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9月25日电中秋节期间,在厦门鼓浪屿李庄花园景区门口,清脆的骰子声不时落入碗中。工作人员叶宝雪正在热情地向游客讲解如何“做蛋糕”:“抓起六个骰子,扔进碗里。不要把手举得太高,因为骰子会跳出来。只要有景点门票,就有机会吃蛋糕。”清脆的骰子声吸引了过往的游客,很快就聚集了一大群人。
游客王莉也被吸引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一下子甩出了五个五,一个四。在周围工作人员的欢呼声和祝贺声中,她意识到自己获得了“五子作秀”的称号,也是状元之一。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薄冰的活动,她获得了一等奖和鼓浪屿郑成功雕像的纪念品。而且工作人员告诉她,这预示着一年到头的好运,她“非常兴奋”。
叶宝雪介绍,游客在该景区的互动蛋糕文化体验将持续到10月8日在鼓浪屿。“外地来的游客觉得很有意思,很新奇,还有很多外国旅游团。大家都会来参加。活动。”她告诉记者,“鼓浪屿一共设立了四个景点,这个景点的获奖率最高。前几天,一位来自迪拜的游客获得了“第一金花”。同行业有两个韩国人,接连走了两个‘对面大厅’。”在记者到达别墅花园后的短短半小时内,两位“状元”已经获得了大奖。
在现场,几乎每个参与者都能得到具有鼓浪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与会者的兴奋,获胜者的欢呼,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每个人。作为厦门人,鼓浪屿旅游区管理处的黄心悦对薄冰很有感情。“这是我们从小玩到大的一项活动。希望把这种热闹的气氛传达给大家。这项活动不仅希望游客参观景点,欣赏这里的风景,还希望游客将鼓浪屿和厦门的独特习俗和文化带回家。”
"最传统的厦门薄饼其实不是薄饼商品,而是蛋糕."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陈赓介绍说,传统的会议蛋糕由不同大小的月饼组成,包括1元蛋糕、2个教堂蛋糕、4个红蛋糕、8个四块蛋糕、16个第二块蛋糕和32个首秀蛋糕。
“根据民间传说,薄熙来是郑成功的副将徐宏在厦门驻军时发明的。还有一种说法。其实明朝状元也有类似的玩法。在我看来,应该是鸦片战争后,港口城市厦门才全面发展起来。清末民初,大量华侨回国定居厦门,形成了渤兵的形式。在传统习俗中,要在中秋节的月色下拜谒,然后进行做蛋糕的活动。一个年轻的家庭,亲朋好友簇拥着,热闹而快乐。”在陈赓的记忆里,分享完馅饼,大家就可以爬上屋顶赏月晒月光了。长者们会讲述月亮的故事。
在陈赓看来,薄冰不仅委以家庭团圆和朋友亲情友情,还带有一部分娱乐性和娱乐性,其中蕴含着分享的理念。“在传统的闽南薄饼中,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在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块分享来年的好运。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博兵的活动教给我们的。而且,薄冰是厦门的文化身份。中秋节来厦门,一定要吃个蛋糕。”
“我来厦门后,每年都去厦门过中秋节。博冰的乐趣团结了所有人。”早在几天前,就有1000多名台商和他们的家人聚集在厦门庆祝中秋节。今年是厦门台湾协会举办的第十四届博览会。在厦门的台商林坦言,这种热闹的气氛有种“回家”的感觉。
中秋节前后,来厦门的游客、台湾同胞和海外朋友有机会与厦门本地市民一起体验薄冰在厦门各个角落的活动。而这次“简单、好玩、活泼、悦耳”的活动也是从绿岛开始,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2018年中国厦门中秋博饼旅游嘉年华上,厦门市结合厦门旅游官方新媒体平台,在新加坡等15个重点旅游客源城市开展了网上博饼这一独特的民间活动。
陈赓认为,商业化的普及使得薄冰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目前,我们不仅要不断宣传薄冰,还要重视薄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在内部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在外部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1.《厦门博饼民俗园 鹭岛民俗“博饼”庆中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厦门博饼民俗园 鹭岛民俗“博饼”庆中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