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余杭新闻网发布消息:余杭区发现首例登革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地区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8月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已确诊登革热372例,治愈166例,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云南西双版纳疾控中心表示,这是西双版纳首例登革热局部感染病例,以往发现的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是居民从境外感染回国后发现的。
登革热疫情到底有多猛?会在浙江流行吗?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专家认为,我省所有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未发现局部感染病例,不必惊慌。
浙江省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余杭区疾控中心报告的首例登革热病例为-
8月28日,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报告疑似登革热病例,经区卫生监督检测中心确诊。
患者女,今年7月1日参加中国赴菲律宾支教志愿服务,8月24日返回余杭。8月26日出现眼眶疼痛等症状。27日下午,手臂、下肢、全身出现红疹,伴有瘙痒。眼眶疼痛加重,出现运动后腰疼、肌肉疼痛等症状。28日8时许,患者前往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
目前,患者已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科隔离治疗。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卢华坤表示,余杭区报告的登革热病例为输入性病例,在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现。过去三年,该省报告的所有登革热病例都是输入性的,没有发生本地传播病例。
最近,浙江省几个城市报告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病例分为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是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感染的病例,患者来到该地区被发现,从而产生该地区疾病的记录;而本地病例则完全是在本地感染,在本地发现并报告。
局部病例的出现,意味着局部蚊子被感染并传播病毒,疫情可能进一步传播。“今年浙江省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未发现本地病例,但仍处于登革热流行季节。非洲南部和东南亚部分国家以及我国广东、云南两省登革热疫情严重,病例随时会传入我省。蚊子密度大,蚊虫叮咬频繁。因此,仍然需要高度警惕本地病例的发生,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卢华坤说。
西双版纳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工作人员表示,西双版纳已经存在能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西双版纳地方性登革热疫情主要受全球气候因素和周边国家疫情的影响。当地疾控部门预测,西双版纳登革热疫情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省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是“花足蚊”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当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时,病毒随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
登革热病例的传染期为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五天。在传染期,病例被蚊虫叮咬,患者体内的登革热病毒可能会传染给原本无毒的蚊虫。蚊子再咬人,登革热就传播了。
我省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马先蒿,主要在死水或清水容器中繁殖,在野外或暗处活动,也在室内活动。
如果最近一两周去过非洲、东南亚、云南,发现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皮疹,应立即去医院,告知医生登革热疫区的旅游史。
除上述症状外,登革热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皮疹、恶心、呕吐、轻微流鼻血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出现等出血热、等失血性休克综合征,病情突然恶化,体温突然下降,导致循环衰竭、休克。
陆华坤说,预防登革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蚊子幼虫的孳生环境。每家每户都要清理屋前屋后的积水,让阳台上的瓶瓶罐罐不积水,院子里的水草经常换水。
如果近期想去旅游或者去非洲、东南亚、云南旅游,一定要注意防蚊工作——
建议白天外出时穿长裤,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洒驱蚊药物,尤其是在植被茂盛的地区。入住酒店后关闭纱窗。如果有蚊香和蚊帐,最好在上面放上蚊香,挂下来。
如果在当地出现发热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或返回居住地治疗,并告知医生你去过登革热疫区。
1.《花脚蚊 杭州余杭区发现首例登革热病例 当心“花脚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花脚蚊 杭州余杭区发现首例登革热病例 当心“花脚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1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