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优秀作品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国产纪录片从去年开始蓬勃发展

和方

去年以来,国内纪录片出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各类纪录片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题丰富优秀,创作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题材日益多样化,作品质量明显提高。优秀的作品有很多,其中“爆炸性作品”不少。

在2016年出品的纪录片中,《建设梦想之路》、《长征》聚焦于党史、军史的光辉历史;“一带一路”和“超级工程”反映国家重大战略和项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吸引了年轻人追捧,成为一年一度的“网络红剧”;《人间世》关注生命价值,为医患和谐搭建沟通桥梁...

纪录片《一带一路》的摄制组横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四大洲,拍摄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全方位合作项目、重点项目和历史遗迹。同时记录了国内外60多位普通民众和“一带一路”的故事,证实了“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中国家庭的独唱,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人间世》聚焦医患双方面对疾病和生死考验时的重要抉择,捕捉一般观众看不到的真实场景,还原真实的医患生态和世界。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网友说:“少了轰动和鸡汤,多了记录和真相。在综艺娱乐八卦参差不齐的时代,纪录片还是有它的意义的。”

在第五届国内优秀纪录片支持项目表彰活动中,《一带一路》和《人间世》获优秀系列片。与会专家表示,这部获奖作品的选题更加丰富,不仅有主题宣传突出的作品,还有在互联网上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现象级作品。种种现象表明,国产纪录片的制作水平发展迅速,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记录中国的传播世界,电视剧场齐头并进

回顾近几年,很多电视纪录片引发了屏幕观看热潮;部分记录片进入影院,市场反响良好;有些作品赶上了国际生产水平,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

去年5月,第一部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本草中国》在电视上播出,收视率超过同期题材新颖的综艺、电视剧。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强调纪录片的内容布局,推动纪录片进入黄金夜播,从而成为纪录片播出的新生力量。

电视纪录片进入卫星电视,不仅使纪录片不断扩大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获得更好的口碑和收视率,而且为卫星电视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加快转型,提高节目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进入电视的黄金阶段外,《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等纪录片也进入了影院,《一带一路》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海外传播,成为纪录片影像参与国际传播的代表作。

《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原本是一部电视纪录片,重点记录故宫珍稀文物的修复过程和文物修复者的生活。播出后反响不错。后来上映的同名纪录片在上映的前三天就获得了400万元的票房,为尚未成熟的纪录片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随着中国当代作品翻译项目的实施,许多优秀的纪录片走出国门,在海外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张闪亮名片。《一带一路》已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成为参与国际交流的纪实影像佳作;《世界屋脊》从另一个角度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西藏的人文地理,这对于消除国际社会对西藏的杂音和偏见是很有帮助的。

关注当前的上升趋势,讲述人民斗争的故事

纵观2016年,写实作品成为了国内优秀纪录片的亮点,聚焦当下,反映普通人的人生梦想和奋斗故事,小剪小剪,让空气不落地,讲故事,温暖人心,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写实纪录片《中国活法》,讲述了农民歌手、卡车司机画家的梦想、世界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的建造者朱之文的故事,让观众“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引发大众对“活法就是价值观”的思考。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倡导创作反映中国人民斗争故事、展现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现实主义纪录片,用中国人民的面孔展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用中国人民斗争的故事宣传中国梦的主题。自2015年以来,国家总局启动了“中国梦题材100部短纪录片支持计划”,还组织了中国梦题材短纪录片展览,播出100多集近万次。

《我们的五年》、《希望的田野:拉林河》、《扶贫》、《中国人的表达》等多部现实主义纪录片,以进步的形式,从普通中国人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五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党中央通过普通人的幸福来治国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

1.《去年以来国产纪录片蓬勃发展:佳作频出 创作水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去年以来国产纪录片蓬勃发展:佳作频出 创作水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0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