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学生暂时不能急于创业。相比创业的结果,最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毅力。这种培训要尽早打好基础,从大一开始就养成创业思维和行动习惯。“最近,面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如火如荼,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部主任赵告诉记者。
回到卧室,刷卡进门,室内灯自动开启;离开宿舍后,打开安全系统,实现防盗和防火功能...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大一学生崔业普设计的“智能宿舍”。该作品刚刚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网络设计大赛特别奖。
崔业普是哈工大基础部“大一工程计划”的13000多名受益者之一。“新年工程计划是2010年实施的学校教学改革的缩影。”赵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的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尽人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启动教学改革,设立本科院校,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化”高素质人才,实施课程学习和项目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后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经验和素质。
“大一项目计划”是大一新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利用各种教研资源,在两个学期内完成一项任务,并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总结和表达过程和成果。实施项目教学法是哈工大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实现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实施‘大一项目计划’是完成学校项目化学习主线的第一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主线’的学习过程。在项目学习中,学生自主组织和安排学习,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赵非常看好“大一工程计划”的主要原因。
“既要顺利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又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双手一定要硬。”赵手里拿着统计表告诉记者,2011年至2014年的大一新生每年产生近1000个创新项目。学生参与积极性逐年提高,完成率稳步上升,2013级达到91.69%。这说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正在逐步培养,越来越多的项目可以坚持到底,看到成效。
“我们的大学生活不仅应该包括课程学习、社区活动和休闲生活,还应该包括科研生活和社会实践。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一些实验数据,而是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培养的友谊,兄弟姐妹和导师的教诲,我们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思维的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孙凤新很高兴自己能赶上“大一工程计划”。
“研究地震中的‘安全角落’”是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赵元熙和他的团队成员的研究项目。这位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学生和他的朋友们,用了一年的辛苦和劳累,终于通过几十个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顺利完成了项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项目,了解科研过程,对后期做重大项目非常有利。学生对自己做的成品有成就感。通过“大一项目计划”培养学生做科研的兴趣和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机会。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副教授李说。
每棵橡树都必须是橡子。哈工大基础部“大一工程计划”实施四年多以来,已成功吸引13000多名大一新生参与4000多项科研创新,人们看到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获奖、成立公司、开发产品销往国外。
1.《赵元熙 哈工大1.3万学生大一开始“搞科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赵元熙 哈工大1.3万学生大一开始“搞科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9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