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冷却后,今天的温度将回到35℃以上。

今年夏天,“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躲在空房间里喝冰饮料是大多数人的避暑胜地。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最热的时候,在最热的地方,日复一日的忙碌着。比如厨房——在这个季节,被火和灶台围着,大汗淋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于是,杭州吃火拿了个体温计,逛了三个厨房。我们想看看最热的时候厨房灶台附近的温度是多少。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在高温下为我们做饭的人。

地点:复兴南街198号早餐店

一个早上卖了700多根油条

巴锅煎饺

时间:上午8: 40

实时温度:30℃

炉膛温度:69.7℃

早餐店就在店的前面,隔几条街就能吹到夏风。另外,空键在档位上设置了几个小时,但在油底壳前还是失去了动力。

我们测量了油底壳及其边缘的环境温度。油温150℃,并不稀奇;油底壳附近的环境温度为69.7℃。

在这样的温度下,短短几分钟内,油条大师方树坤刚刚换的背心大部分都湿了。

中等身材,瘦瘦的,剃着光头,汗衫,短裤拖鞋——方淑坤搓面团、切面、油条的手,一个早上都没停过。其实他的忙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煎饺要当天做好,面团要醒发。第一批客人早上四点半来,九点半集合。在这样的一天,他们坚持了七年。

大饼油条,咸豆浆煎饺,杭州风味早餐,吃着舒服。“我们每天卖大约700根油条,”方师傅说。"八大锅煎饺基本卖完了."

地点:金钗台巷方老达面馆

在78℃的火炉旁和309℃的炉火旁

她从早上五点半站到下午三点

时间:中午12: 30

一天最高温度:37℃

炉温:78.3℃

柴进包巷连续有三家面馆,排队最长的是方老大面。

这里有一套吃面条的“规矩”:自觉排队,自觉交钱,自己找钱。烧面的方老大,其实是个28岁的男孩。几年前他骑自行车去西藏,回来就开始烧面,很有传奇色彩。

到了店里才知道,方老大因为手腕韧带扭伤买不起锅,换成了40岁的马阿姨。

马阿姨是龙族旅行家。她烧面条8年了,每天烧近400碗。她烧面的时候戴着透明口罩,很有风度。我点了一碗招牌腰花拌川菜,看着她炒里脊,五香肉干,笋丝,然后放水煮面,加卤汁,大火炒。面条上桌后,炒一朵腰花作为浇头,放在面条上。三分钟就能做出杭州人爱吃的杂川。

烧面的锅在外面。像往常一样,我们分别测量了铁锅和灶台的温度。铁锅温度188℃;灶边78.3℃;夸张的是火的温度——309℃!远超想象!

这样的温度,让等饭的人很难撑下去,更别说像马阿姨那样从早上5: 30烧到下午3: 00了。所以天气稍微凉快一点,马阿姨很开心。

我问她:“这么热的天,杭州还有那么多面馆放假,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阿姨说:“老板给我们放假,不过我们想想还是算了。还不如多赚点钱……”

地点:李记宿豫凤起路农贸市场

15分钟煎20条脆肉鱼

每天喝3升矿泉水

时间:下午4点左右

实时温度:37℃

炉膛温度:80.3℃

下午四点是菜市场的“淡季”,但“李记酥鱼”摊位前仍然有四五个人在排队。

“周末一天卖三四百斤更好。”在灶台上炸鱼的卢秋华,留着两个油锅,白衬衫被汗水浸透成肉粉。头发全湿了,一根根粘在头皮上。一般都是有光泽的,有蜡光泽的。

年底后老陆从临安来杭州工作,第一次知道夏天也能这么热。市场早晚都在做生意,他每天早上六点就得在摊位上热油锅,然后把两个热油锅留到下午六点。夏天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午休。除了解决午饭问题,老陆还要抓紧时间回家洗澡。“早上站着,衣服可以拧干,洗个澡换件衣服更卫生。”

酥鱼摊没有办法装空。只有一个与膝盖齐平的风扇放在隔间门口。即使调节最大风力,也很难将风送到炉前。炸鱼的时候,老陆的额头上汗流浃背,但是空没有擦。他说用手擦汗不卫生。毕竟脆皮鱼是直接入口;其次,没有时间。这里刚捞起的炸鱼,蘸了酱桶,那边称重的鱼又放锅里了。

我们测量了炉子附近的温度:80.3℃。老陆一点也不惊讶:“只要油锅温度这么高,周末买鱼的人就多。需要三个锅才能变热。”

热度呢?预防中暑,只能多喝水。老陆指了指脚下的矿泉水瓶和1.5L的农夫山泉。“每天至少喝两瓶。”

快到5点半了,在杂货店购物的高峰期,排队的人越来越多。15分钟,卢秋华炒了20多条酥鱼。

1.《灶台边超80℃ 杭州吃货探访高温下厨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灶台边超80℃ 杭州吃货探访高温下厨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0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