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有顺
卫河,是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的一条支流,它源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辉县苏门山百泉,先后流经河南省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5市的淇县、滑县、浚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后,经我市的魏县、大名,在馆陶县徐万仓与河汇合后,北上东流入海。
————卫河魏县第六店段
卫河之始可追溯到周定王五年,黄河在宿胥口改道东流后,宿胥口大河以西的苏门山泉水、汤水、淇水等穿越宿胥故道,东流汇入白沟,这是卫河形成之初。
汉代,黄河与白沟分流,白沟成为黄河故道。东汉未年,据《三国志·魏书》记载,魏武帝曹操为攻占邺城,统一北方,于“建安九年春·正月,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这是中国大运河在黄河以北之肇始。白沟的疏通,不仅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水运干道,曹操的军用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邺城,保障了战争所需,为曹操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为邺城经济社会发展,四百年的风华绝代,“六朝古都”的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有着重大作用。
————邺城遗址
到隋朝,据《隋书·炀帝上》记载,隋炀帝为了巩固北方政权,远征高丽,在黄河以北利用曹魏白沟故渎,于“大业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就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段。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永济渠水面宽十七丈,深二丈四,可以通行大型龙舟。史载隋炀帝曾三次乘御楼船在此巡游或出征高丽,并在沿途驻跸。
唐代是永济渠上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在永济渠中行驶的粮糟船、商船、水师船多达三万艘。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舮相继”,呈现出一派“百舸争流,舟楫竞航”的繁荣景象。史载仅在武则天十几年间由永济渠运来的江淮大米就达百万斛之多。隨着航运的发达也孕育了冀南城镇带的诞生。象三次为都七为陪都闻名遐 迩的北京大名府,独领风骚四百年的毛州治所馆陶,北京到南京建有两道城的“龟背城魏县以及永济古城、平恩城、清淵 城、古洹水、边马古邑、金滩镇等。
到宋朝,黄河北浸,与永济渠长期合流,泥沙淤积,河道多次发生变化。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决口,向北流经大名入永济渠,永济渠改称御河。宋建炎二年杜充决黄河,由泗入淮,黄河离开御河改向东流。北宋时“国家根本,仰仗江南”,当时在御河上,岁发纲粮近百万石,漕运仍很繁忙。
元朝定都大都后,隨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也带来运河航道的变化。为了方便漕运,元世祖忽必烈在原来中国大运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河南、河北,开通了由杭州到北京的京杭大运河。但这时的御河在元政府实施“济水保漕”的政策下,仍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史书载有“元大德四年为解决金代黄河夺准以后御河水量不足,由临漳境内分引漳河一支,经成安广平至馆陶孙庄南入御河,以利漕运,此道流经120年后淤塞”。
卫河之名始于明代。据《畿辅安澜志》记载:“卫河,古清、淇二水所导也。
————馆陶县徐万仓漳河入卫处
汉为白沟,亦曰宿胥渎,隋为永济渠,宋、元曰御河,明曰卫河”。另据清崔述所著《御河水道记》载:“卫水者,泉水之俗称,本小水也,源出河南卫辉府苏门山……,经故卫州、卫县城下,而人遂呼之为卫河。其初盖缘行道之人不知其名,称以其地名之。其后里巷相沿,遂习为常,本无足怪”。而在《魏县志》中也记载有明朝时期,因该河源于卫辉府,终于天津卫,人们取其首尾两字,称其为卫河至今。这时的卫河虽然不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但河南、河北赋银贡粮,京津一带杂货,仍经此河运往京师,“凡漕粮入市,芦盐入汴,率由此道”,卫河上下仍是船桅如林,航运繁忙。
清定都北京后,曾把三藩、河务、漕运列为国家三大要事,作为水运航道的卫河除运送田赋外,码头上商船云集,舟帆竞行。杨遵义所著的《万庄与临西》一书中,对馆陶县尖冢码头就有这样的记载:“尖冢,是卫河上的一座重要码头,民间素有一京二卫三尖冢的说法”,“运河上满载木材、煤炭、粮食、棉花、瓷器、盐、铁、白灰、鸡蛋、山货、石材等货物的船只往来如梭,络绎不绝。码头上每天等待的船只都存有20一30只,等待卸货的船只一般排号需等待7天左右,每天货物装卸量约计200万斤以上”。
————大名县龙王庙大桥
————卫河大名县窑湾段
民国初期,卫河失修,河床淤积,码头塌坍,船泊破旧。1937年日冦占领魏县、大名后,又在卫河航道布设沉船、桥桩等,至使航道完全中断。
1945年魏县、大名全县解放,为恢复卫河航运,冀南三专署成立卫运河河务局,确定徐万仓以上称卫河,徐万仓以下至四女寺为卫运河。同时,清理航道,向船民发放贷款,支持水运发展,到1958年以后,卫河上的国营航运开始后,卫河上的航运迎来了又一次复兴,仅运煤量每月就达到几千吨以上。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隨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卫河上的航运才逐渐萧条,到1963年特大洪灾以后,长达2000多年的卫河航运才彻底宣告结朿。但是卫河作为冀南大地上的“母亲河”,虽然航运退出了历史舞台,它至今仍在滋孕着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与生灵,发挥着灌溉、给水、泄洪、防涝、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
————馆陶城边的卫河
现在的卫河是海河五大水系之一。它从河南省安阳市的楚旺镇进入我市魏县后,从张二庄乡北善村南经军寨村南、北留固村南、南英封村东、南辛庄东南后,又进入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北,然后,又折返到我市大名县后,从南向北,先后经过龙王庙、赵店、上马头、金滩镇、红庙、北堤、营镇,穿境而过。最后,到馆陶县徐万仓与漳河会合。全长393公里,其中在我市魏县长15.9公里、大名45.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4880平方公里,其中在邯郸境内646.5平方公里。
————卫河上的军留扬水站,是梨乡水城魏县的重要水源之一。 2006年我国启动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以来,卫河作为中国大运河永济渠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提出了要建设运河文化带和运河遗址公园的指示,卫河现在已成为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四个高地”之一,我们对卫河的认知和保护利用传承己上升为国家战略,卫河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度辉煌。
1.《卫河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四十四集——申有顺讲卫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卫河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四十四集——申有顺讲卫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