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四川雅安,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幼儿园里一个小孩用凳子不停的打老师,老师灵巧的接住了。众所周知,孩子们吃东西不诚实。受到老师批评后,孩子们开始扔凳子。目前,家长对教育提出了批评。
延伸阅读:熊海子没有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因
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每个假期都是亲子冲突高发的时期。其实这恰恰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抓住机会,好好利用它。
不懂事的父母缺乏社会修养意识
北京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文房表示,在非节假日期间,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业,没有太多时间相互联系和交流。在假期里,许多父母会特别请假,以便与孩子共度时光,享受和谐的亲子时光。然而这种亲密的接触,却让父母在孩子身上发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来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父母对他们孩子的热情好客感到头疼。
有些父母吐露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无知。客人来了,家里的东西根本不动。甚至因为搬了自己的东西,直接把对方带的孩子打出去当客人。有些父母寻求帮助。客人到家,孩子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症。
文房说,有这种困扰的父母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的主人,有一定的责任感。“只有有了主人翁感,他才能关注那些来家里的人。不然孩子会觉得来的人是找我爸找我妈的,跟我没关系。”另外,有了主人翁感,也会有一定的“分享”和“牺牲”感。“我是家里的主人,我必须照顾客人。”
在此基础上,家长也要注意向孩子灌输平时理解文明礼貌的意识和习惯。“大人应该教孩子如何骂人、如何离开等礼仪。”在文房看来,这实际上是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
同时,接待客人后,家长要及时给予总结指导:刚才做得怎么样,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及时指出问题,因为孩子情绪激动。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记得最清楚。过几天孩子忘了,翻旧账也没什么教育意义。”
不只是父母难过。很多孩子也为和父母没日没夜的相处感到头疼。“你想买什么,想做什么,一点都不自由,父母什么都要插手。”文房说,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父母多照顾孩子,少接受发展训练。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一个照顾对象,而不是家庭成员。“说正经的,就是把孩子当很脆弱的宝贝,放在家里看。但是,孩子不领情。因为看着看着,必然一点自由都没有,孩子当然不快乐。”
文房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父母都倾向于专制。“一切由我安排,我说了算”。这样孩子的情绪变化就不会被考虑进去。“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父母专制,就会反抗,矛盾就出来了。”
文房认为,在节假日期间,父母不仅要照顾子女作为自然人的饮食需求,还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子女融入社会和家庭,在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家庭意识,促进子女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变。
孩子们不想去上学
父母帮助他们的孩子找到学生感
随着学校开学的临近,“开学恐惧症”问题开始凸显。“要开学了,因为没写完作业,或者因为和老师同学关系不好,很多孩子都不敢去上学。”文也接触到了一些夸张的案例。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家听不到“开学”这个词,听到开学的声音就瑟瑟发抖。
反而有孩子期待开学,渴望在开学前联系同学。有来求助的家长反映,晚上经常找不到手机,才发现被孩子偷偷抱上床,夜夜在微信上和同学聊天。
在这方面,文房建议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他们的孩子找到学生的感觉。在生活和休息方面,尽量靠近学校,比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专心看书,写作业,适当收心。此外,还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大一新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想要进入新集体的人群。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疏导,引导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和衔接。
在此期间,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适当的宣泄,比如“让孩子在开学前找好朋友见面聊天”,以免开学时过于激动。当时热情太大,可能没有听课的意向。”有了提前宣泄,开学的时候就可以顺利过渡到正常上课了。
文房认为,在剩下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父母也应该引导孩子补上亲情的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责任感。
儿童心理叛逆
父母学会熟练使用“其他孩子”
许多父母报告说,他们的孩子在假期似乎特别叛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副教授刘卫兵指出,叛逆其实是一种反抗和质疑。一般来说,孩子从12、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但实际上到了7、9岁,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开始不认同大人制定的规则。“父母有时会认为未成年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孩子的合理想法,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听进去,和孩子一起成长,避免大人先入为主。”
青年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宋说,孩子叛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突然发现,有一天,他们的父母没有他们年轻时想象的那么权威、那么高大,于是他们开始向父母抱怨。这个时候,父母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是他们不能把自己变成永远正确的无敌父母,而是承认和接受自己做错的事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内心的诉求。
在宋看来,两种家庭环境往往使孩子的叛逆性更强:一种是在抚养过程中对孩子溺爱、溺爱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被溺爱,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家里基本没有什么规矩,在学校也有很多问题。孩子在家完全毁容,在学校很难听话。第二类是教育程度过高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从事某些职业的家庭。比如在司法、会计、教育等领域工作的父母,就容易出现问题。这些父母受职业的影响,管教孩子的时候,往往不会往眼睛里揉沙子。“就说老师吧,因为我见过太多好孩子,看到孩子就容易发现问题,导致管教不严。”宋说,管教孩子不能太松,也不能太严,适度是关键。
那么,与其他阶段相比,叛逆和青春期的孩子的教育重点是什么呢?刘卫兵说,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积极上进。什么是积极的动机?他举了电影《银河家教班》为例。在电影中,马飞的考试分数从最低到最高不等。爸爸说:“很好,进步了,往前排了两位。”。“这是积极的动机。人都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家长要逐步打开孩子的潜能。”刘卫兵告诉记者。
宋邵伟则巧妙地运用了“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孩子,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成为推动孩子进步的外力。关键看家长怎么说。”他介绍说,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优秀,他们可以说:“是的,你现在做得越来越好,很快就会超过谁。”如果“别人家的孩子”不如自己家的孩子,你可以说:“你现在比别人强多了,但是要注意养着。”通过这种方式与孩子交流,一方面孩子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更有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自己和优秀的“别人”之间的差距,我们不仅能认同现在的自己,也有勇气去争取更好的自己。
宋认为,儿童的“叛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只有当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真心爱自己的,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的时候,这种情绪才会逐渐减弱。同时,当孩子看到父母不再是控制一切的强者,而是“成为”需要被照顾的弱者时,父母的“叛逆”就真的消失了。
1.《幼儿园小孩扔凳子被老师隔空接住,家长已批评教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幼儿园小孩扔凳子被老师隔空接住,家长已批评教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3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