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网讯不需要摘桑叶养蚕室,而是喂饭看电脑让蚕宝宝“吃好睡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如东,一些养蚕户已经将现代技术融入到传统养蚕业中,真正做到了“人工饲料喂养”+“物联网养蚕”的新事物。
前不久,记者来到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31组养蚕大户苗福田,正在擦洗棉花糖机之类的东西。看到记者充满好奇,他开始介绍,“这叫饲料搅拌机。将饲料倒入其中,与水混合喂蚕。”就在这时,他把手指向院子的一侧,那里放着一个像冰箱一样的铁柜。“这是一个‘蒸饭柜’。像蒸饭一样,把饲料放进去蒸。”
桑喂是自古以来养蚕的铁律,但老苗家的蚕居然吃人工饲料?看到记者半信半疑的样子,他赶紧跑到饲养室外屋,拿出一袋形状和面粉一样的人工饲料,说:“就是这个,主要用桑叶粉、豆粕粉、玉米粉,还加了一些微量元素。”
“饲料养蚕已经在很多地方试验过了,我们是第一个在这里成功的。”如东县蚕业指导站站长韩一菲告诉记者,如东从2010年开始探索人工饲料养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建立了40多个人工养殖基地。“我们这种人工饲料在老人手里开发了40多个品种,蚕宝宝吃起来很可爱。”
蚕宝宝吃饲料很有意思。更让人意外的是如东有更好的养蚕方法——物联网养蚕。苗福田家是考点。
记者跟着老苗走进一个20平米的养蚕房,养蚕10多万只。环顾四周,有不少招数。四壁连接着几排橙红色的电热线,是取暖设备;东角有一个箱形的物联网控制器,是数据采集系统。它显示两行数字“877”和“254”,代表此刻房间里的湿度和温度;室内天花板装有黑色天线传感器,每两分钟向“养蚕智能监控系统”传输一次“温度、湿度、气流”等数据。
“有了这个智能监控系统,无论我在哪里,只要有网络,我就可以用手机和电脑实时监控蚕房,随时远程控制。”韩一菲拿出手机,登录“蚕种智能监控系统”。页面立即弹出“设备管理”、“实时监控”、“现场监控”等选项。点击进入,24小时温湿度曲线一目了然。“看,刚才的时间是10: 55: 34,温度25.5度,湿度87.6%。它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加热和加湿。从去年开始,如东县农委、蚕桑站和中科院苏州纳米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联合攻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蚕桑,开发软件系统,实施蚕桑环境网络实时监控和实时调控,大大降低了蚕农的劳动强度。
"有了这项新技术,养蚕就容易多了."老苗感慨地说,传统养蚕靠天气,风险大。“现在养蚕不仅可以喂,还可以通过物联网监控。是自动化的,孵化的蚕种也比较整齐,蚕桑产量有保障。”苗福田说,他家今年用物联网养了14只半春蚕和秋蚕,每只都比以前多了3公斤的幼蚕,但淘汰率下降了5%。“物联网养蚕,也使得常年反季节养蚕成为可能。今年冬天,我家打算养几只!”
"我们计划在全县推广这项新技术,并吸引更多的养蚕人加入进来。"韩一菲说,如东已经有42个点实现了物联网养蚕,前景可观。“我们还将努力在大规模和工厂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把这种高科技‘丝绸’拉得更好、更长。”
本报记者傅报道
1.《蚕宝宝饲料 蚕宝宝,不吃桑叶吃饲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蚕宝宝饲料 蚕宝宝,不吃桑叶吃饲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9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