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湖南省
第八次代表大会
时间:2001年11月5日-9日
出席代表:695人
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湖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01年11月6日,《湖南日报》头版刊登了湖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开幕。
本报记者熊易博文
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汹涌澎湃
本世纪初的2001年11月10日,中国在多哈被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为正式成员。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人终于成功,进入了“经济联合国”。
就在载入史册的前一天,中共湖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长沙闭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即使中国人步入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人们也担心狼来了。新世纪伊始,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变化,从战略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融入全球经济生态系统,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我们应学习和掌握国际经贸知识、规则和法律,增强政府和企业适应国际惯例和规则的能力,在更广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两个市场开发和两种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建大规模外贸格局。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努力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积极吸收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外贸水平,积极扩大出口,有效增加进口,增强我省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开展海外加工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积极融入国际技术、市场和资本。深化机构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时任省委书记的杨在报告中对全省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从此,湖南开始更积极地随着世界经济的潮流起舞。
2002年4月初,省委领导率先学习WTO规则及相关知识,探讨对策。从2001年8月底开始,省委为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先后三批101名中青年干部赴美留学。通过在美国学习和培训,我们可以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干部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为确保地方法律、政府规章等政策措施符合WTO协定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底,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彻底清理地方法律、政府规章等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提出了加入WTO的若干对策。
为了扩大湖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湖南通过“珠海博览会”、“中国博览会”、“西部博览会”、“吴起博览会”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了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了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省际合作和省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制,促进了区域内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夏说,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它不仅直接促进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力出口的增长,而且促进招商引资、工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至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7.58亿美元增加到60.05亿美元;该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8.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0.7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426.52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7%;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9亿元,比2001年增长80%。
确定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个转变”发展战略
参加国际比赛,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实力。所以要发展湖南经济,自然要努力实践。改革开放后,历届省委都非常重视工业发展,把加快工业化作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加快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湖南工业肩负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新考验。从1995年到2001年的六年间,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增长3.9和6.9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和几个支柱产业。国有行业整体扭亏为盈。
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仍然制约着湖南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省委做出了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的重要决议。“工业化”成为讨论最广泛的话题。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和要求。必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湖南经济结构调整:落地。
会上,来自省会长沙的代表秦卓富认为,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建议,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工作总体思路的重大突破。“过去,我们一直坚持农业的优势,我们的发展思路无法突破农业的圈子,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永远无法取得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推进工业化进程,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全省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
在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三个面向”战略,是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实现湖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符合湖南实际。
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该省在加快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29.79亿元,是2000年的3.08倍,其中装备制造业、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十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174.62亿元,带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7个百分点。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个面向”发展战略的确定,是湖南省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创新,为后期新型工业化建设创造了一定条件,积累了经验。
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一个现在湖南引以为豪的文化湘军,一直敢于先行一步,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也是在今年,湖南省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积极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在省党代会前几个月,省委确立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制定了文化产业十年发展规划。规划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文化产业将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把湖南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市场活跃、竞争力强、影响力广的文化大省。”
“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是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升档次,逐步形成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和会展产业发展为“两翼”的“一区三带”、“四轮驱动、两翼和齐飞”的产业布局, 以京广线、潇湘流域、湘西建设为重点,同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加快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近300亿元,世界之窗、毛泽东文学学院、湖南大剧院、天汉大剧院、新闻大厦等一批先进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有效改善了文化产业的硬件条件。并及时推动文化管理单位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自1998年以来,湖南影视产业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相继成立,完善了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十五期间,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湖南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带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平均增速,文化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影响逐年加大,导致文化产业提前发展的“湖南文化现象”。
2008年,2001年制定的《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当年,我省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109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5.1%。“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娱乐湘军”在全国的强势崛起,极大地提升了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使其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下一页:更开放,更开明
12下一页
1.《红色战略 红色追寻:跨入开放新时代 确定“三化”战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色战略 红色追寻:跨入开放新时代 确定“三化”战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2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