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评论员钮文新认为,应该取缔类似余额宝的商业模式的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方面是网友的吐槽,余额宝本人也发博文予以反驳;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称,余额宝的快速增长受到监管部门的预警风险。那么,余额宝应该被封杀吗?
钮文新认为,余额宝的商业模式不仅冲击了银行体系,还增加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融资成本,是一种“金融寄生虫”。只有所有能够提高产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金融创新才应该被鼓励。余额宝第一时间回应,称“惠民”能提高全民积极性,其官方博文表明余额宝并未从中获取暴利——余额宝的年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分别为0.3%、0.08%和0.25%,几项之和比例为0.63%,并非钮文新所说的2%。
其实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型金融产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监管?
从目前的金融市场来看,银行显然有巨大的利润:在人为设定的存贷利差下,银行往往无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廉价的贷款资金大多流向国有企业,急需资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筹集到资金。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中推进利率市场化,无非是促进金融体系更灵活、更准确地反映资本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使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余额宝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余额宝的创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筹集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协议存款。余额宝通过包装大量零售基金,提高了基金的议价能力。此外,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产品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存款挤出”效应更加显著。余额宝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享受了约定存款提前支取无罚息的政策红利,使得此类产品几乎同时具有高收益和高流动性的特点。但这种政策红利甚至协议存款的整个市场存量都不能是静态的,这意味着余额宝的收益最终将取决于基本市场。
余额宝“天天赚钱”的神话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随着各种类似产品的出现,余额宝等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将在资金净流入逐渐减少后逐渐凸显。监管加码后,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要求一旦提高,会进一步增加货币基金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收益。
事实上,货币基金也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产物。尽管一开始发展迅速,但并没有提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相反,在基准利率下降的背景下,美国版的玉宝贝宝货币基金在几年前就倒闭了。快速成长的余额宝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条鲶鱼和一朵浪花,而不是终结者。
1.《余额宝取缔 余额宝们该被取缔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余额宝取缔 余额宝们该被取缔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2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