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外脑”补短板,提高素质,发展民生
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基层服务调研报告
□张君万科林
1月9日凌晨6点,长沙街头一片漆黑,寒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故里专家醴陵之旅”专家组的教授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周末的早餐,乘车赶往醴陵市,只为准时赶到醴陵参观。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醴陵市创新开展“湘雅故里、醴陵专家游”,引进海外专家提供基层服务,一直延续至今。
“湘雅乡愁益醴陵!”当地人由衷地赞美它。这是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的直观体现,让普通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会的优质医疗服务。五年来,“湘雅青香专家醴陵行”活动惠及7.6万多人,直接为群众减少医疗费用3200万元。
“团”到基层,到群众!近年来,醴陵市通过服务科技“大系统”,在民生上开了一个“小口子”。在“湘雅怀古、醴陵专家”活动的基础上,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的服务领域在工业、农业、医疗、文化等领域不断拓展。近两年来,醴陵引进了34名弹性人才。专家们涉山涉水,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医疗援助等。,汗水洒在基层角落,帮助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
灵活人才,专家沉基层“为初心”
2020年5月初,醴陵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目前基层企业缺乏灵活的人才引进平台,需要更多一线专家帮助。群众需要的,政府应该要。全市首次搭建“柔性人才共享”平台,公布128名柔性人才目录,与7个省级学术团体签订服务协议,引进一批符合醴陵实际需求的科技人才,服务醴陵172家企事业单位,为农村和基层带来产业、资源和服务。
“科技服务应该建立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础上。既要服务于行业创新发展,又要服务于民生基本需求,使科技服务范围更广,惠及更多人,引导更多科技服务资源下沉。”醴陵市副市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唐宁说。
专家来到基层,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醴陵市以科技专家服务团为出发点,采取“分领域分组”的方法,实现“人才共享”,综合考虑专家意愿、专业方向、用人单位需求等因素,准确对接民生和产业发展,成立工业、农业、医疗、教育、文化五个领域的专家服务团,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沉基层、惠民。
医学专家深入基层,实现“名医”向“民医”的转化,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下沉。像省会“难找一号”张迪这样的专家,纷纷在醴陵设立工作室。2020年,醴陵建成9个名医工作室,专家所在医院由湘雅医院扩大到15家省市级重点医院,内容升级为学科建设,岗位扩展到乡镇卫生院。这些活动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的医疗问题。
“四年多前,我们第一次做腮腺切除和面神经解剖的时候,在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兴奋的找到了面神经。现在,我们可以单独做这个手术。没有湘雅乡的专家教授的指导,我们的专业技能不可能这么快提高。”醴陵中医院医生雷小青诚恳地说。为基层培养一批“外卖”型人才和专家,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通过现场培训教学、选拔后备人才跟班学习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2
准确对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惠民”
2020年,湖南陶瓷研究院重返醴陵,醴陵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设备研究所建立合作机制,引进人才和技术,支持醴陵陶瓷设备发展。昆山智能设备研究所所长方等11位专家加入产业专家服务团,共同开展陶瓷智能设备项目研发,推动醴陵陶瓷产业升级发展。去年,醴陵工业专家服务集团的100名专家为40家工业企业服务,达成66个合作项目。
在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不仅为行业发展服务,还帮助人民建立“精神家园”。
綦江书院有很多弦乐歌曲。2020年8月,綦江论坛大学课堂活动启动,邀请中南传媒集团原董事长龚曙光、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袁晔等各界专家学者来醴陵讲学,并聘请綦江学院七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加快“蜀湘醴陵”建设。目前已举办讲座13场,直播超过1500万次,极大提升了醴陵文化的“软实力”。
下一阶段,醴陵市计划邀请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的李同学和外界知名人士成立“梦想助跑团”,利用寒暑假在醴陵市中小学开展巡回讲座,让更多的孩子看到遥远的曙光,满足民生文教需求。
三
扎根土壤,助圆强农富农“大梦”
“在‘越冬’中栽培的辣椒,要通过温室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保护,要用管道进行精准滴灌。”醴陵玻璃辣椒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岳明镇玻璃辣椒种植基地在醴陵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的重点指导下成为“试验田”。去年冬天,大型种植商王政种植的玻璃辣椒在科技委员的指导下实现了第一季“越冬”栽培,种植由一季改为两季,提高了效率。2020年醴陵玻璃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值1.2亿元,农民纯收入3000多万元,比2019年增长50%。
“我们有一个‘大梦想’,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生活更美好。”1月6日,在茶山镇长沙岭社区居委会,醴陵市优质农民直播主播培训班的100多名学员,在专家的带领下,为自己的农产品发声,举行直播主播PK大赛。
扎根土壤有助于农村振兴。醴陵农业专家服务组有110名成员,服务74家农业企业和贫困村,为驻村、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提供长期指导,解决当地产业和人民生产生活面临的问题;醴陵市借助科技专家服务团的资源,创新开展“村播带货”科技服务工作,扶持一批电商基地和平台,重点选聘规模化种养户、返乡农民工和个体户,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带货”。共培训330多人;建设省级社会服务站,与吉太醴陵农牧业和省畜牧兽医学会、田瑞农业和省园艺学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醴陵农会和茶叶专业技术协会,邀请专家授课30余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
四
创新机制,基层有人才“长流水”
“作为一个外面的‘流浪者’,我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尊重和认可。很温暖,很贴心,给了我们归属感,更坚定了我们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2020年国庆期间,中南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常务副主任刘建华回到家乡醴陵,首次使用“人才绿卡”。她印象深刻。
让科技专家服务于基层,这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奉献精神,更需要为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醴陵市大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10项促进群众创业创新政策,兑现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奖励1921万元。去年,我市先后出台了《醴陵市科技专家服务组管理办法》和《醴陵市科技专家服务组工作规则》,完善了科技专家服务组成员考核制度;去年9月,醴陵成为我省首个实施电子“人才绿卡”的县级市,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旅游、购物、医疗、政务等10个方面便捷、快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全市还开辟了科技专家服务“绿色通道”,重点企业和灵活人才优先,积极支持试点和配套发展,建立了一套科技服务体系,使基层专家服务形成“连续流、连续线”。
深入人心,科技智慧之光照耀瓷都。在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帮助下,醴陵市掀起了科技服务民生、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基层的专家都抱着为基层服务的初心;基层有专家,唱响创新驱动的时代新乐章!
1.《补短板 借力“外脑”补短板 提质发展惠民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补短板 借力“外脑”补短板 提质发展惠民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2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