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早期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导致黑土资源在全球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导致粮食减产。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以下简称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新法的实施对保护黑土地有什么重要意义?科技力量在新法实施中会发挥什么作用?《中国科学报》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世界上第一份关于特定土壤类型的国家法律文件
“不同土壤类型中黑土有机质含量最高,黑土层深,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最大。”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和农业部门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我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78亿亩。该地区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转出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多项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特殊政策措施。重点实施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少耕、深松耕、侵蚀区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轮作休耕等黑土保护和管理措施。
张斌介绍说,这些计划和方案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2021 ~ 2025年通过防治土壤侵蚀、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培育肥沃的耕作层等措施,实现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面积1亿亩(包括标准化示范面积1800万亩和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末,黑土保护区耕地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抑制黑土耕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退化趋势,预防水土流失,基本建设形成持续推进黑土保护利用的长期机制。
“制定黑土地保护法是将黑土地保护政策措施提高到法律制度。”张斌说:“作为世界上第一份关于特定土壤类型的国家级法律文件,通过法律建设手段,对促进全国、全球土壤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我国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
该法明确了黑土地保护内容、耕地资源和地力、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等,强调县级规划的动态平衡黑土地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黑土地的保护多方责任权共享确立了政府主导、农民实施、多元参与的黑土地保护格局,强调了各种协调机制的重要性。建议建立保护黑土地的长期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通过筹集粮食主要销售地区之间的资金,支持黑土地保护机制,实现重大创新。(威廉莎士比亚、黑土地、土地保护、土地保护、土地保护、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明确政府在黑土地利用、保护、质量、恢复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案,强调支持科技支持能力建设,建立调查监测系统、农田基础设施。明确对保护黑土作出重大贡献的补偿、对保护黑土主导方责任的审查监督以及对破坏黑土资源的处罚措施。
在黑土地上实施“档案保护”
根据《黑土保护法》的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将组织黑土耕地调查,建立黑土耕地档案馆,并将黑土耕地纳入耕地保护红线任务。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的通知》要求,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进行黑土耕地调查,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现状耕地数据和全国土壤调查7种黑土土壤类型数据为陶盘核,进一步明确黑土区内黑土耕地类型、分布、数量、质量、质量等。
"耕地信息建设不是新的,但建立全面、完善、及时更新的黑土地信息库是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相当复杂。"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吴文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对黑土地的“文件保护”是进行房地产登记。实际上是我国长期实行的知识制度的升级。
他指出,智力就是土地的记录。地籍是反映土地及地面附着物所有权、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等土地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基本情况的资料,也称为土地的户籍。基本智力数据包括智力地图、智力书和智力登记文件。智力数据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准确性。
今天,知识部门已经发展成为电子信息文件、立体信息文件。他说,要实现对黑土地的“文件保护”,主要要加强黑土地保护智力信息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及时性,深入利用智力信息传达的预测决策信息。
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调查是40年前完成的,因此有关黑土地的基本信息缺乏准确性。与此同时,这些基本信息与知识管理所需的信息没有关联。“黑土地保护智力信息不完善,部门孤立化,没有做出决策支持,对实践缺乏支持。”绫子一起说。
在黑土地保护中,水土流失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永久利用、集中沿海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比较困难。
“只有整合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土壤调查成果,打破信息岛,才能有效实现对黑土地的保护。”文合强调。
其中前两项调查分别由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主导,第三项调查在农业农村部组织下进行。相关黑土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信息预计将于2025年综合公布。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非常必要
张斌参加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黑土地保护工程野外调查,看到我国颁布的一系列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得到实施和推进。但是在调查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保护黑土地的认识不一致,急需加强科技支持."张斌说,他对黑土地的质量、底数和边界不太了解。关于保护和利用的
关系、用地与养地的关系,特别是对土地利用强度改变方向、环境承载力和安全保护边界等认识不全面;对现行、现试技术的破坏性、修复性、保护性和保育性缺乏共识,一些常规技术被包装成保护性技术。张斌认为,目前对黑土地保护的工作中,对田间秸秆管理、有机肥使用、土壤耕作和轮作技术创新比较重视,而对修复性、保护性和降低利用强度的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对短生育期作物育种、区块化粮豆轮作、定产定肥精准管理、农田景观结构改造、机耕道和管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创新考虑较少。
此外,创新技术的区域差异及其适应期长短差异的认识不深刻;创新技术的推广条件、适宜范围以及与土地集约化发展方向结合不充分。
“虽然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止土地退化的巨大潜力,在土壤质地较轻和干旱严重的东北西部和南部松辽平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面积仍然较小。”张斌说,某些地方政府和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出现“一头热”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核查和监督相结合的设计。
“一些保护性技术的应用可能需要几年的适应时间,单独以实施目标作为考核手段,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操之过急或弄虚作假现象。”张斌强调,黑土地建档不仅要以“解决地籍不明,打破信息孤岛,服务预测决策”为目标,更要用于黑土保护政策落实和保护利用技术应用的核查中。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非常必要,不能仅仅搞试点示范,要可复制、可推广,能学好用。”郧文聚指出,科技手段首先要解决大幅提升黑土地资源,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其次是黑土地永续利用问题;最后是法律法规实施的监测评价问题。“但最后一点是突出短板,必须尽快补上。”(李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1.《【黑土】保护黑土是有法律依据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土】保护黑土是有法律依据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7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