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佳与尹传红在“甲骨文学校”系列分享会上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是汉字演变的源头,是中国千年文明的象征。很有象征意义,但对于学者来说,孤独莫名。甲骨文如何让孩子感兴趣?作家黄佳佳试图用他新出版的《神谕学派:
《甲骨文学派》讲述的是游友、田甜、小普定三人偶然使用从“鬼城”淘来的甲骨文碎片,穿过他们的帐篷,来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这三个人偷偷潜入甲骨文学校学习,看到了很多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鱼尾鲛人、飞耳鼠、双头海豹、巨大的饕餮大餐、耳垂膝盖大的聂耳人、长毛的毛民国人……在不断的惊讶中,他们也发现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展开,孩子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与历史书不同,甲骨文学派以一个轻松幽默的奇幻故事介绍了“中国的童年”——殷商时期的历史文化知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黄佳佳发现孩子们天生喜欢阅读与自己相关的东西。比起帝王将相的故事,他们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吃、喝、吃、喝、穿、住、行。甲骨文学派把真实的史料和虚构的冒险故事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回到历史现场和古人一起吃饭、玩耍、冒险。
甲骨文学校的图片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比如慕斯武定的制作工艺,展现了商周青铜铸造的“范涛法”。作者写道:“像岩浆一样,燃烧的铜液从炉下部的孔中流出,倒入地面上挖好的土槽中。铜液就像一条红色的蝾螈,在地上流动,编织成一张狰狞的火网。”
书中还穿插了关于甲骨文解析的段落:
甲骨文学派也巧妙地设计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在一次盛大的庆典前夕,因为女王身体不好,他们想为所有六岁以下的孩子安排一次祭祀。从近代到历史,三个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带着手电筒和鞭炮来吓唬古人。因为从来没见过手电筒,就假装是太阳神的使者,这样的内容都是作者巧妙之处。
甲骨文学校
目前,“神谕派”系列的第二本《神谕派:丝绸之路奇遇》也已出版。这本书以《史记》、《韩曙》等为蓝本,延续了前一部的人物设定,讲述了主角幽悠、和小布丁的故事。带着考古现场神秘的“蜻蜓眼”玻璃珠,他们来到西汉帮助张骞摆脱匈奴的监视,踏上了征程
甲骨文学派:丝绸之路的冒险
黄佳佳还介绍说,在写《甲骨文学派:丝绸之路的奇遇》时,她把政治、宗教、文化、服装、食品、住房、旅行等都考虑进去了。,这可以通过史料和考古发现来佐证,变成冒险故事。“比如,故事里有一个细节。也就是独眼怪来了。这个怪物是独眼人根据《山海经》记载创造出来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著作中也提到,阿尔泰山附近有一个观光国。更有意思的是,新疆还有很多壁画是以一个观光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我们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戴着头盔的外星人,所以我的大脑是大开的。其实不止我一个人说新疆有外星人基地。很有可能几千年前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头上有窗户的宇航员,而不是一个观光的国家。”作者说。
《科普时报》主编尹传红说:“其实历史很有趣。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干燥。历史之所以有趣,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里体现出来。比如现代小孩旅行回到三千年前,小布丁以为妈妈逼着自己报舞蹈班,觉得跳舞没意思。但是,另一个很懂历史的孩子说,古代舞蹈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它是一个像祭祀一样的正式仪式,因为古代人在不太了解自然界的时候尊重鬼神,总觉得有鬼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历史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据悉,甲骨文学校第三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内容上,作者将继续挖掘厚重的史料,将诗歌、音乐、民俗、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融入青少年喜欢的冒险奇幻故事中。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回归本源,储备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心底里理解和爱上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1.《穿越民国携带外星基地 《甲骨文学校》系列图书出版:穿越回“中国的小时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穿越民国携带外星基地 《甲骨文学校》系列图书出版:穿越回“中国的小时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7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