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问题:实体书店的“返老还童”:全民阅读的“最美风景”还能继续吗?
新华社记者孙立平
“读书是一件投资回报最高的事情。但是,我指的阅读恰恰是最不功利的阅读。它是一本书对面的宁静,岁月无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台湾作词人方文卿应邀在上海重庆南路新开的品牌书店“尹达精舍”与100多名上海读者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值此世界读书日,上海文艺爱好者普遍遭遇“选择障碍”。短短一个星期,就开了五六家特色实体书店,如在上海全民阅读的暖流中摇曳的桃李。据悉,今年上海将新开近20家实体书店。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纷纷倒闭,到现在上演绝地反击,集体复兴。实体书店经历了哪些变化?而读书这个“最美的风景”还能继续吗?
花与眼:上海特色书店竞相“绽放”
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古镇朱家角,最近悄然兴起了一家具有文学气质的小书店,名字叫“李娇”。顾名思义,书店规模精致,安静地住在水乡的一个角落里。但吸引人的是这家小书店只卖一种书,而且定期换种。
爱书的人都知道,李娇书店“只卖一本书”的模式是仿照日本东京只有50平米的著名书店盛冈书店。而只卖一本书的实体书店能不能生存,就靠商业机构的帮助了。朱家角新开发的商业地产,对书店给予了优惠租金支持,需要一种文化空能像“李娇”书店一样吸引游客留下来,放慢脚步。
上海实体书店的新品牌——尹达书店,隐藏在城市里,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地区。尹达书店的创始人刘军在过去的两天里忙得没时间坐下来。4月21日和23日,尹达一口气在巴黎春天购物中心和黄埔区文化中心开了两家分号。
实体书店在上海迎来春天。浙江的博库书店,北京的普普兰,重庆的西西弗,四川的严,广州的方,江苏的大众书店……全国各地的诸侯都在攻打城市,加速在上海的扩张,试图抓住实体书店复苏的黄金机会。
网络经济祝福,实体书店真正转型
仅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先后采取了撤退收缩的策略,让文化界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书店”、“拯救阅读”的悲鸣。为什么转眼间他们就有了生机勃勃的一幕?
记者观察到,这一轮实体书店复苏不同于传统书店卖书,与之相比演变出了N个版本,在特色、风格、气质、定位等方面各有特色。
在上海,有的书店靠氛围取胜,叫做“书店+咖啡馆”;有的书店被誉为“最美”,成为游客喜爱的地标;一些书店选择文化和创意产品并涉足其中。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和创意衍生品自然散落在书籍中,就像精品买家的商店一样;还有类似传统文化俱乐部的书店,擅长花艺、茶道、精致饮食。24小时书店、电影主题书店、女性主题书店等。各种细分需求的小众书店也很受欢迎。
但实体书店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即从“单纯卖书”转变为“文化体验”、“知识共享”,吸引人们聚集人气,成为城市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书店背后的经营理念在互联网时代悄然转变为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
得益于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实体书店正在兴起
“如果说近两年实体书店的复苏还是一个信号的话,这种趋势在今年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新开业的实体书店与传统书店相比,具有网络经济的特点。都是多功能文化空,阅读活动丰富清晰,让城市更有文化感,更有活力。
“前几年实体书店危机四伏,经营者往往是痴迷读书的知识分子。这轮实体书店复兴有政府支持,有商业地产援助,有大量资金进入文化产业。”一位出版老手告诉记者。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对实体书店实施扶持政策的城市。早在2012年,上海新闻出版局就出台政策,通过补贴、补贴、贷款利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有影响力的实体书店发展。截至2016年,已投入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
除了政府支持,商业资本和风险资本也越来越看好实体书店。尹达书店正计划开设新店,根据当地情况将书店和热门民宿结合起来,创造新的业态。刘军认为,文化是一个好的行业,只要它得到它的真正味道,达到完美和坚持。正如方文卿所说,“阅读是最高的投资回报”,随着资本和文化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结合,实体书店将更加摇摆不定。
1.《实体书店"回春":全民阅读的"最美风景"能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实体书店"回春":全民阅读的"最美风景"能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3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