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战事如火如荼,兵部呈送的奏章堆积如山,弘历坐镇军机处,日夜理政,从不懈怠,每日批阅奏章无数,接见朝臣数人,却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倦怠之意。军机处大臣们都是历经了诸多大事的老臣,他们看到弘历精力充沛、做事稳妥,越发敬重这位年轻的王爷了。为了平定叛乱,一开始,朝廷派遣哈元生为贵州提督,哈元生曾经在准噶尔战事中表现突出,受封为扬威将军;派遣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调遣滇、黔、楚、粤四省三万兵马,会同进剿苗部。哈元生带兵出征,效果却不理想。

原来,他为了保护营汛不致失守,处处分兵,分散了精力,以致在黔部队多达数万,而“用以攻剿之师,不过一两千人,东奔西救,顾此失彼”。他又根据雍正“痛加剿除,务尽根诛,不贻后患”的旨意,不分降从,对于抓获的苗民一律剿杀,以致苗民反抗情绪日炙,纷纷“诅盟益坚,多手刃妻女而后出抗官兵,蔓延不可招抚”。这么一来,苗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深了苗民与朝廷的仇恨,战火越烧越烈,平叛成了摆在朝廷上下最大的一件事。叛乱是改土归流的负面效果。鄂尔泰作为改土归流的大力提倡、实行者,看到事态越演越烈,主动以“改土归流布置未妥,筹虑未周”请罪。

雍正接到奏折,召见弘历,听取他对此事的看法。弘历奏道:“鄂尔泰改土归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功不可没;土司势力不甘屈服,反叛作乱,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臣觉得鄂尔泰经营苗务多年,比其他人更熟悉苗疆事务,如果以此惩罚他,一来削弱了我们自己的力量,二来让出力办事的朝臣心寒,实在不可取。”雍正听了,点头说:“鄂尔泰深受朕重用,这些年来他有心无意地树立了不少敌对面,叛乱久战不决,朝臣们对他多有非议,前方部分将领也有反对他的意思,认为改土归流做错了。你看该怎么办?”他有意探测弘历处理朝廷大事的能力。

弘历即刻回答:“改土归流稳固了国家统治,保护了当地苗民,儿臣认为没有错。儿臣常听父皇说有功则赏、无功则辞,对于鄂尔泰,可以削去他的爵位,以示惩戒;给假养病,让他继续参与政务,等到苗务平定,再对他晋爵加封,这样可妥?”雍正满意地看着弘历,连声说:“不错,不错,朕也正是这个意思。”

他当即作出决断,按照弘历所说处置了鄂尔泰,一来平稳了朝廷局势,二来继续信任重用鄂尔泰,让他更加尽心尽力地为苗务出谋划策。弘历果断机智地挽留鄂尔泰,为苗务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功解决打下了基础。再说贵州境内,哈元生和董芳身为正、副将军,统领前方军务。两人却不好好合作,出现了争执。争执点在于董芳认为从前不应当改流、建制,破坏土司制度,现在应该采用招抚策略,恢复旧状;哈元生却持相反态度,认为应该严厉镇压苗民,对他们实行剿除殆尽的策略。两人意见相反,而且各走极端,将领不和,战争毫无进展。战争就这样持续胶着着。

雍正派张广泗为巡抚,替代原来巡抚张照巡视苗疆事务,张广泗到了苗疆,很快看清当地局势,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无奈朝臣多有争议,苗务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就在这种忧困时刻,雍正突发中风,撒手人寰,驾崩于圆明园。弘历继承皇位后,坚决平叛,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西南七省尽归他管理,由他统一指挥作战。

张广泗手握大权后,对西南战事作了重新部署,首先调集全部军队集结镇远,打通云、贵往来大路,而后又分兵三路,“以整击散”,分别攻取上、下九股及清江下游反叛各村寨。清军乘胜追击,叛军逃到了牛皮大箐。至此,历时两三年的古州苗民叛乱终于胜利结束了。弘历处理善后时,为了安抚苗民,下令“古州等处新设钱粮,尽行豁免,永不征收”、“嗣后苗众一切自相争讼之事,俱照苗俗完结,不必绳以官法”,实行少数民族自治的方法,根据各民族特点进行统治,有利地保证了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利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融合。毫无疑问,弘历登基之初处理的苗疆事务是完全正确与合理的,充分体现了他英睿宽大的理政策略,为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孤舟有桨_弘历登基之初,苗疆事务巧处理,体现英睿宽大的理政策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孤舟有桨_弘历登基之初,苗疆事务巧处理,体现英睿宽大的理政策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