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很多,难得有这么多文化名人住在一个胡同。每次走过东塘子胡同都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总会下意识的放慢脚步,生怕错过了心里一个大男人的院子。当然,在这条800年历史的弄堂里,最著名的是清朝的“宰相外事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事处。此前,它是启功先生的祖父,伟大的学者赛尚加的住所。旁边保护相对较好的四合院里,除了75号院的蔡元培外,都有游行示威。夜幕降临,这小院灯火通明,东塘子胡同人山人海。5月4日下午,数千名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从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陈列室的墙上挂着许多蔡元培上世纪初社会活动的黑白照片。
——故居纪念馆的管理人员非常自豪地讲述这段历史,并带领我观看了“蔡元培纪念陈列室”。人们已经熟悉蔡元培先生的生活。他是浙江绍兴人。在担任首席教育官期间,他聘请鲁迅研究员在教育部工作,发起并组织年轻人到法国工作和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在他任北大校长的时候,还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钱、梁漱溟、李四光、沙飞等。作为教授,主张“教授治校”,并不遗余力地忠实履行他的“学术自由和兼容并蓄”的原则。
人们推崇的人格和思想,充分体现在下面两句名言中:“中国是一个人,世界是一个家庭。”——这是他1936年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报》双十特刊上写的题词。他说:“如果中国有4.7亿人是近亲,自然就没有人敢侵略,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所以,参加国际组织,与维护和平的国家合作,自然可以制裁侵略国,引起世界和平。”
“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很多游客被这两句话震惊和深深感动。人们在客书里说“当代中国人要深入思考,弘扬蔡元培精神”;“中国人要是像蔡先生那样就好了”;“蔡先生,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永远想念你”;“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位来自上海的名叫杨化普的游客写下了所有游客的心声,“我在二十四中读书的时候路过很多次,都没能进去,匆匆走过了50多年。今天,我得到了叶先生的故居。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人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佩服先生,精神永存。”另一位名叫尹秀琴的评论者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远离这个时代,却被这个时代所认可。”
陈列室的墙上,有许多蔡元培上世纪初社会活动的黑白照片,其中三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张照片的标题是“第一届爱国女学开学典礼”,拍摄于1902年。人物因为年代久远而略显模糊,但现场的气氛却把我们带回了清末。图片背景是蔡先生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爱国学会和爱国女子学校。另一张照片题为《创办孔德女子学校》,拍摄于1915年,当时蔡元培的第二任妻子黄忠禹是校长。
另一张照片描述了蔡先生1917年9月在北京法国留学协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记得不久前,我遇到一个自称是中国女权史研究者的女人,介绍给两个欧洲人,说中国女性很惨,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接受教育。我肯定她是无知的。我不知道蔡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创办女子学校了。
不知道为什么,100多年前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都异口同声地谈人格。梁启超1903年写《论中国国民的品格》;1923年,孙中山发表演讲《改良人格救国》;蔡元培在1918年谈到教育时,郑重提出“尤其要培养一个学者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退化,随之而来的是人的退化。"
但是,进化史因此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这是人类的义务,为了团结,不是为了自我,为了未来,不是为了现在,为了精神的愉悦,不是为了形体的享受。"
1.《林巧稚故居 东堂子胡同蔡元培故居:回望近代中国教育起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巧稚故居 东堂子胡同蔡元培故居:回望近代中国教育起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3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