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文本/黄兴华刘飞筱新图/叶旭峰
编者按:全省县域经济强劲,全省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市综合绩效评价和县域经济增长战略评价第一,全市最美县民调排名大幅提升...近年来,一项又一项荣誉接踵而至,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3月7日,新华社《湖南领导参考》杂志在“特别关注”栏目中以“湘阴:欠发达县穿越超车样本”为题,介绍了湘阴近年来的变化。全文转载,请注意。
在去年底的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湘阴作为全省四个县级代表之一,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为什么这个曾经经济落后的县能在几年内进入湖南经济强县的行列?
1.湘阴四大变
湘阴毗邻省会长沙,沿芙蓉北路向北。开车到湘阴不到半个小时。
驶入芙蓉大道宽阔笔直的湘阴段,这是连接长沙和“桥头堡”金龙镇的湘阴南门。该乡2014年获国家重点镇称号,田美湖光山色。
湘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陈三君告诉记者,城乡面貌的改变只是湘阴“美丽蝴蝶变化”的一部分。与过去相比,湘阴经历了“四大变化”。
一个是综合实力的变化。2007年,湘阴县财政收入2.3亿元,仅占税收的63%,连续两年负增长、零增长。2008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8年间增长了6倍。据了解,岳阳市2006年和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低,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60强。到201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为红色,位居岳阳市首位,县域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13位。被评为全省小康快速推进县,先后被批准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县、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县。特别是连续两年获得岳阳市综合绩效考核第一名,荣获岳阳市县域经济增长战略考核桂冠。
二是城乡环境的变化。湘阴最直观的变化是城乡环境的变化。据介绍,近年来,湘阴市先后完成了左文化公园、市内七条主干道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白改黑”,全面提升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省级文明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岳阳市最美县。金龙、岭北、柳塘、和龙湖等示范镇升级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整治十佳县。特别是东湖生态园的建设,已经成为湘阴人引以为豪的休闲中心、记忆公园、市民幸福天堂、城市生态名片。
三是民生保障的变化。据悉,近年来,湘阴每年新增财政资源的75%以上投入民生、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进一步推进“十大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就学、就医、就业、旅游等难题。总投资3.5亿元的致远学校高标准建成开学,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主体完成,医改湘阴模式全国推广,数字电视用户全省第一,创新创业经验全省推广。先后被授予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等4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第四是整体形象的改变。据报道,近两年来,每年在湘阴召开十几个全市性的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省委书记徐寿生,省长杜佳壕等来湘阴考察指导。周边县市都来湘阴相互学习借鉴,对湘阴的发展印象深刻。他们认为湘阴的变化不是一个局部,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个城市乡村的盛开。2014年,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在全省128家考核单位中,湘阴排名第18位;2015年,综合管理民调在全省排名第17位,比2007年提前103位。
2.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在低谷中寻找机会
以前湘阴人经常自嘲。“湘阴是‘四无县’”,没有分区优势,不属于长株潭地区;二是没有交通优势,没有铁路,没有国道,没有高速,没有机场;第三,没有产业优势,国企改制重;4.资源上没有优势,矿产资源相对较少。
“湘阴能经历这样巨大的变化,在劣势中找优势,在低谷中找机会,是勇敢的。”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表示:“如果我们没有分区优势,我们将找到区位优势,发展对接,服务和支持长株潭作为根本出路;如果没有交通优势,就拿县城的力量去做交通;没有产业优势就下定决心,抓紧国企改制,走发展产业强县之路;没有矿产资源优势,就要深挖生态资源,打好绿卡。在寻求思想、进步和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赢得了主动,抓住了机遇,促进了发展。”
求市场想办法融资。据报道,近年来,湘阴坚决摒弃了“要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观念,强化了“要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观念,坚持想方设法面向市场,以市场为手段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推动发展。第一,建流量。大力推进王越高速公路湘阴段、武警长沙直升机机场高速公路、新桥线、新泉寺大桥、S308线G240湘阴段、漕溪港码头二期、物流园区等七大交通项目,全面完成张杰线、项英线、白水江大桥改扩建。特别是总投资10多亿元的芙蓉大道湘阴段竣工通车。这是全省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投资最大、档次最高、里程最长的交通项目,为加快湘阴发展铺平了开放、希望、腾飞之路。第二个是大兴公园。坚定不移地高举“做强园区、发展产业”的旗帜,咬着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目标,大力推进湘阴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园三区”的思路推进对接“桥头堡”,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引进入驻项目110个。
瞄准产业转移,招大的,吸引强的,选优的。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投资引进。湘阴牢固树立“大项目开发,小项目开发,无项目难开发”的理念,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关注长株潭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以招大手笔、吸引强势、选拔优秀为重点。先后引进了远大科技、航天康达、元亨科技、黄金硅藻泥等一批大项目。,并与中联远达合作,可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建设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倾斜钢结构建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二期已全面投产。产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全国住宅产业化基地”专家论证,具有“9度抗震、6次节材、5次节能、20次净化、1%建筑垃圾、98%工厂化制造”黄金硅藻泥项目等节能环保低碳优势,总投资50亿元。 是中国最大、产品质量最高的硅藻泥生产企业,拥有11项发明专利,努力打造绿色建筑新材料国家物流中心。 湘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岳阳市第一。
从青山绿水中寻找金山。湘阴东临大山,西临湖城。它绿色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突出。该县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优势,大力发展两型产业,积极推进生态发展和绿色致富。积极与长沙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对接,坚持走“一乡一品”、“一乡一业”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打造长株潭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百里湖鲜活水产品走廊等七大特色基地相继建成,粮食生产八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3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争创8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归属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商标战略示范县。特别是按照“休闲天堂、度假胜地”的定位,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努力打造长株潭市民休闲度假目的地。顺天杨莎湖、山湖芦岛等一大批休闲旅游项目相继推出,青山岛、鹅形山、刘庄等景点相继建成。
小行业也要做大文章。近年来,在湘阴河龙湖吃大闸蟹已经成为许多湖南人一年一度休闲活动的固定项目。和龙湖蟹食街有86家餐厅。高峰期每天有近万人去吃螃蟹,吃大闸蟹5吨以上。一只小螃蟹成了湘阴休闲度假的漂亮招牌。湘阴坚持把做漂亮特色、做大品牌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主动与长株潭消费市场对接,推出和龙湖蟹、樟树港椒、黄龙水产品、杨林寨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品牌,吸引沃尔玛、肯德基等品牌连锁店陆续落户。吃在湘阴,住在湘阴,玩在湘阴,买在湘阴,正在成为小县城湘阴的大梦想。
3.从机制到干部作风的内涵发展
陈三君说:“湘阴人骨子里有一种热血,就是‘吃硬,欺软怕硬,不服输,敢争第一’。近年来,“湘阴保持了高速发展,获得多项第一,正是由于湘阴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寻求观念和机制上的变革和突破,克服一切困难,锐意进取,营造了奋发向上的发展氛围。”他认为,湘阴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四个可见的变化,还有四个内涵的变化。
一个是思想的转变。每次解放思想,理清思路,都释放出湘阴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2007年,岳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湘阴要“向长沙学习,联系长沙,服务长沙,支持长沙”。湘阴县委、县政府大胆突破“区划论”和“条件论”的束缚,大声提出“打开南门,连接长株潭,建设新湘阴”的发展思路。2014年,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委班子在深入开展“科学跨越大题”活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大力推进“三十工程”,努力把湘阴打造成“岳阳”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总体把握近年来,湘阴县委、政府大力推进十大产业扩能升级工程、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为湘阴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加快了发展步伐,增强了民生幸福感,赢得了广泛赞誉。
第二,机制的改变。几年来,湘阴一直坚持大胆尝试,以创新思维规划工作,以创新措施推进工作,以创新勇气解决发展问题,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以铁腕手段控制建设解决征地问题,大力开展禁止非法拆迁和治理非法升级行动,严格执行县村三级责任制,以铁腕手段控制建设,以铁腕手段拆除非法建设,以铁腕手段追究责任,既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又为长期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空。通过货币安置解决房屋拆迁问题,出台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安置办法,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积极推进货币补偿安置,缓解被征地农民后顾之忧,推进项目建设。为帮助解决项目难以建设的问题,开展帮扶、共同推进活动,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帮到底”,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连续六年被省市评为先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单位。并联审批难以解决手续。介绍了工业项目流程“直通车”的实施方法,将“串行审批”改为“并行审批”,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法纪手段,解决环境困难问题,坚持法治理念,加强法纪,着力经济建设优化环境,营造亲商、保商、商养、富商的良好氛围。
三是风格的转变。湘阴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实打实、实打实,打出了一套激励、监督、问责的“组合拳”。筑起强大的“风向标”,用实际成果来谈英雄。选人用人始终坚持“五个价值”和“两个倾向”的导向,明确界定“能者上,平者下”的“风向标”,用实际工作讨论英雄,用实际成绩用干部,对有责任的人负责,让有前途的人有一席之地。拧紧“总开关”教育培养强势素质。以干部教育培训为试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能力知识、业务水平等。,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涵,促进干部认识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着想,做好事。读《紧缩咒》,监督管理严格的作风。坚持规则,发布“高压信号”,列清单,划“纪律红线”,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板”,才能真正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紧紧握住“指挥棒”,才能严格改善状态。坚持加强日常管理考核,率先启动全省县级部门和乡镇干部指纹考勤,建立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监督网络,下发《乡镇和县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加快考核方式转变,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票、帽、席挂钩,督促干部上岗履职。打好“一针强心剂”,以表扬关心和带动。坚持高看基层干部,深情地关爱基层干部,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机制,深入开展“五大十强”、“最好最差服务型机构”评选活动,形成组织一心干干部、干部一心干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四,状态的改变。湘阴在干部管理上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充分激发了干部创业的“新境界”,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目前,它已成为党员干部走上工程建设、基层发展和紧迫困难障碍的第一线的首选。2015年,全县3600多名在职党员向社区举报,认领4300多个服务岗位,帮助5500多名困难群众;400多名县级干部携手帮助和推动乡镇和园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解决基层单位和企业2000多项实际问题。“企业说话,干部跑腿”成了湘阴干部的自觉行动。
1.《湖南湘阴县 湘阴:一个欠发达县域跨越赶超的样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湖南湘阴县 湘阴:一个欠发达县域跨越赶超的样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3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