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凌晨,营销机构《差评》发表了一篇题为《品多多店成为博彩网站洗钱平台,单店每天洗钱50万元!”信息。
据品多多公司称,这篇文章完全是虚假不实的,给品多多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商誉损失。将对该营销机构提起诉讼,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诉讼所得全部用于打击禁止和限制销售及互联网灰黑产品的公益事业。
品多多公司风险管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营销机构发表的文章,在没有任何核实的情况下,通过撰写和陈述一些道听途说和所谓“事实”,恶意夸大和贬损品多多公司的声誉,无视品多多联合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打击网络灰黑产品的工作。对此,品多多希望法律最终能明确公司名称。
上述负责人表示,涉嫌赌博洗钱的非法交易主要希望突破支付渠道,因此将在目前所有电商平台上进行“编码”,希望与正常交易混在一起。对于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难点在于需要将其与正常的电子商务交易分开,主要的筛选依据是来自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数据。
所以,作为一个没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单纯依靠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电商平台,品多多只要收到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所有的风险控制可疑交易提示,品多多平台就会在第一时间冻结门店并撤货,并将相关线索提交给相关部门。
根据后台记录,差评文章中提到的店铺,在差评文章发布之前,都是被风控系统屏蔽的。
比如3月18日禁售teq彭旺商,4月17日禁售“美加瓦蒂汇让”,5月21日禁售“成虹店”,5月24日禁售“温温大潮品牌”。
上述负责人表示,从2019年至今,共向执法机关提交了18958条线索,其中包括此类性质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涉及1719家店铺。
上述负责人解释说,很多涉嫌违法行为的个人用户事先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清楚,但事后往往会聚集在微博或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维权”,希望以没有收到“货”为由退款退货。这个时候,平台会向这类“消费者”索要证明。如果“消费者”能证明自己在平台下单,并且有订单信息,平台会给退款。
但如果这类“消费者”无法提供订单信息,平台判断他不是平台用户,平台上没有交易。平台会为他提供店铺信息,消除相关交易流程,协助他直接向支付机构发起信息查询。
▲支付机构直接收到消费者有订单号的查询后,会同时与品多多公司核对。一切都在一个记录良好、标准化的环境中进行。
上述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些非正常消费群体每天都聚集在第三方平台周围“维权”,抱怨“没有收到货,要求退款”,希望各大维权平台和媒体能够识别这一现象。但就“差评”发布的信息而言,对品多多公司的诽谤和善意贬损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点:
1.“估计平多多这个业务的日GMV会达到5亿元……”
风险控制负责人说:这个表情几乎是开玩笑,但是充满了恶意。
相当于品多多公司每年从这类“业务”中获得1825亿GMV,占GMV公司披露的1/3。但品多多公司是经审计机构审计的大型电商平台,日均实物订单超过3000万单,前12个月披露的GMV为5574亿元。
如下图所示,从2019年4月12日至2019年4月17日,该类商户单日通过支付宝二维码进行的可疑交易金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从最高日94万元/日降至60万元/日。与差评里的说法“估计品多多这个业务的日GMV会达到5亿……”相比,实际情况相差六七百倍。
2.“其实,随着网上支付技术的发展,网上洗钱方式也是花样百出...得益于下沉,得益于扩张,品多多门店解决了这许多烦恼...换句话说,拼多多成了赌博网站收钱的支付渠道...简而言之,赌博网站的非法赌资已经被拼多多冲走了。”
风险控制负责人表示:差评作者将拼多多作为“网上洗钱”的主流渠道,以及从赌博网站收款的“支付渠道”,不仅犯了常识性错误,而且在“观点优先”后,在平台上进行了精心的恶意中伤。
品多多任何一家店铺都是实名店铺,任何涉嫌违法行为都可以溯源,没有人可以“洗白”;上述蚂蚁金服与品多多日常沟通的邮件截图也显示,平均日均价值数十万元的待查可疑资金,似乎都写为所有非法赌博网站所收的全部款项。如果是这样,这种灰黑色的行业早就不存在了。
3.“简单来说,买家的资金并不直接去商家账户,而是在收到确认或者系统自动确认后15天内到达商家账户。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事情要做。...电子商务平台的自我监管和监控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平台来说并不那么必要。”
风险控制负责人表示:差评作者并不太了解实体交易和虚拟交易的规则区别,但他想象品多多平台会无视这种行为,让情况恶化。事实上,从2019年至今,品多多共向执法机关提交了18958条线索,其中包括此类性质的违禁和限制类商品,涉及1719家门店。但这位作者的表述,虽然我们理解为对平台的善意提醒,但客观来说,会让消费者和公众对平台的管理能力和决心产生怀疑,对平台的积极品牌心态产生质疑。
品多多风控负责人表示,除了以上三点,其实从上周开始,公司就一直收到媒体关于此类问题的询问,其中严肃的媒体善意提醒公司,品多多最近一段时间被黑的太惨了,因为背后有人不断找渠道爆料,希望能在品多多的舆论领域植入各种听起来很夸张的负面舆论。
这件事背后的推手截图如下: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差评与上述事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公司会在案件受理并开庭后向法院提交上述证据。我们还将对异常集中推广此类虚假报道的营销号进行取证,并采取法律措施保护我们的权益。
一般来说,差评喜欢在10万+爆炸后说“口号”,“善恶自见。”希望差评不要因为不专业而变成烂泥,不要用卖善意来换取流量和其他。
1.《拼多多起诉差评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拼多多起诉差评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2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