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斌向校友陈伟赠送了清华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聘书
陈伟是怎么对这个项目产生依恋的?为什么要把学生的培训科研经费全部捐出去?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期望?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温州企业家、清华大学校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陈伟。
问:作为一个温州人,能说说你的经历吗?
a:我是永嘉桥头人,1970年出生。早年去南昌、武汉等地经商。后来他去了非洲67年,游历了当地40多个国家。在国外做了一些原始积累后,回到武汉做房地产开发项目,成为当地几家银行的股东。
不过这10年来,我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充电”家人和自己身上。2006年后,我不再过问企业管理,选择走进清华校园,一边读书一边做志愿者。他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因为家庭原因,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欧美度过,但每隔三四个月就会回温州看望90岁的老母亲。
问:你是如何加入清华的MPP-SDG项目的?
答:我得从自己做起。首先,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培养政府官员方面很有权威。目前已培训副部级以上干部2000余人。所以,我对这一块非常熟悉。
其次,这是习近平主席签署的双学位计划,联合国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向研究所的成立发来贺信,并派出特别顾问出席成立典礼。这些都表明了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
还有,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虽然清华大学有很多研究院,比如金融研究院、创新研究院,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但我更倾向于支持培养青年人才的院校。
问:这个项目的重点是社会效益。体现在哪里?
答: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9月由193个联合国国家签署,旨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结束后的未来15年继续指导全球发展工作。计划到2030年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三大领域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
毫无疑问,实现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但是,目前熟悉国际事务、情况复杂的国际外交人才仍然匮乏,特别是在中国,人才储备薄弱,在联合国各机构中所占比例太小,与大国地位不符。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培养更多熟悉国际事务的中国人才,更多的毕业生被派往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是我资助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这个项目的现状如何,有什么计划?
答:这个项目的培养方向是国际公务员,也叫全球管理硕士。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经济领域的双学位培养项目,但在政治领域仍然很少,很新。我们从源头做起,培养年轻人才。目前第一届招生60人,中外生各占一半。今年9月正式开学,将在清华和日内瓦大学各学习工作一年,毕业后获得双学位。
就未来而言,我们研究所理事会最近举行的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需要三年时间才能使研究所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咨询机构,相当于一个著名的智囊团。
问:你个人对这个项目的捐赠有什么计划?
答:有机会回报母校和社会,我感到荣幸和自豪。我将自始至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问:什么样的学生有机会读研究生?
答:国内学生想报考,必须先面试。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领导和政治家,所以对面试的要求会很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规划和勇气,是否思路清晰,口才流畅。其次,一定要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
来源:温州都市报
1.《sdg 专访陈伟:揭秘清华SDG项目及公益捐赠背后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sdg 专访陈伟:揭秘清华SDG项目及公益捐赠背后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3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