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3月劝你不要吃鲫鱼,无数条鱼在肚子里”。意思是不要吃三月的鲫鱼。此时鲫鱼肚子里有大量鱼卵,一条鲫鱼的死亡意味着无数鱼籽的消失,不利于鱼的繁殖。
每年3月是温度上升的春暖花开的季节。温度上升水温越来越高,鱼的活动越来越强,接近浅滩寻找食物,迎接繁殖期。谁都知道每年的3 ~ 6月是鱼的繁殖期。很多人不知道鱼是怎么繁殖的,繁殖的鱼卵是怎么孵化的。
那么以“四人鱼”(草鱼、银、鲭鱼、鲱鱼、鲱鱼、鲱鱼)为例,这些鱼在菜市场比较常见,是我们经常吃的鱼,它们是如何繁殖的呢?繁殖后如何孵化?为什么他们在野外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
01、草鱼
草鱼市场比较常见。个人一般在5斤左右。不知道是做水煮鱼还是辣鱼,一条5斤左右的草鱼不大不小,我知道正好够一家人吃,但是我们用的草鱼只是未成年的草鱼苗种!
草鱼是鲤鱼科、草鱼属鱼类,也称为油鲭鱼、鲭鱼、白鲭鱼、草根等,是大型鱼类,体长可超过1.5米,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我国分布很广,自然种群除新疆和西藏少数地区外都有分布。我国养殖草鱼的历史已有1700年,真正实现全人工养殖的是1958年。
典型的食草性鱼类,栖息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附近,喜欢集群活动,童年时期的主要食物是幼虫、鸟类等,成语也喜欢吃肉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中过冬,生殖季节有亲鱼逆流游动的习性,寿命很长。
有记录的楚语年龄在休宁县的子牛村,萧山堂有35公斤楚语,体长1.4米,到2017年为止生活了49年。当地有习俗,所以如果自己家有孩子,就要在鱼塘里放出几株树苗和孩子一起长大,孩子已经49岁了,可见这个草鱼已经49岁了。
草鱼的生长速度很快。当年幼崽可以长到1斤左右,3 ~ 4年后生长速度更快,如果食物充足,每年可以长到1 ~ 2.5公斤,性成熟一般为4年,个人平均体重在5公斤以上。每年4 ~ 7月水温达到18以上时开始产卵。产卵地一般在河流交汇的地方,或者激流的河流中,我国南北温度的差异很大,所以在温度低的地方产卵一次,温度合适的话可以产卵两次以上。
一次产卵可以达到30 ~ 138万个,受精卵吸水后膨胀,直径可以达到5毫米,鱼卵沿着水流漂浮孵化。以人工养殖为例,如果用循环道孵化,水的流速为每秒0.3米,水温约为24-26、24-34小时左右,就能孵化出新芽。
02、鲢鱼
个人认为鲭鱼是“四人鱼”中肉质最差、最便宜的鱼类,是中上鱼,如果胆小,害怕,就会浮出水面。春夏秋季第三季,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水域的中上层游泳觅食,冬天潜入深水过冬。
鲢又称鲤鱼、鲤鱼、鲢、鲢、鲢、鲢等,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水域的中上层游泳觅食,群居性往往是大群的。(莎士比亚)。
鲢鱼一辈子吃浮游生物,鱼类阶段主要吃浮游生物,达到1.5厘米以上后逐渐吃浮游植物,成年后主要吃浮游植物,这和鲭鱼是最大的区别。适合鲢鱼生长的水温为23 ~ 32度,夏季食欲最旺盛。到了深秋,水温会降低,寻找深水,在深水区过冬,觅食的量会大大减少。
com/large/tos-cn-i-qvj2lq49k0/6ae68ce631ad49db971f72227e238a80?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401"/>雌雄鲢鱼的性成熟年龄不一样,一般雌性鲢鱼3年性成熟,雄性成熟年龄早于雌性1-3年。成熟的雌性鲢鱼平均体重超过3公斤,一般每公斤产卵量为4-5万枚,绝对怀卵量20-25万枚,在南方一些地区一年可多次产卵。鲢鱼也能成长为巨型鱼类,体重能超过50公斤。
鲢鱼的繁殖也是在有水流的环境下,只有在水流的刺激下才能成熟,产卵后鱼卵遇水膨胀,呈现悬浮状态发育。当水温达到18°,降雨后河水呈流动状态,成熟期的鲢鱼开始集群产卵,一般大群活动,受精卵经过24-36小时后自然孵化。
03、鳙鱼
提起鳙鱼估计大家都会想到剁椒鱼头,鳙鱼的头大约是身体的三分之一,是做剁椒鱼头的不二选择,鳙鱼和草鱼的价格相差无几,但是在“四大家鱼”中,鳙鱼是养殖最多的鱼类,也是食用人群最多的鱼类。
鳙鱼又叫花鲢、鳙头鲢、包头鱼、胖头鱼等。不管是在海南岛还是在黑龙江,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国广泛分布,生活于江河干流、平缓的河湾、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适宜生长水温为25-30°。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属于滤食性鱼类,能够净化水质。
鳙鱼的性成熟年龄不一样,雄鱼3龄就能达到性成熟,雌鱼需要4-5龄(成熟后平均体重8.5-11.4公斤)寿命超过20年,有记录的个体超过50公斤。它的繁殖期在4-7月,水温为18°的时候开始产卵。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温度差异比较大,所以产卵期有所不同。南方的气温高水温高,产卵期相对于北方来说提前不少。
每当暴雨后河水暴涨,水流急速,水温达到18°的时候(北方一般5-6月)鳙鱼就会产下鱼卵,鱼卵吸水膨胀(吸水后鳙鱼卵直径5-6.5毫米)漂浮孵化,因为水底的小鱼太多,鱼卵如果沉入水底,就会被小鱼大量吞食,并且漂浮的鱼卵更容易在水中获得氧气。
当水温达到19.4-21.2°的时候,鳙鱼的鱼卵孵化需要40个小时左右。研究表明如果一条鳙鱼刚刚成年,平均体重为8.5-11.4公斤,就按8.5公斤来算绝对怀卵量在78.0-172.8万枚之间,平均为129.5万枚。也就是说一条刚刚成年的雌性鳙鱼,平均产卵量为129.5万枚。
04、青鱼
青鱼无论是从个体,还是生长速度堪称“四大家鱼”之首,这种鱼类不仅生长速度快,并且体型巨大。但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大多数人喜欢吃新鲜的鱼类,这么大的鱼一次根本吃不完,造成青鱼在市场上并不常见。
青鱼又叫乌混、黑混、螺蛳混等,是鲤科青鱼属鱼类,体型巨大体长可超过1.5米,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主要的食物为螺蛳、蚌、蚬、蛤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为偏肉食性底层鱼类。通常在江河的弯道、湖泊的深水处活动,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
青鱼的寿命很长,可超过50年,雌性性成熟年龄为5-7龄,雄性性成熟年龄为4-5龄,为洄游性鱼类,在江河附属大型水面发育成熟后,冬季在深水越冬,开春后越冬的青鱼上溯,逆流的过程中性腺发育成熟,进入江河干流的产卵场繁殖。
青鱼的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刚刚孵化到成年的这个阶段,平均每年可增重3-5斤,3龄后生长速度更快,如果水域内的食物充足,青鱼从鱼卵的孵化,5-7年后成年体重可达15-20公斤,在“四大家鱼”中青鱼是生长速度最快,个体最大的鱼类。
青鱼的繁殖有2个条件,一是水温在18-28°(每年的5-6月);二是在流水中产卵,当产卵场涨水,水流速度达到每秒1-2米的时候开始产卵。鱼卵顺水漂流,一年产卵一次,一般15-20公斤的青鱼,产卵量为60-100万枚,并且青鱼随着个体的增加,产卵量也在增加,一条30公斤以上的青鱼产卵量想想都恐怖。不管是青鱼卵,还是其他鱼卵,孵化都和水温的关系很大,如果水温稳定在20-25度,2-3天就能孵化。
05、“四大家鱼”产卵量这么大,为啥自然水域内越来越少?
4年达到性成熟的雌性草鱼体重平均5公斤一年产卵1-3次,一次产卵30-138万枚;3年达到成熟的雌性鲢鱼体重平均3-5公斤,每年可多次产卵,产卵量大约20-25万枚;4-5年达到性成熟的鳙鱼,体重平均8.5公斤,平均产卵量为129.5万枚;5-7年的青鱼达到性成熟,体重15-20公斤,产卵量60-100万枚。
从这里不难看出“四大家鱼”不管是哪个品种,它们的产卵量都比较大,尤其是草鱼、鳙鱼和青鱼,它们的年产卵量达到上百万枚,但是自然水域内,为什么“四大家鱼”的密度越来越小,甚至濒临灭绝?
作为钓鱼人,你在野外钓获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吗?我想绝大多数都没有,有些地方能钓获鲢鱼、鳙鱼,但是绝大多数地方没有青鱼和草鱼的生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
①、成鱼太少、所谓的成鱼也就是说达到繁殖期的鱼类,只有繁殖期的鱼类有一定的密度,才会产卵,鱼卵才会孵化,成年亲鱼比较少,产卵也就少,孵化的幼苗也就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死循环。
②、繁殖季大量捕捞、每年的3月1日到7月底是禁渔期,繁殖季节捕捞现象虽然在减少,但是还比较普遍,不过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加,在鱼类的繁殖期捕捞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改变。
③、水体流动性低、“四大家鱼”这几种鱼类都需要在流水中产卵,尤其是青鱼、草鱼需要的水流比较大,而很多河道内水流比较缓慢,不适合它们产卵,产卵地的减少,导致它们产卵量减少,甚至不产卵。
④、迷魂阵遍布、迷魂阵号称鱼类的“坟场”,这些违规的网具网孔甚至只有几毫米,孵化后的鱼苗进入迷魂阵后再也无法逃出,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关键是迷魂阵使用非常普遍,很难找到没有迷魂阵的河道。
⑤、无序捕捞、不管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科学捕捞才能保证鱼类的生长周期,有些人“靠水吃水”使用各种违规网具灭绝性捕捞,是造成鱼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且管理困难,造成鱼类大量减少。
⑥、水质污染、鱼类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它们根本无法在这种水质内生长。不过水质污染现在明显在减少,环保问题在得到改善。
⑦、生物入侵、所谓的生物入侵是外来生物入侵本地生物的一个过程,这些生物可能来自国外,也可能来自国内的其他地方,通过人为引种或者放养的方式进入本地水域内,被本地物种造成不利的影响,不过随意放生外来生物已经有法可依,相信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⑦、产卵地减少、随着城市内河道为了美观,在鱼类的繁殖期大量水草被捞走,造成鱼类的产卵场减少,尤其是对于鲫鱼、鲤鱼来说,随着水草的减少,大量鱼类聚集在一起产卵,鱼卵掉落到水底,也就无法在孵化,并且鱼卵还没有孵化就被捞走,也造成孵化的幼鱼减少。
最后:“四大家鱼”年产卵上百万枚,为啥野外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主要是繁殖期捕捞、成鱼太少、水体流动性比较低、水质污染、生物入侵等。虽然这几种鱼类产卵量比较大,甚至一年产卵上百万枚,但是能够孵化的估计是凤毛麟角,不知道有没有1%的孵化,所以造成野外“四大家鱼”种群越来越少。
1.《【三月鲫】“四人鱼”每年产数百万个卵,为什么越来越少?问题到底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月鲫】“四人鱼”每年产数百万个卵,为什么越来越少?问题到底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7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