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人渣潮红,心潮澎湃。宇宙的戾气游走于天地之间,试图拉出逆鳞,摆脱杠精。似乎只有当所有该死的人都死了,他们才能回到阿郎朗干坤。
最近比较浮躁,想再去看看阿加莎。我刚打开一份《与死神的约会》——好巧,我就问自己:什么情况下才能让自己讨厌的人死去?
之前看过《大侦探波洛》系列同名电影,印象非常深刻。其实这部电影的很多角色都比《东方快车谋杀案》和《阳光下的罪恶》里的角色要清晰。
类似电影,原著讲的是一个可恶的老太太。每个人都想她死,然后她就真的死了。终于,真正的凶手意外被发现。但原著和电影也有很大区别:一是原著人物少,隐藏的感情和阴谋更简单;第二,波洛并没有单独参与老太太的旅行,只是靠说话推理出凶手;第三,原著中的凶手是为了自保,而电影中是为了复仇。电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杀人犯,而不是使用原著中的杀人犯这个角色。
好了,回到我的问题,当然主要说阿加莎的原著。
首先,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书中的老母亲死去,这种希望得到了理解和认可。老母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控制欲而压迫孩子,剥夺孩子的自由和对自由的向往,甚至驱使孩子走向绝望和疯狂,容易被定性和批判。对这种行为的抵制,对当事人来说是自救,对旁观者来说是合理的。
第二,老母亲真的死了,只是有些人不舒服,因为她的死走偏了。具体来说,上校先生想知道真相,而波洛侦探的本性就是不放过凶手。之前讨厌老母亲的人被释放了吗?都不是。他们彼此相爱,像以前一样团结,但都认为凶手是最亲近的人,所以他们感到内疚,撒谎,并尽力掩饰——他们为自己设下罪行,他们不知道这是冤狱,但他们都自愿以爱为名戴上枷锁。
第三,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不相干的爵士夫人竟然是凶手,她其实有罪。有罪的人互相毁灭——我们没有用刀杀人,但是刀去杀人了,大家都很开心。其余好人成双成对过着好日子。过了很久,回过头来看这件事,他们把同情心抛在了最上面,觉得这个变态的老母亲值得同情。
第四,阿加莎的善良再次占了上风,导致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一方面,波洛认同“杀人有时候是很正确的——甚至是高尚的”“这是历史证明的”,于是他接受了《东方快车谋杀案》陪审团的判决;另一方面,波洛坚持说:“这与受害者的性格无关。以个人标准判断,夺走别人的生命,在社会上是危险的。我,赫尔克里·波洛,绝不会允许的!”阿加莎提出了这个矛盾,但她搁置了,她不想挣扎。我们可以希望自己讨厌的人死,但不能真的杀了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咬一口金。
第五,电影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比较复杂,但仍然没有给出可靠的答案。电影里的凶手不是外人,他们是被波洛报复后曝光的,两人都是自杀的——这是我们自己杀死讨厌的人的结果,一定是悲剧结局。这部电影还给出了第三个计划,通过伪装成修女的绑匪的死亡来让被诅咒的人死去。总之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好了,现在可以总结答案了。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没有鼓励我们自己去杀死被诅咒的人,而是让我们希望黑人吃掉黑人,或者让他们继续这样做,等待正义或者上天的制裁。并警告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做,我们会毁了自己。但是当我们想让我们讨厌的人死去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回去看看为什么被老母亲压迫的孩子要她死。因为他们被剥夺了自由。但是我们一定要杀了她才能解决问题吗?思想正常的旁观者认为应该离开。但他们不成熟,软弱,根本否认自己有离开的能力,所以想诉诸最直接、最简单、最野蛮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讨厌的人死去呢?它们与我们有多大关系?一个真正有独立人格,内心强大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生气。
1.《死亡约会 《死亡约会》: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让讨厌的人去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死亡约会 《死亡约会》: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让讨厌的人去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7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