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嗽的七法一目了然,不要只懂消炎
“医生,我吃这川贝枇杷露。为什么咳嗽越来越重?这不是治咳嗽的药吗?”
“医生,咳嗽药我都吃过了。为什么我还咳嗽那么多?”
这种情况,我经常听到。说到咳嗽,大家都不陌生,都或多或少吃过止咳化痰的药。很多患者认为在药店随便买一个止咳化痰的药就可以得到。众所周知,不同的治疗方法反映了治疗小咳嗽的不同智慧。
感冒虽然是小病,但如果你能有效而熟练地应对,你将是一名高素质的中医。
咳嗽和咳痰是感冒后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根据不同的机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在这方面很灵活。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所谓咳嗽,其实和咳嗽不一样,说咳嗽没有痰,说咳嗽没有痰。
临床上,咳嗽常被称为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咳嗽和咳痰是感染后的保护性反应。人体的白细胞需要清除病毒或细菌,并产生炎症。此时,血管中有一些渗出液,既含有被杀死的病毒或细菌,也含有人体的死亡细胞,还有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物,其中含有一些蛋白质或酶。
如果流行的话,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后的产物。所以咳嗽咳痰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中医治疗咳嗽,有七种常用方法。
一、化痰法
原来一个房子有几千万个出口。如果只剩下一个出口会怎么样?显然,那个出口会非常拥挤。
这种情况和我们皮肤受凉的情况很像。前面我说过,肺与皮毛有关,皮肤上的每一个汗孔都是肺的出口。感冒时,皮毛毛孔会闭合,体液不会从肌肉表面流出,只从呼吸道、鼻咽等一个出口宣布,所以会出现皮肤冰凉、怕风、打喷嚏、鼻塞、清水、咳嗽、咳痰等症状。
这种状态在中医称为表证。也就是说,外邪尚未进入脏腑,在人体表面。如果患者在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的急性初期经常出现这种症状,此时要治疗咳痰,就要解除皮肤毛孔的封闭状态,称为解表或宣表,才能有效治疗咳痰。麻黄、紫苏叶、杏仁等药物与化痰药合用。中成药宣彤李飞丸主要针对此。
二、清热化痰法
主要适用于痰热,痰黄,炎症反应重者。此时西医提倡使用抗生素,而中医使用清肺的药物,如黄芩、鱼腥草、金荞麦、银华、连翘、桑白皮等,中医也有直接消化热痰的药物,如浙贝母、冬瓜子、瓜蒌等。
热痰通常比较粘稠,容易粘在气道内,刺激时引起咳嗽。中医喜欢用一些不粘、滑、淡的药来治疗,代表性的是竹制品,最常见的是竹汁。竹子在古代是高贵品质的象征。观察过竹子的人发现,竹子的杆和叶子特别干净。古人认为其具有洗涤脏浊之物的作用,其治疗热痰的作用被形象地称为清痰。
竹沥是用火烤鲜竹,收集流出的液体,称为竹沥。除了竹汁,还有竹茹,天竺黄等等。冬瓜子、冬瓜皮、菱角、海带等。在食物中有一定的清热化痰作用。市面上的祛痰药大多是清热祛痰药。
三、温寒化痰法
如果咳出的痰是白色或很薄,甚至是水样的,而不是浓稠的黄色痰,此时就不能用这种凉清热化痰的药。这些人往往舌苔白腻,舌质轻肥。有的人鼻塞大便稀,有的人胸腔积液严重,说明身体阳气不足。
临床上还有另一类患者,在感冒或发热咳嗽后受到虐待,使用大量感冒药或咳嗽药,特别是一些中枢性镇咳药和强咳嗽滴剂,导致体内的炎症反应物被压在身体的呼吸道内而不排出体外。这时用了咳嗽药,暂时好转,过几天又咳嗽。这时候咳嗽只有在痰排出或融化后才会好转。
对于这种薄而丰的痰,中医一般提倡用温燥化痰药。这种药的治疗原理就像一池冷水,需要温暖的阳光蒸发,或者是风等力量使水流动。以上药物多为刺激性热药,有利于痰湿或痰饮的流动或温热。如半夏、紫苏、白芥子、莱菔子、陈皮、干姜等。
第四,祛风化痰法
有些患者平时咳嗽不太多,但如果遇到异味、花粉或烟味,甚至汽油味、厨房油烟味,或其他人的香水或发胶味,就会剧烈持续咳嗽,伴有剧烈咳嗽,如上气不接下气、面色发紫、胸闷、胸痛等。这种咳嗽不一定痰多或有少量白粘痰。中医称此类咳嗽为风邪入肺,治疗宜祛风化痰。
常见的中药有紫苏叶、蝉花、荆芥、前胡、杏仁、五味子、甘草等。西医认为这类疾病与气道过敏有关。
第五,滋阴化痰
许多人感冒、发烧或晚期肺炎,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慢性阶段。此时发热消退,炎症基本好转,但患者仍有咳嗽。此时咳嗽的痰不多,但常伴有口渴、口干、人瘦。这些患者往往舌苔干燥或无舌苔,舌红,或通常阴虚。
我们人体的几乎任何组织中都有神经受体。如果气道内的黏膜萎缩或者气道内水分较少,神经自然会感觉到。此时,我们不能使用刚才的热祛痰剂。症状用的越多,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咳嗽药没用。只有当粘膜局部湿润并修复后,咳嗽才会停止。
常用的中药有麦冬、北沙参、川贝、银耳、蜂蜜、梨、阿胶等。生活中很多人听说过川贝炖梨或者川贝枇杷膏,适合这种阴虚咳嗽。这种药如果给痰多湿多的人用,越用越不好。一个是旱,一个是涝。怎么能用一样的药?
六、健脾化痰法
健脾化痰法适用于痰湿、脾胃虚弱者。临床上,有的人痰似乎无穷无尽,同时又胃胀,食欲差,大便稀。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脾不能有效地将津液输送到全身,而津液在局部停滞,中医称之为痰湿。
当这种痰湿在肺中丢失时,就会发生咳嗽和咳痰。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咳嗽咳痰发生在肺和呼吸道,但病源在脾。所以中医有脾为痰源,肺为储痰器。对于此病,除半夏、陈皮等化痰药外,还需加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等健脾和胃药。
七、补肾化痰法
有些中老年人比较憔悴,就是年纪大了,咳痰是没完没了的咳嗽,比如水样的或白色的泡沫,或者像唾液一样,有的有咸味,晚上咳嗽明显,而有的人可能还伴有气短,同时经常出现面部或下肢浮肿、腰痛、耳鸣等。
中医认为,这类人的痰液多为肾虚所致,不能坚决服用。治疗这种痰,祛痰药效果不明显,但要治本,即补肾。常用的补肾药物,如熟地黄,一般需要大剂量才有效,需要30-50克以上。归附地黄丸常用作中成药,同时加入补肾收敛的药物五味子。
1.《治疗咳嗽的妙招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别只知道消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治疗咳嗽的妙招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一看就懂,别只知道消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5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