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林贤治在一家书店翻阅西方美术史,他被一幅油画插图击中,从此,他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安塞姆·基弗,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基弗。
早年被称为研究鲁迅第一人的林贤治,对中外思想史、中外文学、诗歌与艺术界有着深入的研究。这一次,他从基弗那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大陆,如同打开一片新的天窗,这使得他体内诗性的因子全息地调动起来,他灵光乍现,思维与书写呈现出夺目的新气象。于是,随后便有了这本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火与废墟——基弗艺术札记》。

收到《火与废墟》的当天,我就放不下这本书了。远在德国的基弗如果某一天读到林贤治这本书的德译本,或者有同仁告知他《火与废墟》的内容,他该怎样惊异于一个中国作家、学者会因他的作品产生如此深切的充满激情的回应?这远非通常基于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屋建瓴的推介文字,而是全方位的共鸣及灵感四射的八面来风神完气足的书写,全世界这样的知音能有几人?(深刻影响了基弗的诗人保罗·策兰早在1970年去世。基弗的好友女诗人英格褒·巴赫曼也于1971年离世。)
安塞姆·基弗出生于1945年3月,此时德国西南边陲的小城多瑙艾辛根已是一片废墟。它的北方,盟军正跨越莱茵河向柏林进军。轰鸣的炮弹声中,基弗出生在医院的地窖里。战败的国土废墟上,一代德国人的内心也坍塌成废墟。命定似的,出生时的场景,为日后放弃大学法律专业而转向绘画的基弗的作品,铺蒙上沉郁的底色和肃杀的调子。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中的画界诗人”之称的基弗,他的画面意象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量,又有着神秘的象征意味:痛苦的记忆、暴力的打击、毁灭的恐惧、压抑下的生命渴望……那挣扎着的渴望伸展像天空的树(在古希腊,树是预言的发布者),那惊憟地向地平线突围的田野,它们也经历着火与血的洗礼?基弗作品里那反复出现的火焰、废墟、荒芜的田野,是否也苏生着新的希望? 或也喻示着艺术的彼岸? 求索的终极? 基弗的目光越过画面的构图与色彩,进入到德国的历史乃至欧洲的浩劫、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耶路撒冷》《死亡赋格》《尼伯龙根的指环》《玛格丽特》《反圣像崇拜之争》《逃离埃及》《德国的精神英雄》《该隐与亚伯》《灰烬之花:致保罗·策兰》……一系列颇具宗教、文学、艺术题目的或抽象或富有喻示的神秘画面,基弗以他德国式的冷峻及对重大题材的关注,开拓了艺术的疆界。他因此被视为21世纪世界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1.《基弗,基弗的艺术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基弗,基弗的艺术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91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