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贿赂门”事件的引爆,彻底揭开了这个全球直销巨头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各种困境:高管更换频繁、营销模式摇摆不定、经销商冲突加剧。雅芳失去的前景是不可预测的
雅芳,一度是单层直销的代名词,是由大卫·麦可尼创立的公司,以雅芳小姐的亲切拜访和销售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直销行业的鼻祖。如今处于行贿调查和业绩下滑双重漩涡中的雅芳,最近被媒体报道为“面临收购”。
起源于中国的贿赂事件,似乎拖累雅芳的时间太长,以至于雅芳的销售和股价自“贿赂门”以来一直萎靡不振。但对于雅芳中国来说,这只是麻烦之一。拥有6000多家专卖店的雅芳中国急于向全直销模式转型,这已经成为其业绩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贿赂继续发酵
雅芳“贿赂门”事件的引爆,彻底暴露了全球直销巨头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高管更换频繁、营销模式摇摆不定、经销商间冲突加剧等各种困境。失去的雅芳前景是不可预测的。
几天前,雅芳副董事长查尔斯·克兰布(Charles Krambu)因涉嫌海外行贿被解职。始于2008年的雅芳“贿赂门”事件,至今尚未完全尘埃落定。事实上,自“贿赂丑闻”曝光以来,雅芳中国一直深陷泥潭。
根据雅芳2010年年报数据,雅芳中国2010年总营收为2.29亿美元,比2009年的3.534亿美元低35%,全年累计亏损达1080万美元,使雅芳成为全球唯一亏损地区。同样是美资直销公司的安利,2010年实现219亿元,在Perfect、Infinitus、玫琳凯等公司增长20%-50%。
此外,由于国家政策限制的调整和“贿赂门”事件,雅芳中国长期面临高管更换频繁、营销模式摇摆不定、经销商冲突加剧等问题。雅芳在中国的转型比较曲折。
“贿赂门”事件对雅芳的负面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包括雅芳总部在内的人事变动可以视为“贿赂门”发酵最直观的表现。
时间追溯到2008年。同年4月,雅芳总部收到一封内部报告信,其中一名中国员工报告称,该公司在中国“为中国官员的旅行支付了不当费用”。6月,雅芳开始与美国司法部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合作,启动内部调查。
直到2010年4月,“贿赂门”直接引发雅芳中国人事大地震。雅芳中国区前总裁高、中国区前首席财务官、中国区前负责人孙长清、全球内部审计与安全部负责人伊恩·罗莎(Ian Rosa)被撤职查办。
1999年从台湾调到的高,在1998年带领雅芳中国成功避开传销,进而从直销模式转型为传统零售业。2006年,通过成功的政府公关,获得中国第一张直销牌照。
高离开后,雅芳拉丁美洲区前总经理奥登(Audone 空)来到中国。在奥登的掌舵下,雅芳回到了“全直销模式”。但由于“水土不服”,在中国接手业务两年后,奥东急于下台。
事实上,由“贿赂门”引发的中国人事动荡,也损害了雅芳中国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制定。雅芳中国自2009年以来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足以警示雅芳在中国的布局。
6000家商店成了包袱
直销行业作为一个隐形行业,经常偷偷赚很多钱,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不一。根据美国权威DSN网站发布的最新全球直销公司100强榜单,雅芳以113亿美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上个月刚掉空的雅芳新任总经理林占红,依然面临着如何开近6000家专卖店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6年,雅芳就从专卖店转型为“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但国内6000多家专卖店为这种转型埋下了隐患。
据公开信息,2008年雅芳开发的直销商数量已达60万。由于直销商获得的商品与专卖店的折扣相同,但专卖店同时需要支付店铺的成本,因此引起专卖店的不满,直接导致专卖店数量和销售额严重下降。
现有矛盾尚未解决,雅芳采取了过于激进的做法。2010年4月,雅芳急于摆脱专卖店的沉重负担,将南美区总经理奥东/[/k0/】降为中国,并宣布雅芳将把“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改为全直销模式,并要求专卖店升级为服务网点。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雅芳与其专卖店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加剧影响了它在中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雅芳肯定会想到与专卖店发生冲突,但是雅芳中国的销售额在全球占比很小,所以即使雅芳中国的业绩出现问题,它也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我迟早会经历这种痛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媒体。
三重调节
雅芳因“行贿”导致内部调查和合规建设投入了数亿美元。根据雅芳向证监会提交的文件,2009年支付了5900万美元,2010年增加到9500万美元,这对雅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且“贿赂门”事件的不断蔓延,给企业形象和业绩蒙上了阴影。
其次,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不断变化和摇摆,使经销商和直销商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甚至产生疑虑,从而影响业务发展。
1990年雅芳进入中国市场后,前后三次调整渠道。
第一次调整。雅芳想在中国市场复制其在美国对神话的直销,遇到了中国政府1998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禁止MLM经营活动的通知》,其中规定所有从事直销的公司都必须开店。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具有直销竞争力的雅芳不得不在中国市场采用传统的零售渠道,建立相应的业务网络和战略。2004年,专卖店数量扩大到6000家。相比安利等同样采用“开店招业务员”方式规避政策的直销企业,雅芳的6000家专卖店埋下了“大船掉头”的隐患。
第二次调整。随着政策的松动,雅芳在2006年获得了在中国的直销牌照,痴迷于起步模式的雅芳开始从专卖店转型为“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但是太激进了。雅芳向专卖店收取高额费用,要求专卖店升级为品牌形象店,直接导致专卖店数量和销售额严重下滑。
2008年,雅芳的直销人员迅速扩大到60万人,与近6000家传统专卖店不断矛盾。如果他们以同样的价格拿到货,专卖店需要同时装修店铺,还要支付租金和水电费,成本比直销商高20%。
雪上加霜的是,雅芳复杂的价格体系规定,购买金额越高,产品的购买价格越便宜,“囤货”、“串货”现象开始出现。有些人购买大量商品,以获得较低的购买价格,然后以低于当地市场的价格运输到其他地区销售,这就是所谓的“黑店”。在这种情况下,雅芳经销商背负着“囤货”、“赔钱”的沉重压力,不得不选择续约或突然退出。
第三次调整。由于专卖店与直销团队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2010年4月,雅芳将原南美区总经理奥登下调至中国市场空,并宣布“全力支持直销渠道”。结果雅芳把“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改成了全直销模式。但是6000家专卖店需要转变角色,这是不小的挑战。后来爆发的“霸王合同门”事件,是因为经销商认为雅芳在改造整个直销的同时,没有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市场遗留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被清理的担忧和对雅芳商业信誉的怀疑。
可以说雅芳的每一次调整都是相对被动的,要么是政策冲突,要么是政策冲突后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变化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至少不应该以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为代价,过于注重绩效。
那时候,如果雅芳能多想想如何在保证利益的同时,帮助专卖店老板转向直销,而不是急于摆脱这个大包袱,或许雅芳的阵痛期就不会那么长了。
1.《雅芳贿赂门 雅芳“贿赂门”事件持续发酵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雅芳贿赂门 雅芳“贿赂门”事件持续发酵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3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