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昨天,在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病房里,58岁的罗源陈毅(音译)仍然不在苏醒。二十五天前,吃了六两只蜗牛后,出现中毒症状,昏迷不醒。
麦田螺,学名螺织工,盛产于福建沿海地区。夏天是它的盛世期,但却是餐桌的“杀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次发布公告禁止麦田螺,各省卫生、海洋、渔业部门先后发布严格调查、严格控制麦田螺的通知,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收购、加工、销售麦田螺。但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宁德、莆田、福州等地,麦田螺仍是食客餐桌上的小吃。
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十分钟后,六两只麦田螺中毒了
据陈的女儿陈女士说,她的母亲今年58岁,住在罗源县。6月20日上午,我妈在县城市场买了大概92%的麦田螺回家做饭。中午四个人,包括自己一个31岁的朋友,一起吃了午饭,都吃了那盘麦田螺。十分钟后,妈妈和她的朋友开始出现中毒、头晕、呕吐和手脚麻木的症状。
陈女士回忆当时我妈和朋友吃的最多。我妈吃了六两左右,朋友吃了三两左右。另外两个只吃了几个。
之后两人被送到罗源县医院。大约半个小时后,母亲进入昏迷状态,手脚皮肤开始变黑。我妈被转到福州医院治疗,但还是有危险。医生说,因为大脑长期缺氧,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状态。但是朋友症状比较轻微,已经过了危险期。
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记者走访了市场,没有出售螺蛳餐厅。现在还在卖
这两天,记者走访了福州龙峰市场、西营里市场、铜板市场等市场。很多摊主告诉记者,报社的麦田螺有毒,这两天撤了。
龙峰市场一摊主说福州人不爱吃麦田螺,福州销量不好。另外,电视报纸报道说麦田螺有毒,所以不卖。麦田螺不是养殖产品,但渔民通常是在海边捡来的。农贸市场出售的少量麦田螺应直接从渔民手中购买。
罗迈原本是正宗的莆田菜。记者随后走访了福州的几家莆田餐馆,仍然有商店出售。野山路的一家莆田餐馆,海鲜池里有一缸麦田螺。服务员说这批麦螺是中午刚从莆田买来的,很新鲜。同时服务员把票装好说:“没有毒。”服务员告诉记者:“有毒的我们不敢卖。只要煮熟了就好了。”
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该部门提醒罗迈,他将因发现违禁产品而受到惩罚
罗源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我省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已下发通知,禁止向餐饮单位销售加工螺蛳。如果有经营螺蛳编织的餐饮单位,将被责令停产停业。除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卫生许可证。
“目前还没有针对麦田螺毒素的特效药,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不要吃麦田螺。”工作人员提醒,一旦有人误食有毒的麦田螺中毒,只能送医院急救,让医院用呕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方法促进毒素排泄。
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吃蜗牛中毒黑档
●2007年5月7日,莆田市荔城区长风村9人因食用麦田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治疗。
●2005年7月14日,在霞浦县新安镇,渔民陈某因食用麦田螺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钉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2起食用麦田螺中毒事件,3人住院治疗。
●2002年4月30日至5月11日,宁德、莆田两地共发生7起因食用蜗牛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2人死亡。
吃了六两只麦田螺十分钟,老人中毒,植物人皮肤发黑
小麦蜗牛
麦田螺,学名:织田螺类似于欧洲麦田螺(Euplica scripta),壳小,呈旋转型,壳面有光泽,通常外唇较厚,内壁有一些小齿。颜色变化多,数量多,常用于添加工艺品。外壳小,菱形,梯形,厚,光滑,颜色多变。
主要分布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分布于蓝雨基隆市、花莲海岸台北县公寮乡的墨子坑、台北县碧头角至宜兰县大溪、屏东县万岛、东沙岛大树坊、宜兰县苏澳、花莲县大港、小琉球、澎湖、新竹县。
麦螺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潮下带的岩石区、藻类和浅海,分布于热带至北极海域和潮间带至深海区,为食肉贝类。
麦田螺的毒素类似于河豚毒素,一般耐热。普通烹饪温度下很难破坏。它的毒素不是来自它的肉,而是来自它的胃。我省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已发出通知,禁止向餐饮单位出售和加工螺蛳。如果有经营螺蛳编织的餐饮单位,将被责令停产停业。除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卫生许可证。
1.《黑档案第二部 老人吃六两麦螺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 皮肤发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档案第二部 老人吃六两麦螺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 皮肤发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