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详细,不要错过奥运!
来源|医疗消化渠道
作者|丁翔周刚陈林杰何方林陈魏星
凹坑图样分类是指用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的形状(即凹坑形状),从而诊断肿瘤和非肿瘤,进而判断癌的浸润深度的诊断方法。
图1a。凹坑模式最常见的诊断图
图1b。根据pit推断病理诊断和浸润深度。
一:什么是坑?
图2a:正常粘膜结构,说明凹坑是内部结构的外在体现。
图2b:正常单导管的三维结构。
“坑”是指大肠粘膜腺凹的开口部分(图2a,b),是粘膜的表面结构。这是全面了解坑纹分类的基石。
二:为什么坑纹可以推断病理诊断。
图3a-b:凹坑的组织学图像(模式图)
图c-g:ⅱ型、ⅲ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单腺管的凹坑图样三维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腺管的结构在疾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导致腺管开口表面的形状(凹陷)发生特定的变化。工藤通过坑模式分类将变化分为五类,使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良好。因此,内镜可以观察到肠团粘膜的表面,与显微镜下病理诊断的结果接近。
三.各种坑型的详细说明。
图4a:I型坑:圆形坑。
在正常组织中,从凹面看,凹坑通常是圆形的。
图4b:ii型坑:星形坑。
粘膜组织增生后,病理上会出现坑状锯齿状,横切面可见星形芒状。
图4c: iiil坑:管状坑。
肿瘤病变形成后,上皮呈现腺管和腺管融合的变化。回头看图3d,可以理解为三个腺管合并成一个,形成一个纵向开口,表面呈管状。
图4d: iiis坑:小圆坑。
全层有一个短的单腺管发育结构,呈小圆坑状。
图4e:4e型:ⅳ型坑:树枝状或回转状坑
上皮绒毛增生时,凹腺变得非常模糊,从表面很难观察到开口。此时只能观察到绒毛之间的间隙,这种结构是树突状或回状。
图4f: v1坑:仍可观察到坑(与Vn区分),但排列紊乱,形状不规则
在证实粘膜中存在癌性腺管后,凹坑排列变得无序和不规则。
图4g: VN坑:无坑结构。
随着癌腺管从黏膜向黏膜下层的浸润,黏膜的结构被破坏,黏膜下层暴露在表面,黏膜下层暴露的地方可以看到明显的间质反应(间质反应是组织学上富含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纤维增生引起的)。在间质反应的情况下,病变表面的肿瘤成分被破坏,而间质成分暴露在表面,几乎看不到凹坑。
4.普通内镜可以观察坑纹分型吗?
很多同事和笔者一样,在基层医院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放大内镜,只在普通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病灶。普通内窥镜可以用来观察坑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普通内窥镜对凹坑的观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知道用普通内窥镜能确诊多少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普通内镜可以准确区分I型、IIIL型和IV型凹坑图样图像。也就是说,即使不用放大内镜,也能充分区分肿瘤和非肿瘤或诊断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然而,如果没有放大内镜的帮助,可能很难区分ⅰ型和ⅱ型,也很难诊断IIIS型、V1型和Vn型。作者认为典型的V型坑也可以粗略推测,但诊断的准确性可能与内镜医师的经验有关,需要结合组织的形态、大小、凹陷、色差、各种凸凹,以及CP分类综合考虑(图5-常见观察下sm癌的特征)。
一般观察,1。首先用水冲洗病灶表面去除粘液(有些病灶用水泵冲洗后容易出血,影响观察视野。此时,将水柱对准正常粘膜,用水的流动性冲洗病变表面。粘液粘稠时,可加入蛋白酶)。2.喷色素:使用0.2%靛蓝胭脂红染色,可以清晰观察病灶表面的凹凸不平,是否有凹陷,观察病灶边界。(现在很多同事都可以使用色素内镜,通过调整参数可以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节省了检查时间。) 3.必要时可在肠腔内灌满蒸馏水,将病变浸入水中观察(前提是有色素内镜),可达到一定的放大效果。
六:示例演示(摄影技术有限,不喜勿喷)
图6a:距肛门3cm处可见直径约4cm的隆起,占据肠腔1/2,表面粗糙,有溃疡。用蒸馏水去除病变表面冲洗液中的粘液,可见病变表面无结构(无凹坑)区域或结构紊乱,可初步判断为V形凹坑。
图6b:观察病灶顶部,仍能看到非结构化区域。v型坑还是考虑的。而且病变位于直肠,有白斑,表面不平整,都提示sm癌很可能浸润(参见图5),建议手术。
之后患者接受了肛肠手术治疗。病理显示:1 .(直肠)中分化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肿块5×4×1.5cm,菜花样),侵及整层,未见癌(远端和近端),但(肠旁)淋巴结有癌转移(12/12)。
图7a:距肛门12厘米处可见直径约1.5厘米的带蒂息肉。用水清洁病变表面,去除粘液。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表面有坑。放大2倍,初步认为病变表面的坑(白线状)呈脑状或分枝状。这时候就需要认同V1坑了。V1坑极不规则,大小形状各异(参见图4f)。所以认为很有可能是IV型坑。
图7b:此图左侧可见息肉蒂表面的凹坑,呈圆形。ⅰ型和ⅱ型坑不能区分,因为不能放大(星形坑不放大可能还是圆形),但至少可以判断为非腺瘤性病变。此外,作者没有使用缩放放大功能。在这张图片中,病变表面的凹坑在用水浸泡后仍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筷子放在水中会变大)。
病理结果:小病灶腺瘤性息肉伴中度至重度不典型增生。
本文的图片和理论来源于“大肠坑型诊断图”——工藤进英语。感谢张老师的翻译。这本书向内镜同行介绍了坑型诊断图谱这一有用的工具,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能认真阅读。写这篇文章,我要感谢陈魏星主任和内镜中心的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
1.《pit 普通内镜与Pit pattern分型(多图详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it 普通内镜与Pit pattern分型(多图详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8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