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会计领导者的“国际化愿景与能力提供”模块课程侧记(七)
学以致用,做一个有良心的学者
——华敏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次接触华敏教授,不是从他上课的讲课,也不是从对他作品的研究,而是从一个学长的口中。他认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敢作敢为”的经济学家之一,华民教授的教学风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广泛性,以及非常严格的经济逻辑体系;第二,敢于说实话,很多观点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通过听华民教授的宏观经济分析,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或维度,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从我们自己这边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感知和认识几乎所有现存的经济和金融领域,受益面很广。“耳闻不如目见。”这次培训终于听到了华教授精彩的教学,也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教学风格。总的来说,华民教授并不是每道题都长篇大论,而是习惯性地用几句话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耳目一新。
“以史为鉴”是华民教授宏观经济观的“历史基础”。翻着沉重的讲义,他开始从历史观的角度深入分析中华帝国的解体。元明清时期的“帝国逻辑”依靠对土地的征服和对战利品的掠夺来实现帝国的繁荣。对外扩张一旦面临瓶颈,就封闭自律,从而转向对国内民众的奴役,必然带来帝国的瓦解和经济的崩溃,而这又因灭亡而成为必然。同时,华教授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全球经济的历史性。从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国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到19世纪的大英帝国,甚至到现在的美国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他从政治经济学、哲学、宗教等角度对东西方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亚洲贸易高度依赖政治,但正是贸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亚洲哲学不同于欧洲。东方强调宇宙的情感、价值观和哲学,而希腊、犹太教和基督教则缺乏论证和批判。”欧洲在经济制度设计上强调积极调和,亚洲设计“零调和”等。所有这些观点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地评论了东西方经济发展的要素基础,从而塑造并始终影响着今天的整个世界经济结构,同时决定着东西方的“国家命运”。
“实事求是”是华民教授讲课风格的最大特色。他“说真话,说真话”的人格魅力,塑造了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认知的“客观基石”。华民教授用最简单的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理论,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对外开放,突破需求约束;国内改革,突破供给约束”,一句话,第一件事就实现了。美英引入供方革命(可见“供方”改革有一定历史),日韩台省经济奇迹,苏联解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范围之广,规模之深,令人不可小觑。但华教授最大的特点是敢于正视,明确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和困难。包括当前中美贸易战,既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经济总量结构、国企改革、GDP增速等宏观经济方面。,以及利率、汇率、股市、房地产、互联网、“中国新四大发明”等。金融工具微观方面强调中国经济改革任重道远,都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关注,体现了一个学者对国家命运的“拳击”感
逻辑推理理论和演绎过程是华教授几十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经济观点的“理论武器”。听华教授讲课,研究他的讲义,发自内心的讲,还是很难的。作为我国培养领导(储备)会计人才的对象,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一瓶不满,半瓶撞”,我们也知道“凯恩斯理论”、“忒修斯里德陷阱”等古典经济理论,也知道经济学常用的“需求供给与价格”和“新古典生产函数”,但对于别华教授来说,可谓“山外之山,楼外之楼”。他对自己经济观点背后的理论基础颇有逻辑和推理,严谨细致。从“新列昂惕夫纵横字谜”、“帕累托改进”、“索洛难题”、“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以及“刘易斯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残差”等。,都显示了华民教授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识,他的经济观点有相当的理论基础。
“三天后,有无尽的余音。”华教授课堂上的一些经典讲解和理论观点,回味无穷。我认为,在当代社会媒体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学家对国家政策的一些评价很可能会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争议。但对于华民教授来说,他对经济学的看法和对政策的建议,并不会违背他的经济学常识,即“做一个有实践知识和良心的学者”,这是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原则。在这里,我给一个大大的“喜欢”。
作者|王刚: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财会部副总经理,国家会计领导(储备)人才培养工程类企业第十期
1.《华民 学海泛舟|踏实做学问,良心做学者—听华民教授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课程有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民 学海泛舟|踏实做学问,良心做学者—听华民教授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课程有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1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