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难忘英雄本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年的历史中,有一家与之同龄的国有企业,他历经沉沦,迎来新生。在改革开放40年里,他几经风雨,几番沉浮,凭借一次次华丽转身,至今仍屹立潮头。他,就是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隧道施工设备盾构机的生产企业——济南重工。
如今,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在即,泉城人的梦想照进现实,离不开一位位庞大的“幕后功臣”,他们挥舞着臂膀、挪动着身躯,为济南地铁建设不断向前掘进,直至成功。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盾构机,跟随其“母亲”济南重工一起,默默无闻、奋勇当先,一步步为济南交通枢纽建设揭开历史的恢宏篇章!
69年国企传承深入骨髓
2018年12月23日傍晚,冷风有些刺骨,历城区机场路上已车流涌动。在济南重工空旷整洁的厂区内,一群身着深蓝色工装的职工,从各个车间而出汇成一股自行车流,驶向不远处的宿舍区……
此刻,一棵古稀之年的水杉正年复一年默默地注视着一切。这不禁让人的思绪追溯到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也是济南重工诞生之时。
该企业始建于1949年,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工业厅济南铁工厂,后更名济南冶金矿山设备厂、济南重型机械厂,现名济南重工。1960年该企业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在济南市东郊征地625亩建新厂,5年后由济南市区全部搬迁至现在所在的机场路东侧。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济南重工和诸多老国企一样,一时间失去了发展方向。幸运的是,在经历过短暂的迷茫后,企业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将产品重心从天井钻机等矿山设备转移到磨机类电力设备。又值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期,电力需求的猛增导致电厂特别是火力发电项目井喷式发展,这给公司带来了长达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兼并了多家与原有产品和生产工艺毫无关联的中小亏损企业,好景不长,济南重工生产经营逐渐恶化。同时,上级主管单位频繁更迭,企业归属感日渐消逝。但英雄总能绝处逢生,1999年,济南重工在摒弃了杂而全的产品体系后,再次明确了磨机类产品的主导地位,深耕细作电力设备市场。凭借着完备的工艺流程,铸钢、铸铁、锻造、热处理、铆焊、机加工……为承接外贸产品提供了完备的加工能力。
一份份来自大洋彼岸的订单吸引了济南重工上下的广泛兴趣:加工出的部件经过装配,其原理极其类似于原有的磨机类产品,使用方也是火力发电厂,唯一不同的就是研磨对象由煤块换成了石灰石。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这款设备居然能
“消灭”掉火电厂排出废气中90%以上的二氧化硫。几年下来,济南重工虽无重大突破,但总算保住了这家老国企的血脉。
对于济南重工来说,关键的是,产品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虽然类似,但这款称为脱硫磨的产品,其利润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磨机。正在济南重工紧锣密鼓组建集销售、技术于一体的脱硫开发部的时候,国家要求2008年前所有火电厂必须安装环保脱硫设备,这无疑给满腔热血的济南重工人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正是这个时候,现任济南重工总经理卢庆亮博士毕业后进入该公司工作,见证并参与了这项产品转型。时至今日,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70%以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脱硫效率由原先的90%提高到95%以上……这一切都彰显着济南重工这次新产品研发的成功,也彰显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研发实力。与济南地铁的﹃十年之约﹄
2008年前后,济南第一次提出“穿黄隧道”的概念,位置大体与现在的穿黄隧道一致。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项目未能实施,但这一年,成为济南重工转型升级的伊始年,他们正式开始了与盾构机的“亲密接触”。
盾构机,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盾构法(暗挖法施工中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法)的隧道掘进机。在全国范围来说,盾构机已经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就是得益于该机器施工过程中,地面上不用大面积拆迁、不阻断交通、施工无噪音、地面不沉降,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而济南市内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泰山余脉,北邻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中软土、砂卵石、灰岩交替分布,形成了复杂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因此,济南开通地铁,挖掘隧道所需的盾构机必须是“私人订制”,才能因地制宜地应对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地质水文,才能确保泉水生态不被破坏。
作为一种集机、电、液、光、信息技术等于一体的大型隧道掘进设备,盾构机号称“工程机械之王”,标志着国家综合装备能力的强弱。当时的国内盾构机市场,被德国海瑞克、美国罗宾斯、日本川崎、小松等国外企业牢牢占据,济南重工想要打开困局、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就要从这些企业入手学习借鉴,不敢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做一名不卑不亢的“小学生”,逐步进入国际隧道建设装备这一全新领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全新的尝试。
2015年春节临放假前两天,时任济南重工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卢庆亮接到上级电话,让他马上到青岛中船重工参观学习。他事后得知,公司要成立盾构机领导小组,让他任负责人。这不是临危受命,而是一次临阵委以重任。
2016年5月17日,在卢庆亮领导的精英团队努力攻关下,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开拓一号”顺利完成组装调试验收下线,当年6月即投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王府庄站施工区完成始发。于2017年11月顺利完成1号线2.9公里的施工,历经两次始发和接收,先后“零沉降”下穿新建联络线、京沪普铁、京台高速、京沪高铁四处一级施工风险源,各处最大沉降量远小于设计控制指标要求。它不仅攻克了1号线的重大风险,还突破性地在地下40米进行小半径曲线、叠落段掘进等高难度“动作”。也就在这一年,卢庆亮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担任济南重工总经理,成为济南重工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帅”。
2018年12月7日,济南地铁隧道盾构机“开拓一号”模型摆进山东省科技馆,入列“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科普主题展”。展出的还有港珠澳大桥整体模型、复兴号高铁、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等。
截至2018年,济南重工成功下线并在济南地铁项目中应用36台盾构机,用于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等的建设,并推广应用至广州、杭州、福州、北京等地。
仅3年间,在卢庆亮领导下,其主攻的盾构机产品外销收入占济南重工总收入的2/3,在济南重工内部,“二次创业”的说法流传至今。
1.《盾构机 厚积薄发:地铁盾构机实现“济南造” ——济南重工集团40年坚守与革新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盾构机 厚积薄发:地铁盾构机实现“济南造” ——济南重工集团40年坚守与革新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5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