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祜三年(906),安南曲承裕自称节度使(静海节度使),此时安南虽名义上仍是中国的一个行政区,但实际上曲氏已割据一方,开始游离出中国之行政体系。南汉大有五年(930),吴权自立为王,置百官,定服色,初具独立国家之雏形。宋乾德六年(968),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统一安南地区,自称皇帝,建国号“大瞿越”。史学界多以此事件作为安南脱离中原王朝统治的标志。安南要实现真正的独立,其主要阻力无疑是来自于中原王朝,因此,如何处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便成为其首要面对的问题。从安南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努力谋求建立一个具有独立行政系统、不受外来干预的封建王国。
安南情结
并以宋与西夏的关系模式,发展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但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及其士大夫由于历史的原因,怀着深刻的“安南情结”,要从形式到意识承认安南作为一个独立、平等的国家,并非一蹴丽就的事情。因此,两国从一开始便围绕安南国的地位,进行邦交与意志的博弈,从宋、元至明,两国之间反复多次地经过危机一冲突一妥协一两国关系调整,每次调整,都意味着安南独立性有所增强。中越之宗藩关系也在邦交博弈中,经历雏形、发展与成熟的阶段,至明朝,这种关系基本上得到完善与规范。然而,在中越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如何?一直以来,学界探讨较少,本章拟就此问题阐述个人的初步思考。
北属时期中国对越南的管理模式秦朝以前越南的社会形态,由于考古、文献史料缺如,很难得其全貌。据越南史家研究,此时越南的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联盟的首领是雄王,而“雒侯”是帮助雄王办事的最高官职;“雒将”分别管理文郎国中的各个“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桂林、南海、象郡,其中象郡管辖今广西、贵州之南部、越南之北部地区。中国首次在此地区建制行政管制系统。西汉平定南越王朝后,在越南北部设有交趾、九真等郡县,对此地的管理较秦朝时有所加强。据《史记》引《广州记》载:交止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人”。有骆王、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铜印青绶,即今之令长也。
后蜀王子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治封溪县。后南越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耻、九真二郡人。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此时中原政权对越南的管理并非直接的、有效的,从某种意义来讲,“主权”的宣誓意义更重一些,而治权却是松散的。理由有二:首先,当时汉王朝对此地的政策采用了“越人治越”的羁縻政策,据《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载: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后汉遣伏波将军路博德讨越王,路将军到合浦,越王令二使者赍牛百头、酒千钟及二邵户口簿诣路将军,乃拜二使者为交趾、九真太守,诸雒将主民如故.交趾郡及州本治於此也。
越南地区的管理形态
越南史学家陶维英在《越南古代史》描述此时越南地区的管理形态时说:赵朝所设交陆、九真二郡长吏(史)投降以后,汉朝乃拜二使者为交耻、九真二郡太守,以安抚诸雒将,而各雒将能主民如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朝是仍然继续沿用赵朝的政策,即让各雒将统率旧有部落,并继续承受世袭权位照旧辖治人。其次,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对越南地区一直实行“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政策。只是要求进贡一定的土特产。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原政权并没有对越南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的管治。
东汉以后,汉朝对越南地区的管制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以推动此地区的汉化进程。此政策的调整始于马援平南越时期,《后汉书·马援传》载: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取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此后,不断地推进汉化政策。《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凡交耻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后颇徒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光武中兴,锡光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嫁,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东汉王朝对越南地区的社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区域行政架构的建设。
汉制以州领郡,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由交州刺史总领之。把中原地区的行政系统移植越南地区,而且改变了“越人治越”政策,直接由中央王朝委派官吏,加强对此地区的权力支配。二是推行中原的价值理念,如结合汉律与交趾地区的习惯法,制定一些既体现汉文化的精神,又兼顾当地习俗的条例,作为交趾人的行为准则。通过教化来改变当地人的习俗、生活方式等。
交趾地区的管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虽然汉朝对此地区的管治有所加强,但是仍未能说是全面的。此时郡守的管治区域只局限于中心区域(州治、郡治所在地)。事实上,对交趾地区的管治,更多的要依赖地方邑豪,除郡治太守及其少量守军是从中原派去外,其基层组织基本上仍是地方邑豪。也就是说,郡守与地方邑豪构成地方管理阶层,而“交耻刺史及诸太守仅得自守”,哪些地方邑豪才是交趾的真正主宰。第二,汉王朝政治影响所及主要是中原文化濡染较高的地区,对于那些开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影响相当小。第三,越南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以纳贡的形式来表现,地方税收则全部用于满足其地方行政运作之用。
中原王朝为了加强管治,在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架构设置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孙权阻交趾远,分交州置广州,徒交州治龙编。……迨宋、齐、梁、陈、隋、唐,并因之。或改九真为爱州、日南为鹱州,皆设剌史;或置交州总管、安南都督护统之。唐始分岭南为东西道,各置节度使,置桂、管、邕、容、安南五管隶焉。西道置安南都护,兼本管经略。但是对其治理的实质均延续东汉的管治模式。《隋书·食货志》载: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部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粱、陈,皆因而不改。其军国所需杂物,随土所出,临时折课市取,乃无恒法定令。
最后
列州郡县,制其任土所出,以为征斌.在整个北属时期,中原王朝对越南地区的行政建设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无疑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毕竟“山高皇帝远”,直至唐来,对此地区的有效管治,仍然有限。敦煌《唐开元天宝郡县公廨本钱簿》标明安南许多州,如环、武峨、芝、汤、福禄、山、长、牢、岩、平琴等州,属于“无本”或“不言户数”的情况,刘统研究发现:“无户数说明无法征收赋税,无本则说明唐朝没有在那里设置过州县机构。”并进一步解释称:“其实这些州郡,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临时设置,或只是虚挂名目。”刘统的研究对了解唐代安南的社会情况有较大的帮助,但其解释无疑是不够深入的。事实上,对安南的管治一直以来均是依赖当地的豪强,越南的史学家认为:“唐朝封建统治者对当地的上层人物采取了松弛的羁縻政策,封给他们官职,分给他们人丁和土地(称‘职份田’),把他们变成统治政权的支柱。”中原王朝对安南的直接治理其实只集中于几个都会中心,对于社会基层与边远地区,仍旧控制于当地豪强。
1.《旺杰讲历史_中国对越南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中原为加强管治进行怎样改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旺杰讲历史_中国对越南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中原为加强管治进行怎样改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