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发专栏】
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看教学
正文|杨德发(重庆市重点项目“学习型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组长)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对相关信息有不同的理解;信息充足的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信息不充足的则处于不利地位。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了解商品;(中国谚语:“买方不如卖方”)信息多的一方,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的信息,可以从市场中获益;信息较少的买卖双方会试图从对方那里获取信息;市场信号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艾克尔·洛夫、斯潘塞和斯蒂格利茨发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信息所有者的主导地位,因为他们比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和对学科的感情。所以课堂教学似乎主要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和传递信息,所以教师是有报酬的,学生(家长)需要向学校缴纳学费。《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而从之,变其恶。”(翻译:几个人一起旅游,肯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和学习,看他类似的缺点得到纠正。)学生向老师学习是老师的专长,这样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韩愈《师说》:“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好,先听后听,专业专精,如此而已。”老师掌握的道(概念、规律)、方法(工具)、技法(技法、艺术)比学生多,所以学生必须给老师交学费。(古代孔子收“捆修”:十块肉干。按今天的价格,十块腊肉干价值2500元左右。《论语》:“孔子说:‘你自己锻炼自己,我就永远不会无知。’")
但当我们透过教学现象看其本质时,不难发现教学活动中还有另一对信息不对称:学生是否理解?你明白吗?你想清楚了吗?你学会了吗?会不会用?能不能学以致用?你能从别人身上得出推论吗?等等,学生是这个信息的使用者,处于主位,教师是这个信息的使用者,处于从属位。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自己这些信息,并得到反馈信息,才能因材施教。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应该给学生交“学费”。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的信息越多,教学的针对性越强,教学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应该从教师传递给学生,然后从学生传递给教师。信息在师生之间反复传递。在信息反复传递的过程中,教师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的教学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完成“学会学习”的学习任务,增加知识。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是教育学第一定律所揭示的极其隐蔽的本质属性。
教师要对学生温柔体贴,关心体贴,否则学生可能会关闭心扉,不能如实向教师提供“真实信息”,教师的教学会进入盲目的教学状态。因此,学生管理必须采取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和小组合作管理。魏书生和李镇西在开展民主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学记》:“这是自然的,所以学亲他的老师,享受他的朋友,相信他的方式是安全的,这是建立在他得到老师的帮助而不是颠倒过来的基础上的。”
在学习型教学(学习型培训)中,有一个“先学后教”。学生为什么要“先学”?老师为什么要“后教”?也就是说,老师不应该在不理解学生提供的东西的情况下等待“信息”,而不是一味的想当然。在学习型教学(学习型培训)中,信息在师生之间来回传递很多次,交流也很多。
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移情”。如果老师坐下来听,平台上一个培训师没完没了的讲,一天听8个小时永远不会老?不舒服吗?收获大吗?可以说很老了,和坐牢一样难受,也没多大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做教师,让教师做学生”,这就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墨子叫“讲学问”,陶行知叫“小先生”,龚叫“展学问”。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教师是“知识、技能、情感等”的使用者,学生是这些信息的使用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学习等”信息的所有者老师是信息的使用者,学生是信息的主人。课堂教学是主人(教师)和主人(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其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看教学,教育学第一定律无疑是正确的。
1.《信息不对称理论 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看教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信息不对称理论 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看教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62366.html