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究人员宣布实现“量子霸权”,更多的是噱头。
近日,美国谷歌公司(Google Inc .)的研究人员在NASA官网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究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在短短3分20秒内完成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Summit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谷歌还表示,“这意味着第一个只能由量子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已经出现并完成”,称之为“走向全面量子计算的里程碑”,并使用“谷歌获得量子霸权”一词,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然而,当人们在争论谷歌是否真的赢得了“量子霸权”以及“量子霸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的时候,这篇“量子霸权”的论文“皱一滩泉水”却神秘地消失了。从NASA随后的消息来看,可能是未决论文被误发,所以被“自行删除”。
谷歌声称“量子霸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纸乌龙”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精心安排的“火考”,暂时无法追问,但在纸的“存在”期间,Google表达的两个要点非常明确。
第一,他们想表明量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或者至少接近所谓的“绿色区域”,也就是实用容错的通用量子计算机时代,足以对现在高速计算的主角“超级计算”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谓的“量子霸权”时代已经到来,至少是无限逼近。
第二,谷歌取代了其他国家、地区或企业,成为了“量子霸权”的领头羊。
其实这一两年来,Google的“量子”相关话题真假难辨,而且“里程碑”也不少,很多都比这篇缺乏参考的论文更“干货”。
比如,去年3月5日,谷歌宣布推出72位量子芯片“Bristlecon”,号称突破“量子霸权”;去年7月底,谷歌发布了据说适用于量子计算的Python开源库Cirq,并再次贴上了“足以证明量子霸权”的标签。
对于这些“里程碑”,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在兴奋、激动、紧张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一方面,他们肯定了谷歌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探索和收益,另一方面,他们实际上指出,“刚毛经济学”或Cirq都存在两个关键的不确定性。
首先,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超级计算”计算能力的比较结论难以验证;其次,目前各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开发出版的各种量子处理器在读取和逻辑运算方面的错误率不稳定。正如一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一台错误率异常高的快速量子计算机远远不足以取代传统的‘超级计算’”。
“量子霸权”有两个关键的不确定性
当谷歌宣布通过发布《刚毛经济学》掌握“量子霸权”时,斯坦福大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Q-FARM项目共同召集人之一帕特里克·海登(Patrick Hayden)表示,“量子霸权”只是一个“模糊的里程碑”。
海登指出,所谓“量子霸权”是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和论证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目标概念,即如果能证明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某一问题上远远超过最好的“超计算”,即使实现了“量子计算机对传统计算机的霸权”。
一般来说,量子计算机可以用来“更新”超级计算。海登还提出了“有效操纵约50个量子位”的具体量化标准。而这也是谷歌两次宣称“突破量子霸权”的原因。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两个关键的“不确定性”没有被证明取得了有效的突破,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或商业开发机构敢负责任地表明其成果足以在一个实际领域中稳固地取代“超算”。
所谓“量子霸权”暂时无法“落地”。
尽管急于“抢占制高点”,但再次高喊“突破量子霸权”的谷歌坦言,在NASA论文被删除之前,这一“突破”是无法投入实际使用的。简单来说,如果没有埋伏,这个“量子霸权”的里程碑至少不比谷歌去年宣布的两个高。
因此,在肯定一些科学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科技领域的探索和尝试采取更加科学和谨慎的态度:科学不仅需要“大胆的假设”,也需要“仔细的验证”,更需要耐心、谨慎和时间。科学是有风险的,科学探索允许反复试验和周期性挫折。太心急是不能接受的。
1.《谷歌实现量子霸权 到底什么情况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谷歌实现量子霸权 到底什么情况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2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