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综述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实施的第九年。总的来说成绩不小,但还是不尽人意。调查显示,“限塑令”处于尴尬境地:我们公司空在小店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在大店销售塑料袋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几乎成了“塑料卖单”。

舆论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监管层面的问题,还有利益的约束,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限塑令”也要延伸监管链,不仅要限制使用,还要限制销售和生产,在需求方和供应方两端发力。

人民网舆情监测办公室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至6月22日,共有网络新闻文章6221篇,报纸报道307篇,博客和论坛帖子1306篇,微博评论463条,微信订阅号文章3545篇,APP收集信息132条。

九年后,“塑料限令”变形了

一边是“白色垃圾”满天飞,一边是大包小包恣意使用。“塑料限价单”好像很难记。

这些天,全世界都在谈论一只名叫蒂娜的澳大利亚海龟,当她被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了。救了她的兽医发现蒂娜的肠子里全是塑料碎片。据统计,澳大利亚人每年向海洋扔塑料袋约8000万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白色污染”当然不仅仅是其他国家的事情。对我国海洋鱼类的调查表明,在20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常见鱼类中,90%都含有微塑料。

好像有人的地方就有白色的“风景”。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2016年中国生产了300亿个快递包裹,2018年将达到500亿个。这里生产的包装盒、塑料袋、辅助包装材料也是天文数字,不算商场、超市、食品市场铺天盖地的塑料袋。

光明日报指出,在“限塑令”实施之初,商场、超市、菜市场都没有免费的塑料购物袋,人们开始使用其他材质的购物袋购物。根据当时的调查,全国3万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中,约有一半停产或转产。可以说效果相当显著。但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免费塑料购物袋开始悄然回归,最初推出“塑料限价单”时的明显效果不复存在。

监管不力是“限塑令”被“搁置空”的重要原因

小商店再次提供免费塑料袋,而大商店继续出售相当数量的塑料袋...9年后,政府颁布的“限塑令”未能有效控制“白色污染”。原因是什么?

监管不力被认为是“限塑令”被“搁置空”的直接原因。光明日报指出,当初超市、菜市场总有人检查“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是塑料袋的厂家很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旷日持久的“猫捉老鼠”游戏中,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检查力度和频率跟不上,导致一些商家肆无忌惮地提供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

面对塑料袋行业涉及的各方,人民日报也认为政策执行难监管。首先,塑料袋已经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即使有强有力的监管,面对生活中洪水般的细节也难免被拉长,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其次,塑料袋生产商和零售商有利润最大化的诉求,所以有逃避监管的动机;因为消费者享受到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形成了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监管难,生产有利,消费依赖,各方行为的交集只是留下生存用的塑料袋空,使得“限塑令”卡在空转,难以实施。

除了现有的困难,“限塑令”也面临着新的困难。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按照平均每个订单使用两个饭盒计算,国内互联网订购平台每天使用的塑料饭盒数量约为4000万个。快递行业每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密封带。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塑料袋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重振“塑料限价单”需要多方努力

“塑料限价单”几乎成了“塑料卖单”。如何盘活“限塑令”,对政府、消费者、市场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孤军奋战的,要调动社会、市场、消费者的力量参与塑料袋管理的过程。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塑限令”遭遇波折,不过是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公众环保素养的提高,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告别那些危害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的家变得更干净更美好。

纵观世界各国,“限塑令”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比如对于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行为,国外常用的激励措施是加分和税收抵免。这些实际的细节,解决了“塑料限价单”无法自行行动的尴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使“塑限”成为公民意识,必须从文明过程和现实考量出发,要有一块“板”来惩罚痛苦,要有一块“糖”在光明中得奖。在“互联网加”时代,应该复兴“塑料极限秩序”,监管当然要给力,公共治理要有情怀有智慧。

总的来说,进一步完善“限塑令”制度,各方应主动履行“限塑令”义务,从源头、流通、使用等方面全面解决制度不严、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等问题。这就是“限塑令”的长期实施。

网友建议疏通和阻断结合,限制和禁止协调

近日,“限塑令”话题成为舆论焦点,引发网友热议。为了了解网友对此话题的关注程度,以新浪微博、论坛、网页帖子为样本,随机抽取620条评论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如下:

◎网友声音

@地球上的四月日

只有有效改变消费者的固化思维,配合全方位的监管措施、严厉的惩罚和便捷的“替代品”,才能使“限塑令”真正蓬勃发展。@清澈干净

“限塑令”落地生根,需要政府加强对“限塑令”各方面的监管,也需要市场开发和推广廉价环保的替代品,让消费者在廉价便利和节约环保之间找到平衡。

@阳光沤制

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自觉参与拒塑行动,高度重视限量生产、限量销售、限量使用等关键环节,根除“白色污染”。

@先当官

让“塑料限价单”不再沦为“一张纸空文字”。既要开发新的环保材料,又要让制度“长牙”,让问责“茁壮成长”,用立体监管确保“秩序”被禁止。

1.《"限塑令"期待监管更给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限塑令"期待监管更给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