图谋害我们英明的领导人魏惠王,经过调查,铁证如山,现在我宣布对你实施膑刑、黥刑!”。一个长官厉声说道。
孙膑刚说了句:“我没有...”头上就遭到重重一击,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同时宣布了孙膑私通齐国,意图谋害魏惠王的罪名。
所谓的膑刑,就是把犯人的脚掌砍下来,把膝盖骨挖掉。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这两种刑罚一种是肉体上的,将你变成残废;一种是精神上的,让你无法面对任何人;总之,遭受这两种刑罚的人生不如死。
孙膑是谁?庞涓又是谁?孙膑为什么会造此酷刑?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孙子兵法》,举世闻名,被中外军事家奉为至宝。老子英雄儿好汉,先辈如此牛气,作为后人的孙膑也是天才军事家。特别是后来他拜纵横家鼻祖鬼谷子为师后,军事才能突飞猛进,有了质的提高。
其实孙膑来到这里时,鬼谷子已经有个爱徒,名叫庞涓,他聪明好学,刻苦努力,军事才华出类拔萃,鬼谷子对他赞不绝口。可是孙膑到来后,他的光芒被掩盖了。
因为无论是对军事理论的理解和发挥,还是谋略的推演运用,庞涓都跟孙膑差那么一点点。无论庞涓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孙膑。鬼谷子总是哈哈笑着说:“庞涓啊,你还要向你这个师弟学习,加油吧。”老师的话说得庞涓脸一阵红一阵白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转眼之间,到了毕业的时间,庞涓依旧没有能改变落后局面。无数个夜晚,庞涓跑到大山上,张开双臂大喊:苍天啊,你既生庞涓,何生孙膑?毕业后,庞涓前往魏国,通过了魏惠王面试。
魏王对庞涓的军事才华非常欣赏,让他担任了魏国将军。按理说庞涓应该非常满足,他勤学苦读,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可是庞涓并没有开怀,因为孙膑还在老师那学习,他的才华在自己之上,如果日后他为别国效力,两人进行较量,自己必败无疑。
商场如战场,战场更是生死较量,有我无他,庞涓痛下狠手
孙膑啊孙膑,休怪我不客气,谁让总是要强过我呢?于是,庞涓就“诚恳”邀请毕业后的孙膑前来魏国,两人共同协助魏王,大展宏图,共享富贵。
看到庞涓如此有诚意,盛情难却,孙膑就应邀来到来了魏国。可是来到魏国后,不但没有见到魏王,没有安排工作,反而遭此厄运。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剧烈的疼痛让孙膑大脑一片空白。
行刑之后,庞涓才出现在面前,他看到孙膑惨状心疼不已,大骂陷害孙膑的人。可是当孙膑说要向魏惠王申诉的时候,庞涓却制止了,说是事已至此,还是要安心养伤。孙膑一想也是,等养好伤了再做计议。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庞涓再也不提申诉的事。这天庞涓出去上班,他的厨师突然溜了进来,告诉孙膑说:“孙老师,你知道是谁陷害你吗,正是你的同学庞涓。”孙膑有点不敢相信:“你有什么证据,难道你不怕主人报复?”厨师说:“庞涓喝醉之后对他的夫人说的,他夫人鄙视丈夫为人,要跟我私奔,已经出逃,现在我也要逃走,所以告诉你真相。”说完转身出去,临走还丢下一句话:“庞涓还会加害你,孙老师,你要提防啊。”说完推门出去,消失在孙膑视线里。
孙膑受刑之后,庞涓每天都要来看望他,不是关心而是寻找胜利者的快感:当初你处处比我强,不还是败在我手里?说明你的谋略不过如此。可是这天庞涓再次来到孙膑房间的时候,却不见了人影。找到孙膑时,他被惊呆了——孙膑爬到了茅房,正在吃屎。他大把大把往嘴里塞赃东西,边吃还津津有味地说“好香、好香!”孙膑昔日睿智的脸变得麻木不仁,炯炯有神的眼光变得呆滞起来。
看到孙膑的丑态,庞涓厌恶地转身离开了。其实孙膑并没有疯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麻痹庞涓。听到厨师的话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残废,想要通过一劫只能装疯卖傻,麻痹庞涓。看到庞涓真把自己当成傻子,他心里暗喜,每天爬到外面,偷听消息。终于有一天他听到庞涓对小妾说,自己要出去接待齐国的使臣。听到消息,孙膑微微眉毛上扬,脸上露出一丝稍纵即逝的微笑——机会终于来了。
夜深人静后,孙膑偷偷爬了出去。没有爬多远,挨着地的皮肤都已经磨破,他忍受钻心的疼痛勇敢地往前爬,路上血迹斑斑。也是老天开眼,他爬出去没多远,就遇到了一个更夫,好心的更夫把他背到了齐国使臣的住处。就这样,孙膑藏在使者的车中,辗转到了齐国。
赵国也有盟国,就是齐国。岌岌可危赵国,只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接到赵国的求助后,就派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抗魏援赵。按照田忌安排,齐国军队应该直奔邯郸,跟魏国一决雌雄。可是孙膑不赞成这样做,他觉得不如让魏国战斗力最差的军队去假装解邯郸之围,麻痹魏国军队,然后带来齐国精兵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开封)。如果直奔邯郸,魏军以逸待劳,齐国军队占不了便宜,魏国军队还能从容来个围点打援。加入袭击大梁,肯定能取得成功,因为魏国精兵出战,都城空虚,齐国胜券在握。
田忌一听觉得有理,立即率领大军奔向魏国首都大梁,魏惠王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庞涓回军包围都城。于是,庞涓闻讯不敢怠慢,连忙率军回国。谁知道孙膑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直接攻打大梁,而是将大军埋伏在庞涓的必经之路桂陵。等庞涓到达桂陵之后,部队人困马乏,士气低落。
孙膑一声令下,以逸待劳的齐军如同从地上冒出来似的,呐喊着杀向魏军。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庞涓也被围困在一个小土丘上。齐君围而不攻,庞涓跟部下一连几天没有吃饭,奄奄一息。
这时候孙膑出现了,他被士兵抬着来到庞涓跟前。孙膑厉声问道:“庞涓,还可认得我?”庞涓很快就认出来人:“孙膑,你不疯了吗?不是死在半路上了吗?”孙膑:“我没有疯,也没有死,如果那样我们还怎么见面,如何报仇?”
庞涓很快就明白了,但是他不肯服输,向孙膑叫道“孙膑,半路埋伏算什么本事,我不服。有能耐将我放了,我们再较量一次,如果还是被你打败,我甘愿认输。”“好,今天我就放你一马,改日再败,可就别怪我不客气。”说完,孙膑手一挥,齐国士兵闪开一条路。
庞涓不敢久留,立刻跨上战马,用马鞭一抽,绝尘而去。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13年后,公元前341年,又是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无奈,只能向齐国求救。孙膑和田忌接到命令,率军驰援韩国。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带兵奔袭魏国。
庞涓闻讯只能再次率军回国,解救大梁。孙膑见庞涓来了,马上撤军。庞涓一边追击一边说:孙膑啊,你还想来个围魏救赵半道伏击吗?做梦吧,你当我是三岁小孩?我不上当了。这次庞涓非常谨慎,保持着一定距离追击孙膑。
孙膑一边撤军,一边制造逃跑假象。古时候行军打仗,都是挖坑埋灶做饭,对方往往通过挖的坑多少,来判断其兵力多少。孙膑就根据这一点进行减灶,制造兵力越来越少、溃不成军的假象。
所谓“减灶”就是,第一天让士兵挖了供5万士兵吃饭的灶,第二天的灶减少5千,第三天再减少五千。一连几天,庞涓都在让人数数齐国军队的留下的灶,得知这一情况后,庞涓大喜。他判断出,由于齐国军队长途跋涉,军心涣散、士气低落,逃兵越来越多,已经不堪一击。于是庞涓就让步兵带着物资在后面行军,自己带领骑兵策马飞奔,追击齐军,他要抓住孙膑,将其除掉,一雪桂陵之战前耻。
当庞涓追击到马陵附近的时候,齐军突然不见人影。他环顾四周,这里丘陵起伏,树高林密,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这里正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可惜孙膑不懂,不然我就完了。”庞涓情不自禁地对手下说道。这时候不远处一名士兵喊道:“将军,快看,那是什么?”庞涓命士兵点起火把,来到一棵大树下,只见这棵树的树皮有一米多高全被剥掉,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看到这里,庞涓突然脊背发冷,汗毛倒竖,坏了,我一定中了孙膑的埋伏。庞涓勒住缰绳,命令士兵火速后撤。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就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冷笑:“庞涓,哪里走?”话音未落四周响起喊杀声,箭如飞蝗扑面而来。魏军骑兵想后退,退路被齐国士兵堵死;想继续前进,前面的路上都是砍倒的小树。顷刻之间,庞涓已经身中数箭,身体成了马蜂窝,活活疼死。
庞涓在断气之前还见到了孙膑,孙膑问他:“想不想活?”“我想活,看在我们同窗一场的份上,救我一命。”“哈哈,你害我的时候,可想到同窗之谊?”孙膑冷笑道。停了停,孙膑又说:“但是我不跟你一样,我不杀你,留你一命。”说着他一挥手,齐国士兵扬长而去。身后,是庞涓痛苦呻吟声。
根据史籍记载,孙膑从齐都临淄考虑,应该经过鄄城,一路奔向大梁,向大梁西进攻一段时间,直到魏军撤出韩国,齐军迅速回师,魏军穷追不舍。问题的关键在于,齐军究竟向哪个方向诱敌深入?关于历史,至今尚无直接的记载,但留下了两个重要的线索。
首先,《史记·魏世家》记载:外黄徐子对太子申说:“皇太子自将攻齐,完胜并攻莒,则富而有魏,贵不益为王。如果战争不能战胜齐,那么万世也没有魏的存在。外黄徐子劝魏太子申不必追捕,太子申听后想撤兵,但被属下劝,于是再次追捕齐军。也就是说,魏军追捕齐军应该经过外黄(现在的商丘市民权县)。因此,齐退魏追的路线有三条:大梁西—大梁西—外黄—郯城,大梁西—大梁东—外黄—鄄城,大梁西—大梁东—外黄—元城,除大梁西—外黄基本上是平行线部队外,还有两条要在外黄这里转几个近90°的弯再往北走,这与国防常情背道而驰,比较之下郯城说似乎更符合逻辑。
对难度系数和保密性的要求,元城表示和鄄城说都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假如孙膑在外黄往北退兵,重点部队线路一直在魏国地区,不要说诱敌深入机密情报,很有可能被魏军前堵后追,而平行线向东退到郯城,那么绝大多数,就是在齐国区,不仅保证了未来的安全,而且还有利于诱敌之计的实施和保密信息。
其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述:魏军“败于其步,不败于其勇,与轻锐并行以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骑马的习俗,所以骑马的人应当是魏国的“轻骑并行”。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述了“长安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到秦中”,这说明骑兵队一日七百里也能做到。大约三百里的外黄,大约四百里的元城,七百里的郯城。外黄-郯城间距,或许更符合司马迁对“轻锐倍日并行处理逐之”的记载。
关键在于,从诱敌深入的心理战术来看:《楚世家》中说:“攻打郯国,大梁可得而有”,这说明了大梁到郯城交通出行较为便利,而只有地理位置优越,敌将熟悉路途,孙膑诱敌深层次之计,如果交通不便,庞涓又怕轻骑深陷,又怕轻骑深陷;同时,孙膑诱敌深层次之计,假如向齐都退兵,庞涓又担心齐国援军伏击还是伏击?显然,向郯城方向退兵,齐军无援,这无疑会让庞涓更加放心。
这说明,从军事路线和敌情的角度看,马陵应是在郯城。但上面的推论,并不一定代表着事实的真相,直到郯城马陵山发掘出一件青铜戈,才让郯城的说法越来越可信。
郯城发现白头叶猴。
01从孙膑的技能看他的优点和缺点
孙膑的每一个技能都很好,但是总好像差那么点意思。
⑴孙膑的一技能
经常看到有孙膑带个惩击然后出黄刀+面具,这么出确实可以打出不俗的伤害,但是只要你玩过孙膑你就知道他的一技能有多难命中了。
当然,只要你对孙膑足够的熟悉,能够保证一技能的命中率,那么在黄刀+面具的帮助下,孙膑的一技能还是很有威胁的,更何况后续一技能在爆炸的时候还会降低目标40%的移速。
孙膑一技能的优点是:伤害分为两段,配合黄刀+面具能够打出很高的伤害(后续还有减速效果)。孙膑一技能的缺点是:一技能很难命中。⑵孙膑的二技能
孙膑的二技能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
时之波动既可以增加队友移速和冷却,又可以在持续时间结束后返还40%所受伤害,是王者荣耀里不可多得的神技。之前曾经爆火的【孙白杨】组合的核心英雄,我个人认为就是孙膑。
当然了,孙膑的二技能它也不是万能的,要想用好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孙膑的队友需要有一定的坦度。
时之波动确实可以返还40%所受的伤害,但是这是在技能结束后返还的,如果你都没有办法扛过两秒,那孙膑的二技能对你而言就毫无作用。
另外,孙膑二技能增加的是移速和冷却,他在实战中起到的是拉扯的作用,而要想将拉扯做好的话,队友就需要一定的操作、意识以及配合。
孙膑二技能的优点是:实战中是拉扯神技。孙膑二技能的缺点是:对队友的要求较高。⑶孙膑的三技能
这些弟子出山后能够封侯拜相,一是因为自身天资聪慧,二也离不开老师鬼谷子的教导。这其中知名弟子孙膑和庞涓在鬼谷子那里受到的就是全方位素质教育,什么下棋、礼乐、数学等全都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这些还只是基础课程,基础课学完之后,鬼谷子还给他俩开了兵法课,主要教他们怎么布阵打仗和使用兵法。鬼谷子的教学班属于小班教学,没法给两个学生搞来那么多士兵进行演练。所以孙膑和庞涓的练习方法就是使用石头代替士兵摆出阵法,也就是咱们现在的沙盘演练。
战国时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没啥知识水平。如果打仗的时候告诉他们要迂回包抄,要分割阵型,要诱敌深入,那肯定是瞎子点蜡烛-白瞎。而如果有了这些阵法,那实施战术就能简单不少。平时机械性的训练阵法,打仗的时候只要告诉部队该施展什么什么阵法,该去哪去哪,就能迅速地将战术贯彻出来。作为科学型阵法,孙膑的八阵法中不会有金甲天兵,也不会有雷电蛟龙,只凸显两个字——实用。
阵法是古代行兵打仗的专属名词,也是后世很多小说传奇中让人津津乐道的存在,在以七雄争霸为游戏背景的七雄纷争手游中也同样有阵法一说。游戏中随着主公等级的提升,咱们能上场的武将也会随之增多,最多能达到六个武将同时上场进行布阵。
孙膑的《孙子兵法》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据韩曙文艺志记载,《孙子兵法》共八十九篇,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起,孙膑的《孙子兵法》历代未有记...
孙膑的《孙子兵法》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据韩曙文艺志记载,《孙子兵法》共八十九篇,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起,孙膑的《孙子兵法》历代未有记...
中国历史上最能“装”的四大天才都是谁?关于他们“装”的小故事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下吧:司马懿装病1、司马懿装病曹爽本来和司马懿同时托孤大臣,但是谁让曹爽姓曹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