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当时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做助理导演,希望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八一厂厂长的关怀下,在著名演员田华和著名导演王的热情推荐下,童影第一任导演余岚把我放进了她的团队。那年10月,我来到北影主楼二楼会议室的两室儿童电影厂,见到了余岚和其他五位同事。
作者 卢刚1982年2月儿童剧本座谈会合影。二排右1陈锦俶、右2宋曰勋、右3康克清、右4于蓝、右5孙敬修。后排中间卢刚。从报纸上找电影素材第一次接待我的是童瀛文学系第一任主任宋。宋先生54岁,比我大14岁。他是一个淳朴的山东人,对别人热情真诚。他自我介绍的时候笑了,“我爸是‘日本’一代,我这一代是‘日本’一代。经常有人误叫我宋日勋,搞错了!”他幽默的话语突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宋先生头脑敏锐。他给我看了一篇《文汇报》上发表的《三个半指印》,讲的是苏州丽华丝绸印染厂女工杜把自己的十万元遗产献给国家的故事。杜的月薪只有20多元,但他毅然向国家捐赠了10万元巨款,令人感动。我和宋先生都认为我们可以写一个电影剧本。宋老师建议我去故事发生的上海和苏州。我很乐意接受命令。宋先生给八一厂写了一封借调信,认真给我写了一份面试大纲,给了我一趟200块钱。我先去上海采访了静安区法院审理杜房地产案的院长和法官,参加了区法院的民事案件调解,查阅、复制了杜房地产案在上海高院的案卷,并在街道、学校、工商局采访了杜房地产案的当事人。然后去了苏州。我第一次接触周永华是在《苏州日报》报道杜事迹的记者。在他的带领下,我去了丽华丝绸印染厂,认识了杜和她的男朋友佟三南。杜对还是很热情的。她带我去看政府分配给她的新房,带我去她下乡的知青点黄天荡,回顾她坎坷的人生经历,还带我去她工作的印刷厂参观。苏州商学院和职工大学邀请杜老师讲课,我也听了录音。几天后,我和杜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还去了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司法局、淠史街派出所,对杜房地产案相关事宜的处理情况进行了采访。回到北京后,我认真整理了材料,把剧本的初步构思写给了宋先生,他肯定了。我还写了一篇短文,赞扬杜,批评她的恶意攻击,发表在《工人日报》上。宋老师注重生活体验,提倡一线采访。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我影响很大。杜的故事后来被北影拍成故事片《清水湾淡水湾》,反响不错。
1981年12月22日,宋先生笑着正式通知我,北影人事处已经到了我的转岗名额,要求我立即办理转岗手续,并告诉我一月份的工资不应该在八一厂发,应该在北影发。我很高兴,立即办理了相关手续,没有停留。第四天,我到北影人事科报到。在童影,我踏上了电影生涯的新征程。
新成立的儿童电影厂,一定要从剧本入手,才能拍出好的儿童电影。作为电影剧本的导演,宋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剧本编创经验,但把握好儿童电影的剧本也是新的使命,他不敢稍有怠慢。他利用在北影工作25年积累的人脉,动员作家朋友为新生的儿童电影厂写剧本。在我进厂之前,他给了我三部儿童电影剧本,李生的《白手广告》,何民生的《我的童年》,王璐瑶的《军事机密》,征求我的意见。进厂后来到罗的《彩虹》、的《王冠的秘密》和夏有智的《钱》!钱?钱…,杨平的《向东》,杜晓鸥的《第一个秋天》,等等。宋老师还为一个警察的儿子抓小偷构思了一个儿童电影剧本。我把剧本大纲拿到北京市公安局征求意见,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
谢添称赞很有诗意1982年初,在全国妇联和康克清姐姐的关怀下,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儿童影子工厂捐款10万元。经过大家讨论,余岚清老师决定从这宝贵的10万元开始,带领我们独立制作儿童电影。当时拍一部故事片一般需要60万左右,拍一部10万的电影和拍一部奇幻片没什么区别。在征求大家意见后,余岚清老师决定将两部低成本短片拍成一部正片。我建议把的两个故事《军事机密》和《去海边》合并成一部40分钟的短片,由宋先生支持。根据大家的意见,王璐瑶更名为《马加和凌飞》,由我和王一万导演,陈晋拍摄。本片连同短片《敞开的窗户》共投入10万元。在各行各业的大力帮助下,摄制组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功制作了这部电影。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70万元收购,为儿童电影厂赚了第一桶金。两部电影上映后,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马嘎与》后期,宋先生向我推荐了四川邻水县文化中心张创作的话剧《小溪》。该剧描述了生活在四川山区的祖孙两代人从隔阂和矛盾到相互理解的心路历程。手法自然简单,生活气息浓厚。宋老师建议我执导,并安排我参加当年12月由电影局举办的电影剧本座谈会,与剧作家张交换意见。会后,张留下来修改剧本,我和宋反复和他沟通。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童英建独立厂,厂长决定拍小西。在兰老师的亲切关怀下,我带领摄制组的所有同事来到邻水县的山沟,然后搬到重庆北碚,努力奋斗了半年多,终于完成了小西的电影。因为“小溪”的标题崩溃了,我后来把名字改成了“清溪”。电影结束后,著名电影艺术家谢天称赞这部电影“非常有诗意!”陈强说看电影的时候哭了。摄影师朱金明称赞说:“这部戏很好,很感人!”在当时没有电影节目的情况下,《清溪》在院线上映一年后连续四年在央视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宋对小西的发现和支持,我的第一部独立导演的故事片是不可能成功完成的。
又一部“小兵张嘎”1984年,我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电影特点的文章《站在儿童的角度,沟通儿童的内心》,发表在《电影艺术》上,在我看来,儿童电影必须注重情节、动作、兴趣和知识。当时我把这种理论思考付诸实践,创作了故事片《绯绯从影记录》,描述了一个平凡的孩子绯绯克服重重困难登上银幕,扮演抗日英雄小龙的非凡经历。自从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以来,我为拍电影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在飞飞从影记录中形成了生动的人物和故事。
《飞飞从影记》经过半年的努力,得到了余岚、宋、等同事的一致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宋老师建议我去上海学习功课,并不厌其烦地亲自陪我飞往上海。在上海,宋先生带我去了上海市滑稽剧团、人民滑稽剧团、清漪滑稽剧团,听了三个剧团的专家讲解滑稽戏的常识和创作技法,观看了滑稽戏表演。还请滑稽戏导演朱继仓、陈看菲菲从影记录剧本,谈谈看法。开阔了我的眼界。宋先生还陪同我参观了上海电影厂的宋冲导演、赵焕章导演、李天吉编剧、王莲编剧的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宋先生安排我到无锡采访,了解抗战时期太湖游击队的斗争历史,为《飞天电影》中的话剧《小龙高飞》充实史料。在无锡市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我采访了太湖游击队的老兵,收集了无锡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参观了太湖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这次上海无锡之行,让我收获良多。
回到北京后,我反复修改剧本,并于1985年7月投入生产。1986年,《废飞从影记录》上映,好评如潮。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丁伟同志称赞《从影飞来》小朋友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影评人秦玉泉的一篇文章,赞扬了电影《年轻的和老的咸宜》,“让孩子们开心,帮助他们开导心灵”。"《工人日报》评论说,"这是继《小兵张嘎》之后中国又一部成功的儿童故事片。"《文汇报》将该片评为中国十大电影之一。儿童电影学会组织当年评选出的11部儿童故事片送至纪念日、大港、胜利油田,并邀请10万油田儿童投票评选。菲菲从影记录一直名列前三。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宋的贴心帮助。
在儿童电影的创作中,如果说余岚清先生是我的引路人,那么宋荀悦先生就是帮我上马的人。
1.《陈强有几个孩子 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辛勤耕耘的老几位 于蓝宋曰勋等功不可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强有几个孩子 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辛勤耕耘的老几位 于蓝宋曰勋等功不可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1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