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鸣礼炮28次,轰隆声响彻大地,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响了28次?这个“28”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奇特的含义?
这句话,文史君带大家回顾一下72年前盛大、庄严、鼓舞人心的共和国庆典!
以94式散布为礼炮
众所周知,放礼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年前。原来的用途是,当一个国家的战舰(船)进入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时,双方会产生共鸣,互相致敬。(约翰肯尼迪)(美国)。
随着时代的变迁,鸣礼炮成为一种国际惯例,用途也不止于此,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国家举行盛大的仪式和欢迎外宾的位置。
因此,中国人民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当然要鸣礼炮!
但是当时国内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等待百废兴的工业还不能生产礼炮和炮弹。
因此,要想在开国大典中鸣礼炮,首先要解决礼炮和炮弹的问题!
怎么办?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不得不陷入沉思。
1949年7月,开国大典炮台正式挂牌成立,当时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许信志担任礼炮队指挥官。
但是那时候的礼炮队完全是白手起家的,虽然有这样的称呼,但是没有一个礼炮。
最重要的是,开国大战即将到来,选拔礼炮和捕手都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即使许昕接到任务后开始紧张的计划,最终还是决定以“九死式散布”为礼炮。
选择用作礼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考虑因素!
一、94式散布炮当时属于新式重武器,于1934年9月制造,口径小,射击精度高。子弹重6.34公斤,射程可达8300米。
第二,94式散布体积小,其炮身长度仅为1 . 56米,重量为536公斤,易于运输。
第三,我军装备的94式散布数多,动员方便。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这种散布大约是投入中国战场的300门左右。
据有关资料显示,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军从日军没收或接收的散布有1150多门,其中94式散布有240门左右。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像山一样战败,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大获全胜,缴获了很多这样的山炮。
因此,为开国大典收集54门94式散炮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在实际动员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街MOIN山炮只有52门,缺少两门。(大卫亚设)。
要知道,54文山炮的数字象征着中国54个民族,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所以一个也不能少。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许信急忙向驻扎在河北县的华北军第70军炮兵营动用了两门。
为了使这两座94式山炮顺利到达北京,第70军炮兵营长党义山亲自率领一排战士,连夜护送山炮到京境。
到达北京后,唐义山等人留在礼炮队参加训练,并参加了以后的开国大典。
我们都知道,操作礼炮与战炮不同。所以在实际训练中很严格。54门礼炮要在同一时刻齐鸣。时间不长,也不短。和爱国歌一样的时间,要和国旗一起爬到旗杆顶端。
为了完成这次敬礼发射的盛大仪式,礼炮队从选拔到训练都在努力做得更好。(莎士比亚、礼炮、礼炮、礼炮、礼炮、礼炮、礼炮、礼炮)
根据礼炮队总指挥许新智将军的回忆:第一,礼炮队的包装必须是连级干部,炮手必须是半级干部。第二,所有捕手都必须在战斗中立中专攻过。第三,用于发射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
这次任务非常光荣,部队里的很多炮兵都希望自己当选,但严格的选拔条件使很多人落选,最终只选拔了160多名炮手。
好了,用作礼炮的炮兵被选中了,礼炮队也组成了。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问题。
题来了——炮弹该何处去寻呢?从苏联定制礼炮炮弹
按照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还不足以造出礼炮的炮弹,因此只能向苏联‘老大哥’求助。
面对中国人民的请求,苏方欣然答应下来,并表示会全力制作支援中国同志。
而与此同时,时任旅大公安总局局长的周光,也接到了上级关于‘在规定时间内向北京护送礼炮’的命令。
为此,周光连夜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向有关人员传达了上级的命令和要求,认真研究确定了护送礼炮的具体方案和人员。
除此之外,时任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也亲自签发电报给大连铁路分局:“要绝对保证礼炮的运输安全,确保万无一失,中途不准停车,直达北京。”
为了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无论是礼炮的制作还是运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
由此可见此次任务的艰巨程度。而这无疑也给负责押运的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几天后,一艘装载着礼炮炮弹的苏联军舰,缓缓驶入了旅顺港。
礼炮炮弹顺利抵达旅顺后,苏联驻旅顺海军基地司令部立即派出少将参谋长赶到大连铁路分局,与苏联局长拉吉奥诺夫和中方局长张心亭联系,商定礼炮的交接事宜。
为了保证礼炮的安全,当天晚上,整个旅顺港及车站的主要道口,都布置了相应的执勤人员。
当晚21点整,装载礼炮的苏联军舰缓缓打开了舱门,几十只箱子静静地躺在舱底。
不久之后,这些礼炮将升上共和国的上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时任大连铁路公安局副局长的孙旭东,曾激动地摸着礼炮箱,在心中默念道:
“礼炮啊,你先静静地歇一会儿,等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好好地打,打出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威风来……”
这些礼炮在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封装后,接着便被转运到专列上,由孙旭东等十几名公安干警押送。
然而,这段押运之路,走得并不是那么地顺畅!
由于沿途铁路在战争中遭到了破坏,因此专列行驶的速度非常缓慢,负责押运的干警们一个个心急如焚,疲惫不堪。
此外,尽管押运的干警分成两班,轮换休息,但闷罐车内空气窒息,噪音很大,因此即便被换下来,也无法得到较好的休息。
经过两天的艰难行车,专列终于顺利抵达了沈阳!
结果刚到沈阳,铁道部又发来电报:专列加快行驶速度,中途除了上煤、上水之外,一律不准停车。
此外,为了保证专列顺畅行驶,沿途还布置了军警严密警戒。
然而,当列车行抵锦州后,由于沿线很多路段正在修复,因此专列只好走走停停,行驶的速度非常缓慢。
而专列上负责押运的干警们,经过3天的艰苦行车,体质已经大大下降,有的干警甚至患上了感冒、发烧和呕吐。
此时,干警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皆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在此危急关头,孙旭东副局长将大家组织在一起,相互勉励,让大家意识到此次任务的光荣,为了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现在累一点、苦一点也无所谓。
在孙旭东的鼓舞下,大家的疲劳和疾病减轻了很多,欢声笑语再次响彻整个车厢。
当然,整个押运过程依旧是非常艰苦的,但我们的干警同志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即便是身患疾病,也始终咬牙坚持着。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不仅是有意义的,更是很有可能载入史册的光荣事业。
最后,经过长达7个昼夜的行驶,运送礼炮的专列终于安全抵达了北京车站,将礼炮如数交给了华北军区,孙旭东和其他干警终于顺利完成了此次押送任务。
周恩来为此非常高兴,接连称赞大连铁路公安干警此次押运任务完成得好。
接着,周总理还亲自写了一张条子,让工作人员送到时任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将军手中,要求他好好接待押运干警,让他们在北京多玩几天。
杨成武将军将全体押运人员接到司令部,设宴款待,并亲自作陪。全体押运人员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之前的所有疲倦,现在全部都一扫而光。
当然,让他们感到更为高兴的,还是这批礼炮终于顺利安全抵京,而不久之后,它们将全部在共和国的上空鸣响……
礼炮为何是28响
在了解完礼炮和礼炮炮弹的问题后,紧接着,就是礼炮鸣响的数量问题了!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既不是27响,也不是29响,而是28响。
那么,为何是这么一个数字呢?这个数字又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呢?
事实上,关于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为何是28响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首先是美国人的理解!他们认为:毛泽东是将‘共产党’的姓氏用礼炮写上了中国的天空。
因为汉字中的“共”字,就是“廿”与“八”的结合。
“廿(niàn)”字,本身就是“二十”的意思,因此开国大典上的28响礼炮,就是“共”字。
苏联人也有不一样的理解!
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汉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时,有功臣28人,即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
此外,中国自古以来又有“二十八星宿”之说。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也有功臣28位。
除了美国人和苏联人的理解之外,英国人也按捺不住站出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英国人认为:毛泽东是一位非常崇尚个性自由的人,他非常尊重自己的感情,当然也包括爱情。
1917年,毛泽东与发妻杨开慧初恋时,杨开慧正值中国人所说的“二八少女”的年龄,即16岁。
所以,“28”这个数字,表明了毛泽东在辉煌庄严的时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妻,于是便以此来纪念杨开慧。
不得不承认,英国人的想法确实很有新意,但这些都只是巧合和臆断而已,并不能当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于开国大典上为何鸣放28响礼炮的争论,却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来自各方面的猜想又开始多了起来。
不过,在文史君看来,开国大典上为何要鸣放28响礼炮,最佳的答案,还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给他做的那番解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曾再次提起了这件事。
当时,周恩来陪尼克松在钓鱼台国宾馆的院子中散步,期间,尼克松突然问道:
“贵国23年前的28响礼炮,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多猜测,但我认为他们都不得要领,这次想听一下你这位开国大典总指挥的解释。”
周恩来听后,笑着说道:“我想首先听听阁下的高见!”
尼克松故作停顿,然后笑着取出钢笔,在自己的白手绢上写下了“毛泽东”三个繁体字,接着说道:“请问这三个汉字有多少笔画?”
周恩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二十八画”。
尼克松信心满满地说:“毛泽东有个笔名,叫作‘二十八画生’。因此这个二十八,指的就是毛泽东。”
“二十八画生”确实是毛泽东年轻时候用过的笔名。
1917年,毛泽东在第三卷第二期《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其署名就叫作“二十八画生”。
而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他名字繁体字的总笔画数,“生”则是‘青年学子’的意思。
原本以为会得到周恩来的肯定,不料周恩来在接过手绢后,笑着说道:主席确实有一个‘二十八画生’的笔名,不过我们建国后就考虑推广简化字了,在简化后,主席的名字就不是二十八画了!
尼克松不解地问道:“那您的理解是什么呢?”
周恩来说:“……在距离开国大典之前90天,主席曾这样说过:‘中国共产党已经28岁了,28年来,我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但我们的事情还有很多,就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所以,开国大典上鸣礼炮28响,并非其他什么别的含义,而是寓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
至于其他的那些猜测,不过是出于巧合而已!毕竟历史总是充满着巧合和相似性,因此这些猜测,并不能当作准确答案。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1949年开国大典期间,关于鸣放礼炮几个问题的简单概述了。如有不正确、或表述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1.《【28是什么意思】1949年开国大战的礼炮为什么是28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8是什么意思】1949年开国大战的礼炮为什么是28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8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