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91岁。
曹楚南领导和发展了我国腐蚀电化学领域,他的动力学理论方程在我国腐蚀电化学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铝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写道:“其实大家都知道用笨功夫学习是一个道理,但我是通过学习中的成败和工作中的探索才认识到这个道理的。”
2020年,24位院士去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他们毕生致力于我国的科学研究。
这些“国家的脊梁”值得铭记
蒋宏德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宏德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蒋宏德经常教导学生安心研究,关心中国:“能源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其市场不可能完全被外国占领,需要不断自主创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勤奋、毅力和毅力,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最终给国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迟志强
1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神经药理学家迟志强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迟志强是我国著名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先驱,是辐射损伤防护专用药物研究和6003国防科研合作组首席科学家,为我国国防科研和药学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方寿贤
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寿贤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寿贤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建造了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了中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李芳华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芳华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芳华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的对比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晶结构的确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的确定、准晶体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儒泳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孙如勇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常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撰写并参与撰写了16种专著、译著和大学教材。他曾经评论说自己“不是天才,甚至不聪明。好处只在于一旦目标定下来就兢兢业业,不环顾四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段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家段因病在武汉逝世。
段院士是段伽玛刀的发明者。他的伽玛刀用于肿瘤治疗,惠及近百万人。学生们称他为“机械疯子”,因为他从不放弃自己寻找的东西。他曾经告诉学生,做科研的时候,要能耐得住寂寞,要“休克”,而不是外界的一个“脉搏”。
周同辉
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周同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他建立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像个老顽童。他曾经说过,“玩”和动手是他专业的“第一老师”。是玩耍培养了他对科学的兴趣,是动手让他在理论学习之外有了扎实的实践分析能力。
沙青林
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9岁。
主持过“六五”、“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各项成果的应用形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模式。沙庆林把他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高速公路。他曾经说过:“我觉得为国奉献永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路会一直走下去,让它在我脚下伸展伸展。”
姜艺媛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师姜艺媛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
姜艺媛从小受“科学报国”的启发,立志投身农业,一生致力于东北黑土地。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一个整体,就能激发自己潜在的勇气和能力,就能在人生的岔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宁金生
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宁金生在武汉逝世。
宁金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它被称为“地球之星”。就像2016年第二届“移动测绘图”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致辞里评论的那样:“地球重力场是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我已经承诺了我的生活,我下定了决心。”
李道曾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李道曾因病在京逝世。
李道曾擅长剧场设计,熟悉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都是他的代表作。他坚持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形成了“新的适应性建筑观”。他曾经说过:“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最根本的。”
周俊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周军因病在昆明逝世。
他担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多年,建立了中国西部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最大的植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曾经对自己说:“黑龙潭情怀万古长青,岁月催人老。天知道感情有多长。”
卢世碧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碧因病在京逝世。
曾参与1966年邢台地震、1975年营口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他曾说:“医者之仁,其实是两个人——医生和病人。医生和病人分担风险,应该相互信任。”
玉明芳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化纤专家于因病在沪逝世。
20世纪50年代,于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家自己建造的合成纤维实验厂,纺制了中国第一条自己制造的合成纤维,成为中国化纤领域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曾经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在过去的50年里,我只完成了我的工作。”
1.《蒋洪德 又一巨星陨落!今年,已有24位院士离开了我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蒋洪德 又一巨星陨落!今年,已有24位院士离开了我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6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