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霍尔家族的大哥。我叫霍尔效应。第一次见面请多关照。
1879年,一个名叫埃德温·赫伯特·霍尔的美国人第一次发现了我。他发现,当带电导体置于垂直磁场中时,可以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测量电压,如图1所示。当然,既然霍尔发现了,我就叫霍尔效应,测得的电压自然就叫霍尔电压。
图1霍尔现象示意图
横向霍尔电阻随磁场线性增加,而电流方向的纵向电阻保持不变。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电子学的概念,所以这个现象在100多年前是很神奇的,但现在中学生用简单的电磁学知识就能理解我。想想看,导体是靠什么导电的?取决于各种载流子,比如电子,空空穴等等。以电子为例。当沿着导体运动时,你会感觉到一个磁场。伸出你的左手。利用中学学过的左手定则,可以发现电子受到一个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洛伦兹力。当电子被迫移动并聚集在导体的一侧时,就会产生电压。此外,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该电压也线性增加。我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载体的类型,也可以用来测量磁场强度。
但是我出生的时候,人们根本不理解我。我很孤独,很不开心。这个叫霍尔的人大概是看我太孤独了,一年后给我生了个弟弟,取名“变态霍尔效应”。弟弟就更奇怪了。他不用施加磁场就能产生横向电压。别说人家看他眼神怪怪的。连我也经常搞不懂。反正他的机制和我的不一样是对的。
许多科学家试图理解反常霍尔效应的机制,这种效应一般与量子理论中自旋与轨道的相互作用有关。比如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有角动量,自身的自旋也有角动量,经常互相影响。有人说,由于自旋轨道耦合,载流子与杂质散射时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从而在横向形成电荷积累。还有人说即使没有杂质,由于自旋轨道耦合,载流子在一定的晶格能带结构下也会产生横向电流。总之,我们争论了一百多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在我被发现的一百年后,也就是1980年,大家已经很熟悉我了。德国物理学家冯观察到一个现象,这个现象看起来有点像我,但更有趣。他没有使用一些传统材料,而是使用了一种叫做“二维电子气”的东西。这个“二维电子气”不是气体,而是自由电子只能在二维平面内运动,并被限制在三维的特殊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两种不同材料的界面和特殊材料的表面。这种二维电子气在空之间受限方向的分布仅限于几个原子层。利用这种新的法宝,克里奇金通过加入1.5 K (-271摄氏度)低温和19.8 T强磁场,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
图2量子霍尔效应
当你看图2时,先看红线所示的霍尔电阻曲线,你会发现在低磁场下,霍尔电阻随着磁场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然而,随着磁场的继续增加,曲线上会出现台阶。这种离散的一步表明这种现象源于某种量子效应,所以称之为量子霍尔效应。这是我二哥。更奇特的是,每个平台的电阻值可以写成物理常数h/e2除以正整数N,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荷。
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这三个价值观与材料无关!这不是很奇怪吗?也就是说,如果你改变一种材料,它的密度、热导率、比热等等都会改变,但是这个量子霍尔电阻根本不会改变。正是利用这一点,人们可以通过量子霍尔电阻精确校准电阻单位。
先说绿线显示的纵向电阻,也就是电流传播方向的电阻。在我的经典霍尔效应中,纵向电阻与磁场无关,与霍尔电阻无关;但这里奇怪的是在量子霍尔效应中——纵向电阻只出现在量子霍尔台阶处,而在量子霍尔电阻平台区域下降为零。嗯?如果电阻为零,不是无能量传输吗?如果这个能用,能拯救世界多少电!
两年后,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n等于分数的所谓分数量子霍尔效应。1985年和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那些发现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人。有一段时间,我的量子霍尔效应二哥风靡全球,他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物质的拓扑量子态。这是一种中间有绝缘体,导电边界的全新量子态。它的状态就像一个有金属边的陶瓷碗(图3),里面是绝缘,边上是导体。在一定磁场下,电子只能向一个方向运动(图4),不能被杂质或晶格向相反方向散射。“不要走错”就像走在一条畅通无阻的电子公路上,纵向阻力等于零。
图3拓扑绝缘体示意图
图4边沿电流示意图
看到这里,既然我们家有我,经典的霍尔效应,还有我的两个弟弟,反常的霍尔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你会觉得,有没有反常的量子霍尔效应?如果发现反常的量子霍尔效应,那么纵向电阻可以为零,不需要外加磁场,想想就有点激动。毕竟维持这么大的外加磁场是非常昂贵的。
但是实现起来非常非常困难。为什么?首先,由于没有外磁场,只能将铁磁性引入材料本身。铁磁金属很常见,但是你见过铁磁绝缘体吗?此外,这种材料必须具有满足量子霍尔效应的拓扑性质。这不是相当于要求运动员拥有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铁饼运动员的力量和体操运动员的灵巧吗?
自2008年以来,许多理论科学家提出了寻找这类运动员的策略。当时清华大学的薛其坤团队也介入了实验。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他们终于在钛酸锶底部掺铬(Bi,Sb)2Te3薄膜中首次观察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从图5可以看出,霍尔电阻在30 mK的极低温度和-1.5 V的外加栅极电压下达到量子电阻h/e2,并保持在量子电阻平台(a)上而不随磁场变化。同时纵向电阻显著减小,达到最小值0.1h/e2 (b),这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征。
图5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不同栅压下霍尔电阻随磁场变化,零磁场下霍尔电阻(蓝色)和纵向电阻(红色)随偏置电压变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意味着科学家花了133年寻找我们霍尔家族成员的团聚,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仅为量子物理的研究打开了大门,也使低能耗传输电和信息成为可能。接下来,科学家需要找到更多能够在更宽松的环境下(比如温度不需要那么低)产生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材料,最终让这些神奇的材料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
1.《霍尔效应 霍尔家族壮大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霍尔效应 霍尔家族壮大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3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