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000元,住精装房,吃家常菜,不用担心“房东”涨价。每个在外面努力工作的年轻人都得不到这么好的待遇。但是住在重庆北碚区的周晓却不这么认为!面对父母要求的1000元“生活费”,她说,“这是来自光秃秃的果实的威胁”。
事情是这样的,周晓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去了父母朋友办的教育公司做会计,一个月拿了3500。在家吃饭生活,工资就是你的零花钱,生活看起来还可以,但是周晓不喜欢文书工作,她的理想职业是做推销员。
但是周晓的父母坚持认为周晓必须做他现在的工作。这种强硬的姿态强化了周晓离职的想法。工作一年后,她偷偷辞职了。
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和她大吵了一架。爸爸周晓说:你可以出去找工作,但是只要你住在家里,你每个月必须支付1000元的生活费。父亲说:“这是对女儿不听父母话的一种惩罚,女儿现在二十多岁了,生活费要自己出。”
妈妈说,谁真的要生活费?都是我女儿太不懂事。他们不想稳定工作。他们想找一份像销售一样努力的职业。
周晓说,不管父母是否喜欢这份工作,他们已经在家里生活了20多年。为什么他们现在要“生活费”?换工作后,他们收入不高,1000块太多了!
工作后在家吃饭生活给你生活费吗
工作后在家生活应该给父母发工资吗?近3000名网民参与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网民下班后仍与父母同住,39.2%的网民不给予生活费,22.1%的网民每月按时给予生活费。82.8%的网友认为每月生活费应该在2000元以下。
网友也在留言表达观点。有网友写了一个500字的评论,说给父母生活费不管跟不跟父母住在一起都是合理的。因为父母都致力于抚养我们,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知道回报。给父母更多的钱可以让他们过得更好。但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很大,要花钱买房贷款,买车贷款,孩子教育等。
多重回报
和父母一起旅行,用不同的方式支付生活费
随机采访了50名市民,超过半数的市民表示不会直接给父母钱,而是会通过给父母买吃的、买衣服的方式来孝敬父母。大多数市民认为,是否给父母生活费,要看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父母是否需要。
26岁的陈骁大学毕业后一直住在父母位于南湖的家中。陈的父母是国企职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不仅没有向她要钱,而且还给她付了房子的首付。现在,陈骁一边工作一边还贷款。月薪6000左右,房贷3000左右,是一半。她说武汉工资水平不高,身边很多年轻人每个月都要上千的房贷车贷,自己的生活都在挣扎,更别说给父母钱了。不向父母要钱就好了。
28岁的小李是光谷一家软件公司的员工,和父母住在一起。“总是无缘无故地住在我父母的房子里,我感到有点内疚。毕竟我是一个赚钱的人,应该给父母一些补贴。“但是父母总觉得孩子赚钱不容易,不愿意要他的钱。所以小李改变了支付生活费的模式。”比如你和妈妈去逛街,她会给她买她喜欢的衣服;逢年过节,我会给父母发红包表达心意;父母生日,会送礼物,制造一些惊喜;当你度假时,带你的父母出去旅行。"
孝顺不应该只以金钱来衡量
和父母住一起该不该付钱?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娇绍认为,对于是否给生活费、给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简单的说付出就是孝顺,不是孝顺,这要看不同家庭的情况。有些父母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孩子支付生活费。然后孩子就不用给钱表达孝心了。“比如我是大学教授,收入稳定,不需要孩子每个月给我钱。”罗娇说,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说,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子女应该给他们回报。如果父母生活困难,孩子尽最大努力让父母过得更好也是对的。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有不同的想法。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都背着房贷和车贷。父母也要体谅他们。罗教授认为,父母和孩子应该多交流,互相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郑晓边认为,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即使生活艰难,他们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了补贴父母而生活贫困。在很多父母眼里,只要孩子过得好,很多父母甚至会用一生的积蓄来养活孩子。但孩子也必须懂得感恩。“感恩不在于给父母多少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精神交流比经济援助要好。孩子应该在精神上更加关注父母。比如和他们一起散步,帮他们做家务,和他们聊天,耐心听他们说话,都是表达孝心的方式。”
1.《父母逼女儿交生活费 吃住在家是否应交生活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父母逼女儿交生活费 吃住在家是否应交生活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3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