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终于又到了【知海】时间,
今天想跟小伙伴们说一下这种鱼儿——矛尾鱼。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肉鳍鱼纲 Sarcopterygii
目: 腔棘目 Coelacanthiformes
科: 矛尾鱼科 Latimeriidae
属: 矛尾鱼属 Latimeria
种: 矛尾鱼 L. chalumnae
矛尾鱼
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原以为总鳍鱼已经全面灭绝,但于1938年渔民捕鱼时竟发现了活体,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获,故被称为“活化石”。
矛尾鱼长度可达2米,重量高达90公斤。
矛尾鱼体呈长梭形,躯体粗,头大,口宽,牙齿锐利。颅骨具特殊的颅间关节。在头下下颌间有1对很大的喉板。
躯体覆盖大而薄的椭圆形圆鳞,鳞片露出部分具很多小嵴或疣突,因而体表粗糙,体后部和鳍基部鳞较小。侧线完全。背鳍2个:第一背鳍鳍条强度骨化,具嵴,呈棘状;第二背鳍与胸鳍、腹鳍、臀鳍外形相似,呈柄状,鳍条着生在很厚的肉质鳍柄上。偶鳍内骨骼排列分节为非对称式。
尾鳍外形近似矛状,3叶,由一个中心小叶将整个尾鳍平分上下两部。脊索终生存在,其上、下方有小块硬骨。肠内具螺旋瓣。鳔很小,无呼吸功能,只起调节鱼体在水中比重的作用。
矛尾鱼一般栖息在90-200米的深海,最深更可达至700米。在南非苏达瓦那湾的矛尾鱼在日间会栖息在水深90-150米的洞穴中,夜间则会上升到55米水深的地方觅食。
水深及阴暗并不影响它们的生存,最为重要的是水温要在14-22℃间。它们会上升或下沉至此水温的环境,以确保氧的吸入量。
矛尾鱼的眼睛有反光膜及很多视杆细胞,就算在深水中视觉也很锐利。它们未曾在日间被捕捉到,所有标本都是在夜间捕捉的。
矛尾鱼是机会主义者,主要猎食乌贼、鱿鱼、线鳗、细小的鲨鱼及其他深海底的鱼类。它们可以头向下游泳,甚至向后或腹部向上游泳来寻找猎物,完全发挥喙腺的功能。科学家怀疑它们可以随意减低代谢率,以接近冬眠的状态下沉到较难生存的深海处。
矛尾鱼是卵胎生的,雌鱼每次会生5-25条幼鱼。幼鱼出生后就已经能够独立。它们的繁殖行为不详,但相信它们要到20岁才达至性成熟。妊娠期估计为13-15个月。根据其内耳石年轮估计,矛尾鱼寿命为80-100岁。
矛尾鱼目前主要分布于南部非洲东南沿海
那么
矛尾鱼是怎么被发现的?
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在哪里被发现的?
真正捉到的第一条矛尾鱼是在东非沿海。1938年圣诞节前的一天,“涅尼雷”号渔船的渔民们像往常一样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科莫罗斯群岛鲁麻河入海口处捕捞,渔民们不仅收获颇丰,还捕捉到一条奇鱼让大家兴奋不已。这条闻所未闻的怪鱼全身上的鱼鳞似铁甲,尾鳍似短矛,不知什么来头,就有人戏称它为“大海蜥蝎”。4个小时过去了,躺在甲板上的怪鱼毫无异样,用手一动,它竟愤怒地把牙咬得喀嚓作响,以示抗议,样子有些吓人。“涅尼雷”号抵达南非东伦敦港,年轻的博物馆研究人员娜汀梅·拉蒂迈女士闻讯赶来,将这条1.5米长,57千克重的怪鱼运回博物馆,给它拍照、绘图,将其制成了标本。
1939年1月正在英国度假的生物学家史密斯教授收到了一封寄自南非的信,寄信人正是拉蒂迈女士。拿着信中夹带的速写图,史密斯教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叫了一声:“这不是生活在4亿年前的矛尾鱼吗?”他急急忙忙地找出了古生物化石图鉴对照,结果一点没错,这正是矛尾鱼。可是,人们只在古老的岩层里发现过它在4亿年前生活时的化石。“难道还会有活着的矛尾鱼?”教授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他自己的话说,有点像疾风震撼的感受,使人颤栗不安,并且眩晕,兴奋之情不可言表。根据化石测定,矛尾鱼4亿年前生活在淡水域里,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灭绝。捕获矛尾鱼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注目,引发了生物学家关于传统生物进化理论的大辩论。同时,史密斯教授亲自在报纸上刊登启事:重金悬赏捕捉第二条活的矛尾鱼。
从捕捞上第一条矛尾鱼以来,迄今为止已在靠近非洲的印度洋中捕捞上至少80多条矛尾鱼。一般说来,这种鱼是靠钓上来的。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保存有矛尾鱼的标本。
来源:动物世界(itawcom)
1.《【知海】矛尾鱼:活了4亿年的“活化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知海】矛尾鱼:活了4亿年的“活化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