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司令员叶挺和副司令员(实际上是政委)项英之间发生了严重矛盾,经周恩来等人多次调解,仍未完全解决。后来皖南事变的悲剧,是新四军最高领导层的不和谐造成的。
项英戴着有色眼镜看着叶挺
叶挺与项英的分歧,始于如何贯彻党中央关于敌后快速推进、独立自主发展游击战争的决策。叶挺认为这个决定很正确,应该尽快实施,但项英犹豫不决。最让叶挺难以接受的是,在与中央协商的过程中,项英并没有征求他的军事首长的意见,也没有告知他中央的有关指示,仿佛他是一个需要保密的“党外人士”、“统战对象”。
项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很挑剔。叶挺去部队视察,喜欢骑马走,前呼后拥一大群。项英认为叶挺是一个老军统。叶挺一个人吃小火炉,带了个广东的大厨。他经常请他的厨师做一些广东著名的客家菜,邀请人们一起吃饭。项英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不是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违抗共产国际代表李李三、王明的镇压,愤然离开党。项英一看到叶挺,就戴着有色眼镜看着他:“他还能忠于党和革命吗?”所以在新四军党委负责制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指挥官的命令需要副指挥官的批准。叶挺工作时心情不好,甚至有了摆脱项英,离开新四军的想法。
1939年2月,来到新四军,批评项英与叶的长期关系。项英也做了自我批评。
一段好关系又跌到谷底了
就在叶和项的关系开始缓和的时候,高敬亭事件发生了。
高敬亭曾任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征结束后,他奉命临危受命,1000多名红军游击队独立领导鄂豫皖边区极其艰苦的游击战争三年,发展壮大了队伍。新四军组建时,红二十八军整编为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新四军实行东进政策后,高敬亭不愿离开大别山,怕东进后被国民党军队吃掉。
叶挺对此非常气愤,限定四支队7天内前往皖东指定区域。第二天,高敬亭带着四个支队、七个团、九个团和手枪团行军。两天后,七团团长杨克之、政委曹玉福率团到咸频、桂军等地调查此事,联系高敬亭的责任,听了一些人的爆料。痛恨邪恶的叶挺同时致电毛泽东和蒋介石,要求严惩高敬亭。蒋介石接到电报后立即批准叶挺:“请处死高敬亭。”叶挺在延安没有接到毛泽东的答复就草率处决了高敬亭。
当叶挺回到军部时,项英责备道:“伊稀,你怎么这么冷静,把高敬亭杀了,还被蒋介石带走了。”这时,叶挺得知中共中央有指示,要通过教育挽救高敬亭。
高敬亭事件后,一度好转的叶项关系再次显得阴云密布。项英认为叶挺太单纯,容易冲动,容易上当受骗,新四军还在掌舵,所以独揽大权。两人的关系再次陷入低谷。
皖南事变前后仍有分歧
一九四○年十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布置“围剿”新四军,中共中央指示北移。但是直到12月,项英还没有拿定主意,受到了中央书记处的严厉批评。与此同时,叶挺只能担心。
后来,项英见了面,心情沉重地说:“我们商量下一步的行动。”叶挺严厉地指出:“什么时候讨论行动方案?现在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决定走哪条路线。”在确定突围路线时,叶和项又一次产生了严重分歧,会议含泪破裂。
最后的突围路线是按照项英的提议。新四军向茂林地区推进时,已经进入国民党的包围圈。叶挺主张不惜代价突破杏坛顽军的防线,项英始终犹豫不决。危急形势下,新四军领导讨论是否进攻杏坛的会议从下午3时持续到晚上10时,历时7小时,使新四军失去了最后的突围机会。最终,项英不同意叶挺进攻杏坛的主张,决定调兵从原路折回,转向西南,使已经打了个翻身仗的新四军陷入绝境。
皖南新四军9000多人的部队终于以1000多人的总数爆发了。为了营救困在山里的部队,叶挺下去和敌人谈判,结果被囚禁。项英和周子昆携带金条作为新四军的资金,导致了致命的灾难,被叛徒刘厚总杀害。
[专题文章介绍]
共和国开国将领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待遇有什么区别?
杨回忆录:批评彭,,谁也不能为他平反!
彭叹了口气:被小人利用,疏远了与董事长的关系
回复关键词“解放军01”,得到上面的文章!
1.《项英与叶挺 项英与叶挺失和内幕,两人到底在争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项英与叶挺 项英与叶挺失和内幕,两人到底在争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74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